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难经<注解版>

第十八难 三部脉法与脏腑经脉的配合

〔原文一〕

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①,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译文一〕

问:诊脉的部位有寸关尺三部,每部各有四经,属于手经的有太阴肺经和阳明大肠经,属于足经的太阳膀胱经和少阴肾经,分别与在上的寸部和在下的尺部相联系,为什么会这样的配合呢?

答: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五行属金;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五行属水。按五行相生的规律,金能生水,水势是向下流行,而不能倒向上行,所以属水的肾与膀胱,配合在关以下的尺部。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在五行属木,木能生火,肝胆之木,能生属火的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火炎之势向上冲冒的,不会向下行的,所以属火的心与小肠位于属木的肝胆之上,配合在关以上的寸部。手心主心包经络和手少阳三焦经在五行属火,火能生属土的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土的方位在中央,所以属土的脾与胃,配合在尺寸之间的中部。这些都是根据五行中子母相互生养的关系而来的。

〔词解一〕

①部有四经:部,是寸、关、尺三部。因十二经分别联系着这三个切脉部位,每部各有二经,左右两手共计四经,所以说部有四经。.

〔按语一〕

本难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说明左右两手的寸、关、尺三部,分别与脏腑十二经脉相配合的原理,从表面上看,其中的配合关系是较为错综复杂的,但从五行的属性细为分析,两者的配合与排列顺序,却又是有条不紊的。为了便于解释它的意义,依据原文内容,列表于下:


三部 左 右

寸 手少阴心 火 手太阴肺 金

手太阳小肠 手阳明大肠

关 足厥阴肝 木 足太阴脾 土

足少阳胆 足阳明胃

尺 足少阴肾 水 手厥阴心包络 火

足太阳膀胱 手少阳三焦


〔原文二〕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①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之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译文二〕

部:诊脉部位有三部九候的区别,每部每候各主什么疾病呢?

答:所谓三部,就是寸部、关部、尺部,九候就是在三部之中,各有浮、中、沉三候,三三共为九候。上部为寸部,取法于天的高高在上,主诊胸部以上到头部的疾病,中部为关部,取法于人处天地之间,主诊胸膈以下,到脐部的疾病;下部为尺部,取法于地的在下,主诊脐部以下到足部的疾病。在治疗上必须审察这些相应的部位,才可做为针刺的目标。

〔词解二〕

①浮、中、沉:是切脉的轻重指法,即浮取,中取,沉取。

〔按语二〕

本节主要将全身分为上中下,分属于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浮、中、沉三候,诊察脏腑、经脉的虚实常变,做为针治与用药的指标。其中的配合关系,概括的说,因切脉的部位,寸在上、关在中、尺在下,以寸部主膈以上,关部主膈以下到脐,尺部主脐以下,也就是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的意思。后世医家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具体地提出了三部与脏腑经脉的配合关系。但自从王叔和以后,历代有许多医家,对于左右手六部分配各脏腑的见解,略有不同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一些说法,兹列表如下:


王叔和 李东恒 滑伯仁 喻嘉言 李频湖 张景岳

寸 心,小肠 心,小肠 心,小肠 心,小肠 心,胸中 心,心包络

左 关 肝,胆 肝,胆 肝,胆 肝,胆 肝,胆 肝,胆

尺 肾,膀胱 肾,膀胱 肾,膀胱 肾,膀胱,大肠 肾,小肠,膀胱 肾,膀胱,大肠


寸 肺,大肠 肺,大肠 肺,大肠 肺,大肠 肺,胸中 肺,胸中

右 关 脾,胃 脾,胃 脾,胃 脾,胃 脾,胃 脾,胃

尺 命门,三焦 命门,三焦 心包络,三焦 肾,三焦,小肠 肾,大肠 肾,小肠


上表所列左右手寸关尺六部,与各脏腑的配合,以脏为主,以腑为副,其中对于脏的分配,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门,各家的意见,大都是一致的,惟有六腑的分配,各说不一,特别是大、小

肠的分属,更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主要如王叔和认为心与小肠为表里,肺与大肠为表里,从表面的关系上,小肠应随心配合左寸,大肠应随肺配合右寸。李濒湖认为小肠的位置,在大肠之上,大肠在小肠之

下,上为阳,左为阳,应把小肠分配在左尺;下为阴,右为阴,大肠应配合在右尺,张景岳根据五行的属性,认为大肠属于阳明之金,左尺为肾水,取金水相生之义,所以大肠应配合于左尺,小肠的五行属

火,右尺肾中蕴藏着命门的真阳,属火,取火归火位之意,所以小肠应配合于右尺,这些不同的说法,虽见解各异,但它的基本精神和本难的内容是一致的,主要就是根据上以候上、中以候中、. 下以候下,的原则而来,所以关于三部分配六腑的问题,后世大多同意王叔和的说法,以为脏腑的表里既有一定的配合关系,则以腑配脏,分属六部,似属合理。


〔原文三〕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在右肋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得见,右手脉当沉伏。

其外痼疾①同注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译文〕

问:人患了深伏内部而积聚很久的积聚病,可以用切脉的方法来诊断吗?

答:在诊察中如发现右侧肋部有积聚之气,当可诊得在肺部有结象,脉象结甚的,则积聚较为严重,若微现结象,则积聚亦较轻微。

问:如果在肺脉诊不到结象,而在右肋却有积聚之气,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在肺脉虽没有出现结象,但右手的脉象当是沉伏的。

问:患者在形体上有了久积不愈的痼疾,是否可用同样的诊法?还是另有其他别的诊法呢?

答:结脉的形态,它的搏动比正常脉象缓慢,而在缓慢中时常间有一次歇止,没有常数,所以名为结脉,所谓伏脉,就是脉气伏行在筋的下面,浮脉就是脉浮行在肌肉的上面,内外左右积气痼疾,都可以根据结伏则病在内,结浮则病在外,结左病在左,结右病在右的道理,来进行诊断。假脉象呈现结伏而内部没有积聚,脉象呈现结浮而外部没有痼疾,或相反的,有了积聚而脉象并不呈现结伏,有了痼疾而脉象也不呈现浮结,便是脉象不与病症相符,或是病症不与脉象相符,都是难治的病。

〔词解〕

①痼疾:经年累月不能治愈的疾病,统称为痼疾。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