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葶苈子

药用

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种子。前者称“北葶苈”,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后者称“南葶苈”,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药性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还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共用。

2、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已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治结胸、胸水,腹水肿满,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伤寒论》)。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研末服,3~6g。

鉴别用药

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以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而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对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名医别录》:“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

《开宝本草》:“疗肺痈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