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科证治全书

口部证治

(计八证)

●筋脉

口(脾气通口,口之四周为吻),足阳明胃筋脉俱挟口,手阳明大肠脉出两吻。

涎(俗名口水),脾主之,脾虚不能约束,则涎自出,脾损发热,则涎泛滥。

●口糜

满口糜烂,色红作痛,口干舌燥,甚者腮舌俱肿。初宜服导赤汤加麦冬、五味子、薄荷。如斑烂延及咽喉,不能饮食,日轻夜重者,用苏子利喉汤;如口臭泄泻,脾虚湿热者,用连理汤;如口燥,大便溏,属虚热,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最善,或兼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外俱用珍珠散搽之。

连理汤

人参 白术(各二钱。炒) 干姜(一钱)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炙)

上水煎热服。

导赤汤(通用十)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苏子利喉汤(见后喉痈下)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珍珠散(见后喉痈)

●口疮(鹅口)

满口白色斑点,甚者陷露龟纹,口干不渴。此属心肾不交,虚火上炎,宜服归芍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或少加肉桂,以为向导,从治之法也。外吹珍珠散。如舌干黄硬,或热从脚起,乃无根之火,宜服加减八味地黄丸,以滋化源。

初生小儿,口内满生白屑,名鹅口,一名雪口。先用棉蘸水绞去口中白屑,以珍珠散频吹,内服犀角汁即愈。

口疮神效方(存验)

吴茱萸,上为末,米醋调敷两足心,一夜即愈。不拘多少,小儿累用神验,引虚火归元之功也。

附方(存验)

用陈白螺蛳壳烧灰,加儿茶少许为末,吹患处一次即愈。诸疳悉治。

归芍地黄汤(通用三十七) 加减八味丸(通用四十六) 珍珠散(见后喉痛)

●口菌(一名口蕈)

多生在牙龈肉上,隆起形如菌,或如木耳,紫黑色,火盛血热气滞而生,宜内服加味甘桔汤,外吹珍珠散,如火郁火炽,则生舌上,治法详见舌部。

加味甘桔汤

甘草(三钱,生) 桔梗 荆芥 牛蒡子(炒) 贝母(去心) 薄荷(各一钱五分)

上水煎服。如内热盛或饮食入口即吐者,加黄连一钱;如口渴唇焦舌燥便秘溺赤者,加生地、黄芩、山栀仁;如有肿处,加金银花五钱。

珍珠散(见后喉痈)

●连珠疳

舌下生水泡,初起一枚,渐发至七八枚刺破,吹珍珠散。

●口疳(一名脾瘅)

有经年不愈者,有时愈时发者,皆因素食肥甘所致。食肥多热,食甘满中,其气上溢生疳,用天冬、麦冬、元参等分,白蜜丸,弹子大,不時取一丸入口噙咽,久服自效,外吹珍珠散。

小儿口疳,用生香附,生半夏等分为末,鸡子白调作饼,贴男左女右脚心,一周时愈。

珍珠散(见后喉痈)

●螳螂子

小孩腮内生一红块,不能食乳,名螳螂子。用生地五钱,酒浸捣烂,涂脚心,男左女右,外用布缚好,干则易之,至愈乃止。

小儿口内生黄马牙,即螳螂子,口噤颊肿,证重者,以针微刺患处出血,即用京墨磨涂立愈(附验)。

●口球

口内生肉球,有根线长四五寸余,吐球出,方能饮食,以手轻按,痛彻心腑。每日用生麝香一分,水调频服之,三日根化即愈。

●悬痈(一名上腭痈)

生于上腭,形如紫李,脾经蕴热所致。不急治,恐毒气上攻头脑,则不可救。宜用银针针破痈头,用盐汤搅净瘀血,吹珍珠散,内服加味甘桔汤。

加味甘桔汤(见前目菌) 珍珠散(见后喉痈)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