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以文武医入官,盖为养民设。未有不自学古而得之者,学古之道,虽别而同。为儒必读五经三史,诸子百家,方称学者。医者之经,《素问》、《灵枢》是也;史书,即诸家本草是也;诸子,《难经》、《甲乙》、《太素》、《中藏》是也;百家,《鬼遗》、《龙树》、《金镞刺要》、《铜人》、《明堂》、《幼幼新书》、《产科保庆》等是也。儒者不读五经,何以明道德性命,仁义礼乐;医不读《灵》、《素》,何以知阴阳运变,德化政令。儒不读诸史,何以知人材贤否,得失兴亡;医不读本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儒不读诸子,何以知崇正卫教,学识醇疵;医不读《难》、《素》,何以知神圣工巧,妙理奥义。儒不读百家,何以知律历制度,休咎吉凶;医不读杂科,何以知脉穴骨空,奇病异证。然虽如是,犹未为博,况经史之外,又有文海类集,如汉之班、马,唐之韩、柳,及我大宋,文物最盛,难以概举,医文汉亦有张仲景、华佗,唐则有孙思邈、王冰等,动辄千百卷,其如本朝《太平圣惠》、《乘闲集效》、《神功万全》备见《崇文》。《名医别录》岂特汗牛充栋而已哉?使学者一览无遗,博则博矣,倘未能反约,则何以适从。予今所述,乃收拾诸经筋髓,其亦反约之道也。读医方者,当推上圣养民设教为意,庶不负于先觉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