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客尘医话

卷三»产后述略

妇人之病,莫重于产后,因气血大亏,内而七情,外而六气,稍有感触,即足致病。且多疑似之症,毋徒以逐瘀为事,以致变端百出。读《金匮》书中,有用大黄等峻剂者,非古人立法之不善也,盖以古时禀气之足,或西北地土坚厚,人亦强壮,用之良善。至于吾地,体质柔弱,深闺娇养,岂能受此侵克,此看病之不可泥于古也。时人每谓产后不可补,恐其瘀阻,往往用苏木、红花等,行瘀为先务。设或血行不止,立见厥脱,急难措手,可不惧哉。丹溪云: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末治之。王肯堂云:产后用下药者,百无一生。诚哉是言也。

《金匮要略》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病痉,二病郁冒,三病大便难。新产血虚,多汗出,善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心典》云:血虚汗出,筋脉失养,风入而益其劲,此筋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逆厥,而寒复郁之,则头眩而目瞀,此神病也。胃藏津液,而渗灌诸阳,亡津液胃燥,则大肠失其润,而大便难,此液病也。三者不同,其为亡血伤津则一,故产后血虚诸症,由此而类推之。则不致误治矣。

产后诸病,总宜以生化汤为主,随症加味可也。《竹林寺世传秘本》生化汤论云:产后血气暴虚,理当大补,但恶露未尽,用补须知毋滞。血能化,又能生,无损元虚,行中带补,方为万全。世以回生丹,治以下胞胎,攻血块,虽见速效,未免亏损元气,非良剂也。不得已而用之,只可服一丸,以参汤下之,庶无虞耳。夫生化汤以药性功用而立名也,夫产后瘀固当消,新血宜生,若专消则新血不宁,专生则旧血反滞。考药性芎、归、桃仁,善破恶血,骤生新血,佐以炮姜、甘草,引三品入肺肝,生血理气,五味共方,则行中有补,化中有生,实产后之要药也。加减得宜,是在临证者之善悟可耳。又论产后治法云:夫产后忧惊劳倦,血气暴虚诸症,乘虚易起,如有气勿专耗散,有食勿专消导,热不可用芩、连,寒不可用桂、附。用寒则血块停结,用热则新血崩流。至若虚中外感,见三阳表症似可汗也,在产后而用麻黄,则重竭其阳。见三阴里症似可下也,在产后而用承气,则重亡其阴。耳聋胁痛,乃肝肾恶血之停,休用柴胡。谵语汗出,乃元弱似邪之症,毋同胃实。厥由阳气血衰,无分寒弱,非大补不能回阳而起弱。痹因阴血之亏,不论刚柔,非滋荣不能舒筋而活络。乍寒乍热,发作有期,类疟也。若以疟治,则迁延难愈,神不守舍,言语无伦,似邪也。若以邪论,危亡可待。去血多而大便燥结,苁蓉可加于生化汤中,非润肠承气之为患,汗多而小溲短涩,六君子倍多参、芪,必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参生化频服,能救垂绝之危,长生活络能用,可苏绝谷之人。颓疝脱肛多是气虚下陷,生化可参用补中益气。口噤拳挛,乃因血燥类疯,加参生化宜服。产户入风而痛甚,服宜羌活养荣。玉门寒冷而不闭,洗宜床、菟、萸、硫。类怔忡惊悸,生化加定志之品。似邪恍惚,生化加安神之法。因气而虚烦满闷,生化加木香为佐。因食而酸嗳恶食,合六君加神曲、麦芽为良。不可用苏木、薐蓬以破血,不可用枳实、青皮以消胀。血崩血晕之危,汗脱气脱之急,连煎加参生化汤为最要务也。王太仆云:治下补下,制以缓急,缓则道路远而力微,急则气味厚而力重。丹溪云:产后切不可发表。故治产固本,当遵丹溪;服法宜效太仆。

生化汤原方

(分两斟酌在临用变通也)

