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素问识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吴云:平人,气血平调之人,气,脉气,象,脉形也。

平人 调经论云: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终始篇云: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

一吸脉亦再动 高本删亦字,《医统》同。简按:《灵·动输篇》: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甲乙》引,作一呼脉亦再动,一吸脉亦再动。

闰以大息 张云:常人之脉,一呼两至,一吸亦两至,呼吸定息,谓一息既尽,而换息未起之际也,脉又一至,故曰五动,闰,余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为闰以太息,而又不止五至也。简按:张注详备,与《难经》符,但《难经》以一呼再动,一吸再动,呼吸之间又一动,为定息五动,张则以一息四动,两息之间又一动,为五动,此为少异焉。李云:一息四至,呼吸定息脉五动者,当其闰以大息之时也。马及志高并同,此说不可从,果如其言,则宜云闰以大息,呼吸脉五动。噫!何倒置经文,而释之也?

常以不病 《甲乙》:病下,有之人二字。

以调之为法 《甲乙》:无为法二字。

曰少气 马云:《难经》以为离经脉,由正气衰少,故脉如是也。吴云:是为虚寒。

三动而躁 马云:《难经》亦以为离经脉,是六至而躁,躁者,动之甚也,王注以躁为烦躁,《灵·枢终始禁服》等篇,有一倍而躁,二倍而躁等语,则躁本言脉,不言病也。张云:躁者,急疾之谓。

尺热曰病温 张云:言尺中近臂之处有热者,必其通身皆热也,脉数躁而身有热,故知为病温。高云:脉躁疾而尺肤热,则曰病温。简按:王注以尺为寸关尺之尺,马亦从之,非。

脉滑曰病风 张云:数滑而尺不热者,阳邪盛也,故当病风,然风之伤人,其变不一,不独在于肌表,故尺不热者,脉法曰滑,不涩也,往来流利,为血实气壅。简按:寿夭刚柔篇云: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此章与痹对言,亦谓偏风之属。

脉四动以上曰死 张云:一呼四动,则一息八至矣,况以上乎?难经谓之夺精,四至曰脱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尽,是皆一呼四至以上也,故死。

乍疏乍数 高云:一呼脉四动以上,则大过之极,脉绝不至则不及之极,乍疏乍数,则错乱之极,故皆曰死。

人无胃气曰逆 张云:如玉机真脏论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终始篇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是皆胃气之谓,大都脉代时宜,无太过无不及,自有一种雍容和缓之状者,便是胃气之脉。

胃而有毛 《脉经》作有胃而毛,下并同。张云:是为贼邪,以胃气尚存,故至秋而后病,后皆仿此。

脏真散于肝 吴云:肝气喜散,春时肝木用事,故五脏天真之气,皆散于肝。

但代无胃曰死 张云:长夏属土,虽主建未之六月,然实兼辰戌丑未四季之月为言也。代,更代也,脾主四季,脉当随时而更,然必欲皆兼和软,方得脾脉之平,若四季相代,而但弦但钩,但毛但石,是但代无胃,见真脏也,故曰死。简按:吴马并仍王注,以代为止,恐与经旨左矣。

软弱有石曰冬病 张云:石为冬脉,属水,长夏阳气正盛,而见沉石之脉,以火土气衰,而水反乘也,故至冬而病。简按:推前文例,石当是弦,冬病当是春病。

弱甚曰今病 马云:弱,当作石。张同,云:长夏石甚者,火土大衰,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弱,作石。简按:今《甲乙》,弱,作软,《脉经》作石,推前文例,弱当是弦,志高从王义。

脏真濡于脾 吴云:濡,泽也,脾气喜濡泽,长夏之时,脾土用事,故五脏真气,皆濡泽于脾。

毛而有弦曰春病 吴本:毛,作胃。张云:弦为春脉,属木,秋时得之,以金气衰,而木反乘也,故至春木王时而病。简按:推前文例,当是胃而有钩,曰夏病。

弦甚曰今病 张云:秋脉弦甚,是金气大衰,而木寡于畏,故不必至夏,今即病矣。简按:推前文例,当是钩甚。

以行营卫 《甲乙》:以,作肺。

石而有钩曰夏病 张云:钩为夏脉,属火,冬时得之,以水气衰,而火反侮也,故至夏火王时而病。汪昂云:钩,当作软弱。简按:推上文例,当是胃而有弱,曰长夏病。

钩甚曰今病 张云:冬脉钩甚,是水气大衰,而火寡于畏,故不必至夏,今即病矣。简按:推上文例,当是弱甚曰今病,而软弱有石曰冬病以下,与春夏其例不同,盖错综其意,欲人彼此互推,知其由也,必不文字讹误焉。

