图书:针灸逢源

虚劳门

(有补遗)

【骨蒸寒热】

蒸上则见喘欬痰血,唇焦面红,耳鸣目眩,肺痿肺痈。蒸中则见腹肋胀痛,体倦肉瘦,多食而饥。蒸下则见遗精淋浊,泻泄燥急,腰疼脚瘦,阴茎自强。

肺俞,膏肓俞,足三里。

四花穴,令病人平身正立,用草一条,约长三四尺,一头与足中指端(一作大指)比齐,顺脚心至后跟贴肉直上,比至曲䐐大纹截断,次令病人正坐,解发分顶,却将此草自鼻尖量,从头正中循项背贴肉垂下,至草尽处用墨点记。又取短草一条双折,按定鼻柱根左右分开,至两口角截断如人字样,展直取中,横加于背脊墨点上,两边草尽处为第一次应灸二穴,即五椎心俞,心主血,故灸之,随年纪多灸一壮,累效(如人三十岁灸三十一壮)。又取前所量足之草中折,正按结喉上,其草两头垂脊间,至尽处以墨点记,次以前所量短草亦如前法,横加于墨点上,两边草尽处为第二次应灸二穴,即七椎膈俞,疏曰血会膈俞,盖骨蒸劳热,血虚火旺,故灸之。崔知悌立四花穴法,而不指穴名,为粗工告也。如妇人缠足者,以草自右膊肩髃穴起,伸手贴肉量至中指头截断,以代量足之法。凡男妇五五劳七伤,肌肉削瘦,盗汗潮热,烦躁咳嗽,吐血等证,初灸七壮或二七壮、三七壮,再灸膏肓二穴。

(按:《类经》《图翼》云四花上二穴,近五椎心俞,下二穴近九椎肝俞,而依其法度之,未合。《大成》云上二穴膈俞,下二穴胆俞,依其法度之亦不合。今与《资生》灸劳穴等法较正如上。)

【骨热不可治,前板齿干燥】

灸骨会大椎。

【真气不足】

灸气海、足三里。

【注夏羸瘦】

凡在夏初,而患头疼足软,体热食少者,名曰注夏(一作疰夏)。

大椎,肺俞,膈俞,胃俞,中脘。

【传尸劳】

(有补遗)

第一代虫伤心,灸心俞,并上下如四花样。

(按:四花穴,又有上下二穴之法,取心俞当点记五椎下。次用草一条双折,按定鼻柱根分开,比至两口角,截断如人字样,展直取中,横放点处,其左右草尽处即心俞二穴。又以此草取中,贴脊直放点处,上下草尽处亦为二穴,合心俞共灸四穴。如灸肺俞,点记三椎下为法,余仿此。)

第二代,灸肺俞,四穴如前。

第三代,灸肝俞,四穴如前。

第四代,灸厥阴俞,四穴如前。

第五代,灸肾俞,四穴如前。

第六代,灸三焦俞,四穴如前。

此症五日轻,五日重。轻日,其虫大醉方可灸,又须请普庵咒镇念之。

——凡取痨虫,可于三椎骨上一穴,并膏肓俞二穴,各灸七壮,然后以饮食调理,方下取虫药。

——灸腰眼穴法,于癸亥日二更后,将交夜半,乃六神皆聚之时,令病人解衣,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间有微陷是穴,正身直立,用墨点记,然后上床合面而卧,各灸七壮,或九壮、十一壮。其虫必从吐泻中而出,烧毁远弃之,可免传染。此比四花等穴,尤易取效。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