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扁鹊心书】心得

第二节 :窦材自序

《扁鹊心书》的作者,是南宋的窦材。窦材是河朔真定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真定市人。窦材他出生在一个四代行医的家庭,所以他从小就是熟读医书的。但他长大之后并没有继承祖业成为一个医者,而是从军成了一个武官,那他又是怎么从一个武官而转行成了医者的呢?我们来看看窦材的《自序》,也即是他自己的说明。

窦材在《序》中说道:“《灵》《素》为医家正传,后世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皆不师《内经》,惟采本草诸书,各以已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

大家仔细看这一段啊,非常的精彩!窦材在开篇就显示了它的气势磅礴,把当时信奉的“名医统统扫下了“神坛”。甚至包括“医圣张仲景,慧眼如炬,傲视群医,没有半点退缩和委婉,这大概也是《心书》无法流传的主要原因吧。因为世人皆师仲景先生,所以对窦材无法认可。

我们来翻译一下这段话的大概意思:灵、素指的是我们《内经》中的《灵枢》和《素问》,也就是说《内经》是医家之宗旨,符合《内经》宗旨的医家才是正传、正道。而张仲景、王叔和、孙思这些人,遵循的都不是《内经》的宗旨,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一个是名门正派,说他们只是采用的是一些《内经》之外的草本之书,然后加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了“一家之技”。就这样,治一些小疾还可以,但是治大病就不行了。

窦材为何敢如此自大,“口出狂言”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呈现出来的真凭实据,以后我会为大家一一分析的。

批评完张仲景等人以后,窦材接着说道:“至皇雨士安、元芳、王冰等,虽学《素问》,而不得方学之传,亦根据前六子方法而行。”

他说,虽然皇甫士安等人虽然得到了《内经》的真传,也即是医理是对的,可惜没有掌握正宗的治疗方法,所以还是根据前面提到的那个六个大医家的方法去医治。也就是,说张仲景等人是违背《内经》而创造的“术”,而皇甫世安等人是“有道无术”,道理是对的,但没有研究出对应“道”的“术”,也即是方法和技巧,而是沿用了之前那些名医的方法和技巧。总之这两批人,一个是“有术无道”,一个是“有道无术”。

当年我翻开这本书,被窦材开篇的这一段《自序》震住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敢如此狂傲?把这些世世代代奉为神明的大医,像秋风扫落叶般地批得体无完肤。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窦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知道他有什么样子的理论和依据来说这些话。

我们接着来看,窦材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他说,“余初学医,尽博六子之书,以为医之理尽矣。然调治小疾,百发百中,临大病百无二三,每怅已术之不精也。”

这里说到,他在最开始学医的时候,尽博六子之书,六子指的是前面说到的张仲景等六位。之前我们也有说,窦材本来就出生在一个四代行医的世家,所以从小耳濡目染自不必说。“以为医之理尽矣”,这个要有相同的经历的人才能真正明了这句感叹了。然而,用尽所学,每每调治小疾是很管用的,但遇到大病的时候就不管用了,一百个里面也难挽回二三个,所以非常的郁闷和惆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现在也时常有人找我争论,说谁谁用仲景之法也治了很多病人,有疑虑的朋友可以再仔细看一下窦材这段话,好好领会一下。他说的是“调治小疾,百发百中,临大病百无二三,”这世间有那么多的大病、重病、各种慢性病,岂是小技可逆转的呀?还望各位有识之士,放下心中的成见,仔细去思考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正在材惆怅自已学术不精,治不了大病的时候,他遇到了他的老师,一个不出名的关中老医。“后遇关中老医,叩余所学,笑曰:汝学非是歧黄正派,特小技尔,只能调小疴,俟其自愈,豈能起大病哉!”

他遇到的这位老神仙,询问他之前都学了些什么,他之前不是有说他“尽博六子之书”吗。窦材就把之前的情况给老先生讲了,听完之后老者笑了,说你学的这些都不是岐黄正派。《内经》是黃帝与岐伯的对话集合,所以我们医家也称为“岐”。老先生说窦材之前学的都不是“岐黃正派”,也就是“非医家正宗的意思。“特小技尔,只能调小疴,俟其自愈”,也就是说只能调理一些小问题,然后等病人慢慢自愈。“豈能起大病哉”!怎么可能救回大病重病之人呢?就是现在的人,听到这样的话,也没有几个人敢信,别人倒也罢了,居然敢说堂堂医圣特小技尔,相信很多学医的人,如果是遇到这位老者,都会心生气愤,然后拂袖而去。

当然,窦材自然不是一般的人,老人的话其实是直击了他心中的疑问,所以,他马上拜老者为师。“余即从而师之,三年,师以法授我,反复参详,逐与《内经》合旨,由兹问世,百发百中,再观六子书,真儿

戏耳。”窦材相当的机智,马上就拜老师为师了,跟随老师学习三年,然后反复参详,发现老师教的东西完全符合《内经》的宗旨。“由兹问世”,就是根据这个去帮人治病,百发百中!然后回头再去看张仲景等人的书,不由得感叹真儿戏耳!真是小儿科呀!

“但师授固简而当,意欲梓行,恐有未尽。”虽然老师教的方法既简单又有效,但想要刊发推广,恐怕又还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所以,“逐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已四十余稔之所治验,集成医流正道,以救万世夭枉。”从这里可以看出,窦材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虽然早早知道了这是大法,但为了慎重起见,并没有马上推广,而是亲自实践了四十多年,确认它是准确无误的,才向朝廷申请出书,以救万世后代。

“后人得此,苟能日夜勤求,自能洞贯其理,以见余言非谬。”先生字字句句,至诚恳切,现在的人不说日夜勤求了,能不批判和毁就已经不错了。

“至若贤良忠正,孝子仁人,再为广布,俾天下后,上可以救君亲,下可以济斯民。余因恐遭天谴,不敢自私,刊刻流传,愿仁者勿拘成见而屑视之,斯幸矣。”这段话都是大白话,不难理解,希望大家反复阅读,一定可以明见窦材的心声。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