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甲乙》:衣,作手,脉下,有之字。沈氏《经络全书》曰:虚里,乳根穴分也,俗谓之气眼。顾英白曰:乳根二穴,左右皆有动气,经何独言左乳下?盖举其动之甚者耳,非左动而右不动也。其动应手,脉宗气也,《素问》本无二义,马玄台因坊刻之误,而谓应衣者,言病人肌肉瘦弱,其脉动甚而应衣也,亦通,始读《素问》,则心窃疑之,至读《甲乙经》,而疑遂释然。简按:五味篇曰:大气积于胸中,命曰气海。邪客篇曰:宗气积于胸中。皆此义也。《通雅》云:宗尊一字,《孝经》:宗祀,注:尊祀。王云:宗,尊也,此乃古训,应衣,当从《甲乙》,而作应手,若应衣则与下文何别?张云:前言应衣者,言其微动似乎应衣,可验虚里之胃气,此言应衣者,言其大动,真有若与衣俱振者,此臆度之见,不考《甲乙》之失耳。

盛喘数绝 张云:若虚里动甚而如喘,或数急而兼断绝者,由中气不守而然,故曰病在中。简按:马、吴、志,以喘为病证,非。

结而横有积矣 张云:胃气之出,必由左乳之下,若有停阻,则结横为积,故凡患癥者,多在左肋之下,因胃气积滞而然,如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者,盖以左右上下,分发五行而言耳,而此实胃气所主也。吴云:脉来迟,时一止,曰结,横,横格于指下也,言虚里之脉结而横,是胃中有积。简按:横,盖谓其动横及于右边,张注以结横不为脉象,恐非。

绝不至曰死 志云:胃腑之生气绝于内也。

宗气泄也 吴云:宗气宜藏不宜泄,乳下虚里之脉,其动应衣,是宗气失藏,而外泄也。马云:乳下之动应衣者,予曾见其人病终不治。张云:虚里跳动,最为虚损病本,故凡患阴虚劳怯,则心下多有跳动,及为惊悸慌张者,是即此证,人止知其心跳,而不知为虚里之动也,但动之微者,病尚微,动之甚者,病则甚,亦可因此以察病之轻重。凡患此者,当以纯甘壮水之剂,填补真阴。夫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是由胃气,而上为宗气也,气为水母,气聚则水生,是由肺气而下生肾水也,今胃气传之肺,而肾虚不能纳,故宗气泄于上,则肾水竭于下,肾愈虚,则气愈无所归,气不归则阴愈虚矣,气水同类,当求相济,故凡欲纳气归原者,惟有补阴以配阳一法。简按:许氏《本事方》云:王思和曰:今心怯非心松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络胸膈及两乳间,虚而有痰则动。此张注所未论及,故表而出之。

中手促上击者 马云:寸口之脉,中医人之指,而促上来击者,是肩背在上,故其脉促上也,名曰肩背痛。简按:据马注,促上,谓促于鱼上而搏击,吴以为结促之促,志以为浮而搏击,并乖经旨。

寒热及疝瘕少腹痛 马云:下文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据理此处及疝瘕少腹痛六字为衍。简按:当从《新校正》。

沉而横曰胁下有积 《甲乙》:横下,有坚字,无有积二字。张云:横,急数也。志云:横,横逆,言脉之形象,非谓病也。简按:横,谓寸口脉位,横斜于筋骨间,张志恐非。

沉而喘 《甲乙》:沉,作浮。

脉滑浮而疾者 《甲乙》:作脉浮滑实大。

脉急者 吴云:急,弦急也,是为厥阴病脉。张云:弦急者,阴邪盛,故为疝瘕少腹痛。

疝瘕 《甲乙》:作疝。

曰病无他 张云:虽曰有病,无他虞也。高云:无他变也。

不间脏 张云:五十三难曰: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所生也,皆此之谓。考之吕氏注,曰:间脏者,间其所胜之脏,而相传也,心胜肺,脾间之,脾胜肾,肺间之,肺胜肝,肾间之,肾胜心,肝间之,肝胜脾,心间之,此谓传其所生也,今不间脏,而传其所克,故曰死,间,去声。