川芎(二钱) 白当归(四钱) 炙甘草(五分) 炒黑干姜(四分) 单桃仁(十粒,去皮尖)

水二盅,陈酒半小杯,冲服。

产后血晕,因劳倦去血过多气竭神昏而晕。不可误认为恶血冲心,投散血之剂;不可误认为痰火郁冒,用消降之方,宜服加味生化汤。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炮姜(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炙草(四分) 荆芥炭(五分)

如汗多加人参一钱。

产后厥逆,因劳伤脾,孤脏不能注于四旁,故足冷而厥气上行。经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是也。宜加参生化汤、滋荣复神汤。

加参生化汤

人参(一钱) 川芎(一钱五分) 归身(四钱) 桃仁(十粒) 炙甘草(五分) 炮姜(五分) 橘红(四分,盐水炒)

滋荣复神汤

川芎(一钱) 白术(一钱制) 黄芪(二钱,炙) 人参(一钱五分) 当归(三钱) 熟地(三钱,炒) 麦冬(一钱)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十粒) 茯神(二钱) 熟附子(四分) 陈皮(四分,炒)

如大便不通加苁蓉一钱五分。

产后血崩如紫色有块,是败血未尽,当用原方生化汤,加泽兰叶一钱五分。如血鲜红色大来,或因惊伤心,怒伤肝,劳肠脾,血则不能主,不能藏,不能统,阴络大伤矣,症甚急,当用升举生化汤。

人参(一钱五分) 制白术(一钱五分) 归身(二钱,炒焦) 炙黄芪(一钱) 熟地炭(三钱) 荆芥炭(四分) 陈皮(四分,炒) 升麻(三分,蜜炙) 白芷(三分,炒炭) 川芎(六分,盐水炒焦) 淡附子(二分) 炙甘草(四分)

如汗多加淮小麦四钱焙。

产后气短似喘,因血既暴去,气必上窜,脾失健运,不能上输于肺,所以呼吸短促,言语不相接续,急服加参生化汤、续气养荣汤。若认为痰火,而妄议散气化痰之方,误事多矣。

续气养荣汤

归身(四钱) 川芎(一钱) 炙甘草(四分) 炮姜(四分) 人参(一钱五分) 炙黄芪(一钱) 制白术(一钱) 熟地炭(三钱) 陈皮(四分,炒)

如烦渴加麦冬一钱五分,五味子十粒炒;如大便闭加淡苁蓉二钱;伤食加神曲八分炒,楂炭一钱,砂仁三分;汗多加浮小麦四钱炒;如手足冷加淡附子三分。

产后妄言妄见,由气血两虚,魂魄无依也。不可误认为邪祟,喷以符水,惊以法尺,多致不救。丹溪云:虚病似邪祟是也。又云:欲泄其邪,当补其虚。宜服安神定志生化汤。

枣仁(一钱五分,炒熟) 远志(四分,炒) 柏子仁(一钱五分,勿研) 麦冬(一钱五分,炒)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七粒,去皮尖) 炙甘草(四分) 炮姜炭(四分) 人参(五分) 加龙眼肉(五个)

产后去血过多,防血脱;气短如喘,防气脱;汗多妄言妄见,防神脱。虽有血阴气阳之分,而精散魂去之促无异,若非厚药急方,浓煎频服,奚能有救?宜服大补生化汤。

人参(一钱五分) 熟地(四钱) 炙黄芪(一钱五分) 淡附子(三分) 五味子(十粒) 制冬术(一钱) 麦冬(一钱五分) 白桃仁(八粒) 归身(三钱) 川芎(八分) 炮姜(四分) 炙甘草(三分)

产后伤食,因形体劳倦,脾胃俱虚,不思食而强与之,胃虽勉受,脾难转运,食停痞满,嗳腐吞酸,必须健脾助胃,加以轻品消导之药,则食化胀平。断不可用峻剂消之,致伤元气,宜服健脾消食生化汤。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 焦白术(一钱) 焦神曲(一钱) 焦麦芽(一钱) 陈皮(五分,炒) 炙甘草(四分)

