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大法春秋宜服散汤方六首

(《千金》但云宜服散,此又兼汤煎。)

《千金》八风散,疗风虚,面青黑土色,不见日月光,脚气痹弱,准经面青黑主肾,不见日月光主肝,补肾治肝方。

苁蓉(八分) 乌头(二分,炮) 钟乳(四分,研) 薯蓣(四分) 续断(四分) 黄芪(四分) 麦门冬(四分,去心) 五味子(二分) 泽泻(四分) 远志皮(四分,去心) 菟丝子(十四分,酒渍) 细辛(四分) 龙胆草(四分) 秦艽(四分) 石韦(四分,去毛) 柏子仁(四分) 牛膝(四分) 杜仲(四分) 菖蒲(四分) 蛇床子(四分) 山茱萸(四分) 防风(四分) 白术(四分) 干姜(四分) 干地黄(四分) 茯苓(四分) 附子(五分,炮) 甘草(五分,炙) 石斛(六分) 天雄(六分,炮) 萆薢(四分) 人参(五分) 菊花(十二分)

上三十三味,捣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加至二匕。

又大八风散,疗诸缓风湿痹脚弱方。

巴戟天(二分,去心) 川芎(一分) 附子(三分,炮) 黄芪(二分) 白蔹(二分) 桂心(二分) 细辛(二分) 桔梗(二分) 人参(二分) 芍药(二分) 牛膝(四分) 薯蓣(二分) 菊花(二分) 葳蕤(二分) 秦艽(二分) 乌喙(四分) 牡荆子(二分) 天雄(二分,炮) 苁蓉(一分) 萆薢(二分) 茯苓(四分) 远志(四分,去心) 山茱萸(二分) 黄芩(二分) 石斛(二分) 白术(二分) 菖蒲(四分) 礜石(二分,裹烧半日) 厚朴(二分,炙) 龙胆草(一分) 蜀椒(二分,汗) 五味子(二分)

上三十二味,捣筛。温酒服半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取令微觉为度。(一本有甘草、干姜,无芍药、牛膝。)

又凡脚气之疾,皆由气实而死,终无一人以服药致虚而殂。故脚气之人,皆不得大补,亦不可大泻,终不得畏虚,故预止汤不服也,如此者皆死不疗。世间大有病人,亲朋故友远来问疾,其人曾不经一事,未读一方,自骋了了,诈作明能,谈说异端,或言是虚,或言是实,或云是风,或云是蛊,或道是水,或云是痰,纷纭谬说,种种不同,破坏病人心意,莫知孰是,迁延未定,时不待人,欻然致祸,各自散走。是故大须好人及好名医,识疾深浅,探赜方书,博览古今,是事明解者看病,不尔大误人事。窃悲其如此者众,故一一显析,具述病之由状,令来世病者读之,以自防备也。但有一状。忧恚积思,喜怒悲欢,复随风湿结气,咳时呕吐食以变,大小便不利,时泄痢重下,溺血,上气吐下,乍寒乍热,卧不安席,小便赤黄,时时恶梦,梦与死人共食饮,入冢神室,魂飞魄散。筋极则伤肝,伤肝则腰背相引,难可俛仰。气极则伤肺,伤肺则小便有血,目不明。髓极则阴痿不起,住而不卒。骨极则伤肾,伤肾则短气,不可久立,阴疼恶寒,甚者卵缩,阴下生疮,湿痒搔之不欲止,汁出。此皆为肾病。甚者多遭风毒,四肢顽痹,手足浮肿,名曰脚弱,一名脚气。医所不疗,此皆主之方。

天门冬(三斗半,去心,捣压取令汁尽) 獐骨(一具,碎,以水一石,煮取五斗,澄清) 枸杞根(切,三斗半,净洗,水两石五斗,煮取一斗三升,澄清) 酥(三升,炼) 生地黄(切,三斗半,捣压如天门冬法) 白蜜(三升,炼)

上六味,并大斗,铜器中微火先煎门冬、地黄汁减半,乃合煎取大斗二斗,下后散药煎,取一斗,内铜器中,重釜煎,令隐掌可丸。平旦空腹,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稍加至五十丸。择四时王相日合之。

散药如下:

