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灯续焰

附方

薏苡附子败酱散 治肠痈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肠内有痈脓也。此方主之。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大黄牡丹汤 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过下,总以此方主之。

大黄(四两) 牡丹皮(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万氏治肠痈方

桃仁承气汤加秦艽、连翘。(桃仁承气汤见第二十。)

薏苡仁汤 治肠痈,腹中KT痛,烦躁不安。或胀满不食,小便涩。妇人产后虚热,多有此病。纵非痈,但疑似间,便可服。

薏苡仁 栝蒌仁(各三钱) 牡丹皮(去骨) 桃仁(各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一钟,不拘时服。

按此方药品和平,其功且速,常治腹痛,或发热,或胀满不食,水道涩滞。产后多有此证。或月经欲行,或行后作痛尤效。

四圣散 一名神效栝蒌散。治肠痈,痈疽生于脑髭背腋,及便毒。服之神效。

生黄栝蒌(一枚,去皮) 粉草(四钱,研末) 没药(研末,三钱) 乳香(研末,一钱)

上用好红酒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两服,两日服尽。大便顺导恶物妙。若干栝蒌,则用两三枚。一方。若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毒已结成,即脓化为水。毒未成,即于小便中出。疾甚,再合服,以退为度。

神仙蜡矾丸(见第七十四)

云母膏 治一切痈疽疮疖,折伤等证。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 白芷 没药 赤芍药 肉桂 当归 盐花 菖蒲 麒麟竭 黄芪 白芨 芎藭 木香 龙胆草 白蔹 防风 厚朴 麝香 桔梗 柴胡 松脂 人参 苍术 黄芩 乳香 附子 茯苓 良姜 合欢皮(各五钱) 硝石 甘草 云母(各四两) 桑白皮 槐枝 柳枝 柏叶 水银(以绢另包。待膏成,以手细弹在上,名养膏母) 陈皮(各二两) 清油(四十两) 黄丹(二十两)

上除云母、硝石、麒麟竭、乳香、没药、麝香、盐花、黄丹八味另研外,余药并细切,入油浸七日。文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搅。候匝沸,乃下火。沸定,又上火。如此者三次,以药黑色为度。去滓,再熬。后入丹与八味末,仍不住手以槐柳枝搅。滴水中成珠,不软不硬为度。瓷器收贮。候温,将水银弹上。用时先刮去水银,或服或贴,随宜用之,其功甚大也。

排脓散 治肠痈小腹胀痛,脉滑数。或里急后重,或时时下血。

黄芪(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金银花 白芷 穿山甲(蛤粉炒) 防风 连翘 栝蒌(杵) 甘草(各一钱)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若脓将尽,去穿山甲、连翘,加当归、川芎。或为末,每服三钱,食后蜜汤调下,亦可。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