臂多青脉 张云:血脱则气去,气去则寒凝,凝泣则青黑,故臂见青色,言臂则他可知矣,即诊尺之义。志云:诊,视也,论诊尺必先视臂之脉色。

解㑊 《释音》:㑊,音亦。熊同。高云:解、懈同,㑊,音亦,余篇解㑊同,犹懈怠。志云:懈惰也。杭世骏《道古堂集》云:解㑊二字,不见他书,解,即懈,㑊,音亦,倦而支节不能振耸,惫而精气不能检摄,筋不束骨,脉不从理,解解㑊㑊,不可指名,非百病中有此一症也,《内经》言此者凡五。平人气象论云:尺脉缓涩,谓之解㑊。王氏注:伫不可名,伫,困弱也。(按:《宋书·明恭王皇后传》:后在家,为伫弱妇人。)玉机真脏论云:冬脉太过,则令人解㑊。此从脉起见也。刺疟论云: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㑊,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此从疟起见也。刺要论云: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㑊然不去矣。四时刺逆从论云: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㑊。此从刺而究其极也,要皆从四末以起见,如经所言堕怠,小变其辞,而意较微眇尔。宋景濂《送葛医师序》:不得其解,篁南江氏,辑《名医类案》,引叶氏录验方,以为俗名发痧之证,别列一门,武断极矣,余尝见有此病,发必神思躁扰,少腹痛,《灵》《素》未尝言及,与解㑊之义,毫不干涉,殆大缪矣。简按:王注据刺疟论解之,然此少阳疟之状,而非解㑊之义,马、吴、张并仍王注,皆不可从,但志高及杭氏之说为稳贴。解㑊字,亦见论疾诊尺篇,云:尺肉弱者,解㑊也,盖解㑊,即懈惰懈倦之谓,四时刺逆从论解㑊,诊要经终论作解惰,刺疟论解㑊,《巢源》作解倦,此可以证也。㑊,即亦字从人者,与易通。王注气厥论云:食亦者,谓食入移易而过,不生肌肤,亦,易也,《甲乙》引气厥论,作食㑊,骨空论,易髓无孔。王注云:易,亦也,此可以证亦㑊同,而与易通也,而易,谓变易其平常。《神农本草·蜣螂条》:狂易。(《证类》:音羊。误。《汉书·外戚传》云:素有狂易病。师古注:狂易者,狂而变易常性也。)阴阳别论:偏枯痿易。王注:易,谓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大奇论:跛易偏枯。王注:血气变易,为偏枯也。知是解易即解惰,变易平常之义矣。滑云:一说作解极,谓懈倦之极也。未知何据。《虞氏正传》云:解者,肌肉解散,㑊者,筋不束,俗呼为砂病,《内经》名解㑊,实非真砂病也。此说亦太误。

安卧脉盛曰脱血 马云:安卧者,不能起也,脉盛者,火愈炽也,火热则血妄行,故谓之脱血。高云:安卧,犹嗜卧。

尺涩脉滑谓之多汗 吴云:尺部肌肤涩,是皮毛失其津液也,脉来滑,阴火盛也,阳盛阴虚,故为多汗。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简按:王以脉为尺脉,张同,并误。

脉尺粗 熊本:无脉字。吴同,当删。

谓之热中 简按:王注:谓下焦中也。非。马云:热气在腹,谓之热中也。

目裹微肿 宋本:裹,作里。吴同,志高作内,并非。

胃疸 简按:疸、瘅同,即前篇所谓消中,后世所称中消渴也。马云:谷疸。志云:黄疸。并非。

面肿曰风 马云:水证有兼风者,其面发肿,盖面为诸阳之会,风属阳,上先受之,故感于风者,面必先肿,不可误以为止于水也,评热论、水热穴论、论疾诊尺篇皆名曰风水,王注以为胃风者非,及考风论,胃风之状,并无面肿之说。简按:《金匮要略》云: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又云:腰以上肿。当发汗。

足胫肿曰水 吴云:脾胃主湿,肾与膀胱主水,其脉皆行于足胫,故足胫肿者为水。简按:《金匮要略》云: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赵府本:妊,作任。熊、吴、张并同。张云:心脉动甚者,血王而然,王启玄云云,盖指心经之脉,即神门穴也,其说甚善,任、妊同,孕也。简按:论疾诊尺亦曰: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知是全本作足少阴者,未为得,王以动为厥厥动摇之动脉,马以妊子为男子,皆误。

