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人体寄生虫学

附 尾蚴性皮炎

尾蚴性皮炎(cercarial dermatitis)在我国稻田地区又称稻田皮炎,在美国、加拿大沼泽地区因游泳而感染称游泳痒等,均是禽类或畜类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疾病。在人体,这类血吸虫仅限于幼虫在皮肤内寄生,不能发育为成虫。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成为一些地区常见多发病。

我国尾蚴性皮炎的病原是毛毕属尾蚴和东毕属尾蚴。毛毕属(Trichobilharzia)血吸虫如包氏毛毕吸虫(T.paoi)、集安毛毕吸虫(T.jianensis),成虫寄生在鸭,虫卵随粪便排至外界,中间宿主为椎实螺(Lymnea),尾蚴发育成熟后自螺体逸出,尾蚴为有眼点的叉尾蚴,分布在水中各处,但以水面下较多。东毕属(Orientobilharzia)血吸虫如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turkenstanica)、程氏东毕吸虫(O.cheni),成虫寄生在牛、羊等吸虫尾蚴相似,尾蚴常分布在水面下数厘米处,渐渐下降,然后又上升。当人体皮肤接触到田、沟水内的上述尾蚴,则能感染,引起尾蚴性皮炎。

尾蚴侵入皮肤后,局部有刺痛痒感觉,几小时后尾螺侵入处由于小斑点渐变成小米粒大小突出的红色丘疹,有痒感。在一两天内丘疹发展成绿豆般大小,周围有红晕及水肿,有时可连成风疹团。如搔破皮肤,则可引起继发性感染。病变部位多见于手、足及上、下肢,经常接触疫水的部位。在动物实验观察,初次感染,局部皮肤有组织溶解现象,重复感染则出现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粒细胞浸润。尾蚴腺体分泌物是诱发病变的原因,而局部皮肤的炎症反应则属于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

我国尾蚴性皮炎分布地区广泛、计有吉林、辽宁、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地,传染源主要是牛和家鸭,人体感染主要是在稻田劳动或放养牛、鸭时接触疫水所致。因此保虫宿主、媒介螺蛳和人的生产、生活活动等几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是尾蚴性皮炎流行的基本原因。各地气候条件,媒介螺蛳生态、尾蚴发育时间以及劳动方式不同,故各地皮炎流行季节也有所差别。在辽宁,感染季节较短,自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高峰,7月下旬逐渐消失;在四川,感染季节在3~10月,而高峰在5月。

防治尾蚴性皮炎应根据各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①局部止痒可用1%~5%樟脑酒精或鱼黄软膏(鱼石脂、硫黄、氧化锌)涂擦;多种中药泡洗有止痒、消失作用。症状重者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等。②加强牛粪、禽类的管理、防止污染水体;结合农田管理、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灭螺;做好个人防护,在流行季节下田劳动时有条件者可涂擦防护剂,常用的有邻苯二甲酸二丁脂软膏、松香软膏等。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