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清热药»清热燥湿药»龙胆

药用

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叶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产量最大,故习称“关龙胆”。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切段。生用。

药性

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本品苦寒,清热燥湿之中,尤善清下焦湿热,常用治下焦湿热所致诸证。治湿热黄疸,可配苦参用,如苦参丸(《杂病源流犀烛》),或配栀子、大黄、白茅根等药用,如龙胆散(《圣惠方》);若治湿热下注,阴肿阴痒、湿疹瘙痒、带下黄臭,常配泽泻、木通、车前子等药用,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本品苦寒沉降,善泻肝火胆实火,治上述诸症,多配柴胡、黄芩、栀子等药用,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3、惊风抽搐。取本品清泻肝胆实火之功,可用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之高热惊风抽搐,常配牛黄、青黛、黄连等药用,如凉惊丸(《小儿药性直决》),或配黄柏、大黄、芦荟等药用,如当归芦荟丸(《宣明论方》)。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脾胃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珍珠囊》:“去目中黄及睛赤肿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

《药品化义》:“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因癃作痛,或发痒生疮,以此入龙胆泻肝汤治之,皆苦寒胜热之力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