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学衷中参西录

第六期第三卷 · 伤寒门»伤寒兼脑膜炎

李淑颜,盐山城西八里庄人,年六旬,蒙塾教员,于季冬患伤寒兼脑膜生炎。

病因

素有头昏证,每逢上焦有热,精神即不清爽,腊底偶冒风寒,病传阳明,邪热内炽,则脑膜生炎,累及神明失其知觉。

证候

从前医者治不如法,初得时未能解表,遂致伤寒传里,阳明腑实,舌苔黄而带黑,其干如错,不能外伸,谵语不休,分毫不省人事,两目直视不瞬。诊其脉两手筋惕不安,脉象似有力而不实,一息五至,大便四日未行,小便则溺时不知。

诊断

此乃病实脉虚之证,其气血亏损难抗外邪,是以有种种危险之象。其舌苔黑而干者,阳明热实津液不上潮也;其两目直视不瞬者,肝火上冲而目发胀也;其两手筋惕不安者,肝热血耗而内风将动也;其谵语不省人事者,固有外感之邪热过盛,昏其神明,实亦由外感之邪热上蒸,致脑膜生炎,累及脑髓神经也。拟用白虎加人参汤,更辅以滋补真阴之品,庶可治愈。

处方

生石膏(捣细五两) 生怀地黄(二两) 野台参(八钱) 天花粉(八钱) 北沙参(八钱) 知母(六钱) 生杭芍(六钱) 生怀山药(六钱) 甘草(四钱) 荷叶边(一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服一盅调入生鸡子黄两枚。方中不用粳米者,以生山药可代粳米和胃也;用生鸡子黄者,以其善熄肝风之内动也;用荷叶者,以其形为仰盂象震,而其梗又中空亭亭直上,且又得水面氢气最多,善引诸凉药之力直达脑中以清脑膜之炎也。

再诊

将药如法煎服,翌晨下大便一次,舌苔干较愈,而仍无津液,精神较前明了而仍有谵语之时,其目已不直视而能瞬,诊其脉筋惕已愈强半,至数较前稍缓,其浮分不若从前有力,而重按却比从前有根柢,此皆佳兆也。拟即前方略为加减,清其余热即以复其真阴,庶可痊愈。

处方

生石膏(捣细,四两) 生怀地黄(二钱) 野台参(八钱) 大甘枸杞(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天花粉(八钱) 北沙参(八钱) 知母(六钱) 生杭芍(六钱) 甘草(四钱)

共煎汤三盅。为其大便已通,俾分多次徐徐温饮下,一次只饮一大口。

效果

阅十点钟将药服完,精神清爽,诸病皆愈。

说明

按:治脑膜炎证,羚羊角最佳,而以治筋惕不安亦羚羊角最效,以其上可清头脑,下可熄肝风之萌动也。然此药价太昂,僻处药房又鲜真者,是以方中未用,且此证虽兼有脑膜炎病,实因脏腑之邪热上蒸,清其邪热则脑膜炎自愈,原不必注重于清脑也。

或问

筋惕之病,西人谓脑髓神经失其常度而妄行,是以脑膜炎证,恒有痉搐拘挛,角弓反张诸病,此皆筋惕之类,诚以脑膜生炎而累及神经也。今则谓肝经血虚有热使然,将勿西人之说不足信欤?答曰:此二说原可相通,脑髓神经原名脑气筋,乃灰白色之细筋也,全体之筋皆肝主之,是以脑髓神经与肝有至切之关系,肝有所伤,脑髓神经恒失其常,度西医所谓脑髓神经病,多系方书中谓肝经病也。况方中用荷叶边作引,原能引诸凉药上行以清其脑部乎。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