茯苓 柏子仁 桂心 白术 葳蕤 菖蒲 远志肉(去心) 泽泻 薯蓣 人参 石斛 牛膝 杜仲 细辛 蔓荆子 独活 枳实(炙) 川芎 黄芪 苁蓉 续断 狗脊(黑者) 萆薢 白芷 巴戟 五加皮 覆盆子 橘皮 胡麻仁 大豆黄卷(各二两) 甘草(六两,炙) 薏苡仁(一升) 蜀椒(一两,汗) 阿胶(十两,炙) 鹿角胶(五两,炙) 大枣(一百枚,煮作膏) 石南(二两) 茯神(二两)

上三十八味,捣,绢下筛,内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涩,去柏子仁,加秦艽二两、干地黄六两。阴痿失精,去葳蕤,加五味子二两。头风去柏子仁,加菊花二两、防风二两。小便利,阴气弱,去细辛、防风,加山茱萸二两。腹中冷,去防风,加干姜二两。无他疾,依方合之。凡此煎至九月下旬采药,立冬日合而服之,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腊日合者,经夏至七月下旬即服之。若停经夏不坏,当于舍北阴处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药,沙中上加少土覆之,即经夏不坏也。女人先患热者得服,冷者勿服。

又大鳖甲汤,疗脚弱风毒,挛痹气上,及伤寒恶风温毒,及山水瘴气热毒,四肢痹弱方。

鳖甲(二两,炙) 防风(一两) 麻黄(一两,去节) 白术(一两) 吴茱萸(五合) 知母(一两) 升麻(一两) 大枣(二十枚,擘) 贝齿(七枚,烧) 茯苓(一两) 橘皮(一两) 川芎(一两) 杏仁(一两) 犀角(半两,屑) 生姜(三两) 人参(一两) 赤小豆(三合) 青木香(半两) 麝香(三铢,研) 羚羊角(一分,屑) 麦门冬(一两,去心) 大黄(一两半) 薤白(十四枚) 乌头(七枚,炮) 石膏(一两,碎) 雄黄(二分,研) 半夏(一两,洗) 当归(一两) 葳蕤(一两) 芍药(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三十一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六服,相去十里久,得下止。一方用大黄二分,畏下可用一分也。一方用羚羊角二分,毒盛可用三分也。忌海藻、菘菜、苋菜、桃李、雀肉、酢物、羊肉、饧等。(一方有山茱萸。《翼方》无知母、升麻、橘皮、川芎、当归、葳蕤。)

又小鳖甲汤,疗身体虚胀如微肿,胸心痞满,有气壮热,少腹厚重,两脚弱方。

鳖甲(三两,炙) 升麻(三两) 黄芩(三两) 麻黄(三两,去节) 羚羊角(三两,屑) 前胡(四两) 桂心(三两) 乌梅(二七枚,擘) 杏仁(三两) 薤白(二十一茎)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三服,此常用。若体强壮须利者,加大黄二两。忌苋菜、生葱。

又疗风虚脚弱,手足拘急挛疼,痹不能行动,脚趺肿上膝,少腹坚如绳约,气息常如忧患,不能食饮者,皆由五劳七伤,肾气不足,受风湿故也。宜服内补石斛秦艽散方。

石斛(四分) 秦艽(五分) 山茱萸(三分) 蜀椒(二分,汗) 五味子(二分) 麻黄(三分,去节) 桔梗(三分) 前胡(三分) 白芷(二分) 白术(二分) 附子(炮) 独活 天门冬(去心) 桂心(各四分) 乌头(五分,炮) 人参(五分) 天雄(四分,炮) 干姜(五分) 防风(五分) 细辛(三分) 杜仲(五分) 莽草(三分,炙) 当归(五分)

上二十三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不知加至二匕。虚人三建皆炮,实人亦可生用。风气者,本因肾虚,既得病后,毒气外满,则灸泄其气,内满则药驰之,当其救急,理必如此。至于风消退,四体虚弱,余毒未除,不可便止,宜服此散,推陈致新,极为良妙。此既人情可解者,无可疑焉。忌桃李、雀肉、猪肉、冷水、生葱、生菜、 鲤鱼。(并出第七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