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恶阻。
清半夏(一两,温水淘洗两次,毫无矾味,然后入煎) 净青黛(三钱) 赤石脂(一两)
用作饭小锅,煎取清汁一大碗,调入蜂蜜二两,徐徐温饮下。一次只饮一口,半日服尽。若服后吐仍未止,或其大便燥结者,去石脂加生赭石(轧细)一两。若嫌青黛微有药味者,亦可但用半夏、赭石。
或问,《本经》谓赭石能坠胎,此方治恶阻,而有时以赭石易石脂,独不虑其有坠胎之弊乎?答曰:恶阻之剧者,饮水一口亦吐出,其气化津液不能下达。恒至大便燥结,旬余不通。其甚者,或结于幽门(胃下口)、阑门(大小肠相接处),致上下关格不通,满腹作疼,此有关性命之证也。夫病既危急,非大力之药不能挽回。况赭石之性,原非开破。其镇坠之力,不过能下有形滞物。若胎至六七个月,服之或有妨碍;至恶阻之时,不过两三个月,胎体未成,惟是经血凝滞,赭石毫无破血之性,是以服之无妨。且呕吐者,其冲气、胃气皆上逆,借赭石镇逆之力,以折其上逆之机,气化乃适得其平,《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愚治恶阻之证,遇有上脘固结,旬日之间勺饮不能下行,无论水与药,入口须臾即吐出。群医束手诿谓不治。而愚放胆重用生赭石数两,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吐止、结开、便通,而胎亦无伤。拙拟参赭镇气汤(在第二卷)下,载有详案可考也。
半夏辛温下行,为降逆止呕之主药。坊间皆制以白矾,服之转令人呕吐。清半夏其矾虽较少,然亦必淘洗数次,始无矾味。特是既经矾煮,又经淘洗,致半夏降逆止呕之力大减。遇病之剧者,恒不能胜病,放必须以他药辅之。愚有鉴于此,恒自制半夏用之。法用生半夏数斤,冷时用温水浸之,日换水二次,热时以并泉水,日换水三四次,约浸二十余日。试嚼服半粒,觉辣味不甚猛烈,乘湿切片,晒干囊装,悬于透风之处。每用一两,煎汤两茶盅,调入净蜂蜜二两,徐徐咽之。无论呕吐如何之剧,未有不止者。盖古人用半夏,原汤泡七次即用。初未有用白矾制之者也。
西人治恶阻,习用臭剥。此药之性质及用量,皆详于加味磁朱丸下(在第七卷)。然愚尝试之,有效有不效。大抵恶阻之轻者,用之即效。而其剧者,徒用此药,仍不能止呕吐也。若用铁氧汤(在第七卷)送服,则其效验较大。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