如伤肉食加焦山楂一钱,砂仁四分,或以绢包炒熟麸皮,加芒硝少许,揉熨更稳。

产后因忿怒气逆,胸痞不舒,宜用木香生化汤。

煨木香(二分)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 炮姜(四分) 陈皮(四分,炒)

产后类疟,寒热往来,应期而发,此元虚而外邪易侵,不可作泛常疟治。有汗宜用滋荣扶正化邪生化汤;无汗头痛,加减养胃汤。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 人参(一钱) 炙甘草(四分) 麦冬(一钱五分) 陈皮(四分,炒) 炙黄芪(八分) 藿香(三分) 荆芥炭(六分) 生姜(四分)

河井水煎服。

加减养胃汤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二分) 藿香梗(四分) 炙甘草(四分) 人参(一钱) 焦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制半夏(八分) 橘皮(四分) 姜皮(二分) 酒炒柴胡(三分)

产后七日,内外发头痛,恶寒类太阳症;潮热自汗,大便不通,类阳明症;往来寒热,口苦胁痛,类少阳症,皆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类外感伤寒治者,慎勿轻产而重伤寒,以麻黄柴胡等汤治之也。盖产妇血脱之后,而重发汗,虚虚之祸,不可胜言。仲景有云:亡血家不可发汗。丹溪云:产后切不可发表。古贤立说,皆具至理,即使真感伤寒,生化汤内芎、姜亦能散邪。且《内经》云: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温而收之。即病同而治亦异。至如产后属虚,无分南北,当于温补中少佐辛散可也,宜祛邪生化汤。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炙甘草(四分) 炮姜(四分) 羌活(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防风(四分) 葱白(七寸)

如虚者加人参五分。

产后头痛,口燥咽干而渴,类少阴症;腹痛液干,大便实,类太阴症;汗出谵语,便闭痉厥,类厥阴症。多由劳倦伤脾,运化稽迟,气血枯竭,肠腑燥涸,乃虚证类实,承气诸汤断不可施,宜养正通幽汤。

当归(四钱) 川芎(一钱五分) 炙甘草(四分) 陈皮(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肉苁蓉(一钱) 麻仁(一钱)

如汗多加人参一钱,黄芪一钱;口渴加人参一钱,麦冬一钱五分;腹满液干加人参一钱,大腹皮一钱;汗出谵语便闭加人参一钱,熟枣仁二钱,柏子仁二钱,茯神二钱,远志肉四分,麦冬一钱五分。

产后血气暴竭,百骸无以涵濡,卒尔口噤,牙关紧闭,手足挛急,症类中风,不可任用中风剂也。盖冲为血脉之海,血脉空虚,关节不能流利。治当先服生化汤,以生旺新血,如危极,即服滋荣活络汤救之。

熟地(三钱) 人参(一钱) 炙黄芪(一钱) 归身(四钱) 川芎(一钱) 茯神(一钱五分) 天麻(六分,煨) 麦冬(一钱) 荆芥(四分) 防风(四分) 羌活(三分) 陈皮(四分) 炙甘草(四分)

如有痰加制半夏一钱,姜汁一匙,竹沥一匙;有食加山楂炭一钱五分,焦神曲一钱;大便闭加柏子仁二钱,苁蓉一钱五分;惊悸加熟枣仁二钱;言语恍惚,加远志肉四分炒,石菖蒲四分炒,枣仁二钱炒。

产后汗出不止,亡阳之征也。盖汗为心之液,又肾十五液,血去而心肾大亏,必须急补心肾。益荣卫而嘘血归源,则汗自止。宜补阳益阴生化汤以救之。

人参(一钱五分) 熟地(三钱,炒) 炙黄芪(二钱) 炙甘草(四分)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 炮姜(四分) 煅牡蛎(二钱) 制白术(一钱) 桃仁(六粒,去皮尖) 浮小麦(一撮)

