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疡医大全

悬痈门

悬痈门主论

《鬼遗方》云:胯下两臀尖下,大道前(谷道)。小道后,水道成悬痈,皆是虚极人患此。近谷道左右,乃名痔痈,宜急补脾脏,及发处贴药,即用发穴药。破后用抽脓膏,脓尽用合疮口药合之。慎勿过冬,即成冷漏,难治。

王肯堂曰:悬痈生于篡间,谓前阴之后,后阴之前,屏翳处也,即会阴穴。属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痈生其间,人起立则若悬然,故名悬痈,属足三阴亏损之证。轻则为漏,沥尽气血而亡;重则内溃而即殒。原属肝肾二经,阴虚虽一,于补犹恐不治,若又加克伐,不死何待。(《准绳》)

又曰:悬痈与骑马痈,惟制甘草内服外洗。

又曰:交KT一处近棱线上名骗马坠,俗名跨马痈,防漏。

陈实功曰:悬痈生于肾囊之后,肛门之前,又名海底漏,最难收功。初起肿痛继即溃脓,总由湿热相火内灼肺金而然也。宜服国老散、加减地黄丸,此一定之治法也。(《正宗》)

蒋示吉曰:悬痈生于谷道之前,阴器之后,又谓海底穴也。乃三阴亏损。湿热结聚而成。初生状如莲子,少痒多痛,日久渐如桃李,赤肿焮痛,溃而流脓,破后轻则成漏,重则气血沥尽,变为痨瘵不起之候者多矣。初起壮实者,泻其病根;稍虚者,利其湿热;已成者,托里排脓;已溃者,温补滋阴。切忌寒凉损胃,冰凝气血,致生变证。(《说约》)

冯鲁瞻曰:悬痈者,谷道前后生疮是也。初发形如松子,渐如莲子,数十日后甚,赤肿如桃即破,破最难收。其治每用粉草一两,无灰酒煎服以解毒,此证多属阴虚,故不足人患之。大禁寒凉克削,肝肾虚极之证也。重为滋阴峻补,并为绝欲,急令收功,否则成漏痨瘵之根矣。(《锦囊》)

汪省之曰:悬痈即骑马痈也。此证多因酒色不慎,湿热壅滞而作,况谷道之前,乃任脉会阴发源之地,又乃肝经宗筋所会之处,患此多属肝肾二经阴虚。今人每以败毒流气等攻伐之剂治之,殊不知阴既虚矣,须一于补,尚恐不能成脓敛口,反加克伐,不死何待。(《理例》)

悬痈门主方

生熟地黄丸

大熟地(九蒸九晒) 大生地(酒洗,各三两) 柏子仁(去壳隔纸炒) 当归(酒蒸) 白芍(酒炒 各二两) 牡丹皮(酒蒸) 山药(乳蒸) 白茯苓(乳蒸,各一两五钱) 泽泻(水蒸,一两) 败龟版(童便浸,去墙酥炙,研为极细末) 远志肉(甘草水泡透,各四两)

共为细末。用金钗石斛四两,金银花十二两,熬膏和炼蜜捣丸,每早淡盐汤送下四钱。

国老散 甘草七段,用急流水一碗浸之炙干,又浸又炙,以水尽为度,研细末,每日空心白汤调服二钱,忌煎炒、烟酒、炙煿、辛辣、发物。

天粉草膏 悬痈已成,服药不得内消者服此,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已溃者即敛,此治斯证之良方。

大粉草(用长流水浸透,炭火上炙干,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 当归身(各三两)

水三碗,慢火煎至稠膏,去渣再煎稠厚为度,每日三钱,无灰酒一大杯化开,空心服之。

四神汤 专治悬痈一切肿毒,不红不肿,气血虚者。

当归(八钱) 嫩黄芪 金银花(各五钱) 甘草节(二钱)

水酒各一碗煎服,仍以酒助药力。

又方 甘草梢四两,水煎服。

敷法

大黄(一两) 熟石膏(三钱) 紫金锭(一锭)

同捣碎,水调敷。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