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引发的病变。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大约是肝重的3%到4%。当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时,即可诊断为脂肪肝。在严重的情况下,脂肪的含量可以达到肝重的40%到50%,其中主要的脂类是甘油三酯。
脂肪肝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脂肪肝较为罕见,其症状类似于急性或亚急性病毒性肝炎,包括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肝昏迷和肾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可能在数小时内因并发症死亡。但如果及时得到治疗,病情往往能够迅速好转。
相比之下,慢性脂肪肝更为常见,其发病过程缓慢且不易察觉,病程较长。在早期,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进行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以及右上腹部的胀满感和压迫感。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与慢性胃炎、胆囊炎等症状相似,因此慢性脂肪肝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选穴指南:
第一组:足三里、内关、膻中、期门、关元;
第二组:肝俞、脾俞、肾俞、中脘、气海。
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早晚各1次,急性期需配合保护肝细胞、防止并发症的治疗措施,慢性脂肪肝可用轻疗穴位贴长期进行治疗,每日1次。。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