如渴加麦冬一钱五分,五味子十粒。

产后舌燥口渴,兼小便不利,由产后失血,或汗多所致。治当助脾益肺,调养气血,则津液生而小便自利矣。断不可用芩、连、知、柏以降之,五苓等剂以通之,宜服生津止渴益水散。

炙黄芪(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五分) 熟地(三钱,炒) 五味子(十粒) 麦冬(二钱)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生甘草(三分) 炙升麻(三分)

产后小便不禁,是气血虚不能收摄肾气,宜加味生化汤。

盐水炒益智仁(四分) 煅牡蛎(三钱) 北五味(十粒) 归身(二钱) 炙黄芪(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十粒,去皮尖) 炮姜(四分) 熟地(三钱) 覆盆子(八分) 菟丝子(一钱,炒) 炙甘草(四分)

产后泄泻,非杂症餐泄洞泻,水谷下注之比,大率气血虚,易于食积伤湿所致,宜消补兼施,加味参苓生化汤。

白术(一钱土炒)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川芎(一钱) 当归(二钱,土炒) 炮姜(四分) 炙甘草(四分) 焦神曲(五分) 焦麦芽(八分) 广皮(四分) 泽兰(一钱)

如有寒加生姜一片,大枣二枚;如热去炮姜加金石斛三钱;如痛加煨木香四分;如至五更而甚者,加煨肉果四分。

产后完谷不化,因劳倦伤脾,而转输稽迟也。又有饮食太过,脾胃受伤,当血块未散之时,患此脾败胃弱之症,宜先服香砂生化汤,继服加味参苓白术散,乃可无虞。

香砂生化汤

砂仁(三分,炒研) 益智仁(三分,炒) 归身(三钱,土炒焦) 川芎(一钱) 炙甘草(四分) 炮姜炭(四分) 泽兰(一钱五分) 焦锅粑(五钱)

加味参苓白术散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土炒) 茯苓(二钱) 归身(三钱,土炒) 川芎(一钱) 炮姜(四分) 炙甘草(四分) 益智仁(三分,炒) 泽兰(一钱五分) 白芍药(八分,酒炒炭) 广皮(四分,炒) 煨木香(二分)

产后患赤白痢疾,后重频并,最为难治。须行不损元,补不助邪,惟生化汤去炮姜,加木香、茯苓,则可以并治而不悖也。后立数条,斟酌用之。

一产痢黄色,乃脾土真气虚,宜服加味补中益气汤,加煨木香四分,煨肉果四分。

一久痢元气下陷,肛门如脱,宜服六君子汤,加木香四分,煨肉果四分,干姜四分炒,归身三钱土炒,升麻三分。

一久痢四肢浮肿,宜四君子加木香四分,五加皮四分,归身二钱土炒。

一产痢脐下急痛,生化汤加木香四分,大腹皮六分,白术一钱土炒。

一产痢呕吐,生化汤加广藿香五分,制半夏五分,焦白术一钱,陈皮四分。

一产痢小便短涩,生化汤加茯苓二钱,木香三分,人参四分,泽泻一钱。

一产后血痢过多,日久不止,血分虚也,宜四物汤,加人参一钱,荆芥炭五分,淮山药三钱,白术八分。

产后膨胀,皆因中虚伤食多气瘀积所致也。中虚,宜加参生化汤,内加陈皮五分;多气,生化汤内加川郁金五分,砂仁三分炒研;伤食,生化汤内加白术炭六分,焦麦芽八分;焦神曲八分。瘀积,生化汤内加沙糖、炒山楂一钱五分,新绛一钱五分,陈皮四分。以上四症,如虚必须人参,随机酌用。

产后霍乱因血虚,阴阳升降不顺,清浊乱于肠胃,冷热不调,邪正相搏,遂上吐下泻,宜生化六和汤。

川芎(一钱) 归身(三钱) 炮姜(三分) 炙甘草(三分) 茯苓(一钱五分) 砂仁(四分) 陈皮(四分) 藿香(五分)

如手足厥冷无块痛者,加人参一钱,白术一钱,淡附子三分。

产后呕逆不食,人之胃腑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而为气血,荣润脏腑。产后空虚,寒邪易乘,入于肠胃,则气逆呕恶而不食也。初宜生化汤加砂仁,治七日后,始用温胃丁香散。

归身(二钱) 白术(一钱) 干姜(三分) 丁香(二分) 人参(一钱) 陈皮(五分) 炙甘草(四分) 半夏曲(五四炒) 藿香(四分)

产后水肿,肢体俱浮,皮肤光泽,乃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宜实脾饮、香砂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因证择用,断不可用破滞行水之药。丹溪治产后误服消导药,以致水肿方。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归身(三钱) 木通(六分) 白芍(一钱,炒焦) 茯苓(二钱) 泽泻(一钱,炒) 厚朴(五分,炒) 苏叶(四分) 陈皮(五钱) 木香(四分) 大腹皮(六分) 莱菔子(六分,炒)

又加味五皮饮

五加皮(四分) 地骨皮(六分) 大腹皮(六分) 茯苓皮(三钱) 生姜皮(三分) 加人参(一钱) 归身(二钱) 白术皮(一钱) 陈皮(四分)

产后惊悸怔忡,因惊忧劳倦,去血过多,惟宜补养心血,调和脾胃,病自渐安。后列二方。

加减养荣汤

人参(一钱五分)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 茯苓(二钱) 熟枣仁(二钱) 麦冬(一钱五分) 远志(四分炒) 炙黄芪(一钱) 白术(一钱) 陈皮(四分) 炙甘草(四分) 龙眼肉(一钱)

如虚烦加竹茹八分姜汁炒,有痰竹沥三匙,姜汁一匙。

养心汤

黄芪(一钱,炙) 茯神(一钱五分) 归身(二钱) 川芎(八分) 麦冬(一钱,去心) 远志(四分) 枣仁(一钱五分,炒研) 柏子仁(一钱五分,勿研) 五味子(十粒,炒) 人参(一钱) 炙甘草(四分)

产后骨蒸,乃阴虚生内热也,宜保真汤加减治之。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二钱) 知母(一钱,炒炭) 生地(二钱,炒炭) 熟地(二钱,炒炭) 麦冬(一钱) 白芍(一钱,炒焦) 枸杞子(一钱) 川芎(一钱) 五味子(十粒) 甘草(四分)

此方繁多,须临病斟酌加减用。

产后胃脘痛,因血虚肝气上犯;或由风冷乘虚袭入,皆宜生化汤,加泡淡吴茱萸三分,陈皮四分。如遍身疼痛,宜服趁痛散。

归身(三钱) 炙黄芪(一钱) 白术(一钱) 牛膝炭(八分) 上肉桂(二分) 独活(四分) 薤白(四分) 炙甘草(四分)

如痛喜手按,属大虚,加熟地三钱,川断一钱五分酒炒。如少腹结痛加川芎一钱延胡七分酒炒。

产后感冒风寒伤冷,腰痛不能转侧,宜服养荣壮肾汤。

当归(二钱) 独活(四分) 桂心(四分) 川芎(一钱) 杜仲(三钱) 防风(四分) 川断(一钱五分) 桑寄生(一钱五分,酒炒) 生姜(三分)

如虚加熟地三钱。

产后血块已消,腹中空痛不止,宜服交加地黄汤。

人参(一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炭(八分) 煨木香(三分) 没药(四分) 制香附(四分) 熟地炭(三钱) 煨姜(三分) 大枣(一枚)

产后或败血,或湿痰,乘虚流注,宜服参归生化汤。

人参(一钱) 马蹄香(一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生甘草(四分) 炙黄芪(一钱五分) 肉桂(四分) 茯苓(二钱)

以上产后论治数条,虽未能全备症情,而遍考方书,摘取纯正,试之辄效,刊以质之同人,未必无小补耳。予凡看胎产诸症,已二十余年,遇大险大危之候,竟得十中挽回七八者,皆以用补得宜,不随世俗以治标逐瘀为先务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