未有脏形 马云:未有正脏之脉相形,而他脏之脉反见,春夏脉宜浮大,今反沉细而瘦,秋冬脉宜沉细,今反浮大而肥,此即所谓逆四时也。玉机真脏论云: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与此义同。志云:未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之脏形。简按:吴张为真脏之脉形,非。

命曰反四时也 吴删四时二字。马云:是皆难治之证,犹脉之反四时也,王注为衍文。殊不知古人以彼形此,则未必非取譬之意。(王注:当是《新校正》。)简按:马注似傅会。

肝不弦肾不石也 张云:人生所赖者水谷,故胃气以水谷为本,而五脏又以胃气为本,若脉无胃气,而真脏之脉独见者死,即前篇所谓但弦无胃,但石无胃之类,是也,然但弦但石,虽为真脏,若肝无气则不弦,肾无气则不石,亦由五脏不得胃气而然,与真脏无胃者等耳。志云:弦钩毛石,胃气所生之真象也,真象见者,谓胃气已绝,故死,然五脏之真象,乃胃腑精气之所生,精气绝,则肝不弦,肾不石,而又带钩弹石之死脉见矣。高云:至春而肝不微弦,至冬而肾不微石也。简按:高仍王义,近是,谢缙翁及袁表校本《脉经》,作肝但弦,心但钩,脾但弱,肺但毛,肾但石也,未知据何本。

太阳脉至 张云:此言人之脉气,必随天地阴阳之化,而为之卷舒也,太阳之气,王于谷雨后六十日,是时阳气太盛,故其脉洪大而长也。马云:按王注《扁鹊脉法》,亦后世假托之言耳。(王注:当是《新校正》。)简按:《新校正·扁鹊脉法》,出于《脉经》,吕广说,出于七难注,太阳脉云云八字,吴本移于阳明后,仿于七难之例也。

少阳脉至 张云:少阳之气,王于冬至后六十日,是时阳气尚微,阴气未退,故长数为阳,疏短为阴,而进退未定也。

阳明脉至 张云:阳明之气,王于雨水后六十日,是时阳气未盛,阴气尚存,故脉虽浮大,而仍兼短也,此论但言三阳,而不及三阴,诸家疑为古文脱简者,是也,及阅七难所载,则阴阳俱全,三阳与此皆同,至,谓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此三阴三阳之辨,乃气令必然之理,盖阴阳有更变,脉必随于时也。

琅玕 张云:《符瑞图》曰:玉而有光者。《说文》曰:琅玕似珠。简按:《禹贡》:厥贡惟球琳琅。孔传:琅玕,石而似珠。《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玕焉。郭注:琅玕,状如珠也。《山海经》曰:昆仑山,有琅玕,附:李时珍云:在山为琅,在水为珊瑚。

微曲 汪机云:偃曲,乃略近低陷之意,数至之中,而有一至似低陷,不应指也。张云:喘喘连属,急促相仍也,其中微曲,即钩多胃少之义。吴云:不能如循琅玕之滑利矣。

前曲后居 吴本:居,作倨。张云: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居者,谓重取则牢实而不动,如持革带之钩,而全失充和之气,是但钩无胃也,故曰心死。简按:丁德用注十五难云:后居,倨而不动,劲有故曰死也。王注居为不动,盖读为倨,故吴直改之,倨、踞同,《汉书》:高祖箕踞,张耳传:作箕倨,踞,蹲也。故为不动之义。

厌厌聂聂 吴云:翩翻之状,浮薄而流利也。马云:恬静之意。

如落榆荚 十五难:落,作循,荚,作叶。《甲乙》同。马云:轻虚以浮之意。张云:轻浮和缓貌,即微毛之义也。李时珍云:榆有数十种,荚榆,其木甚高大,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后方生叶。

不上不下如循鸡羽 吴云:不上下,则非厌厌聂聂翩翻流利之形矣,如循鸡羽,涩而难也。高云:如循鸡羽,极轻极虚,不若榆荚之落也。马云:鸡羽两旁虽虚,而中央颇有坚意,所以谓之病也。简按:玉机真脏论,秋病脉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王注盖本于此,而马衍其义。

如风吹毛 简按:毛,草也,《左传·隐三年》:涧溪沼之毛。丁德用十五难注云:风吹毛者,飘腾不定,无归之象。

招招 马云:招、迢同,迢迢然,长竿末梢,最为软弱,揭之则似弦而甚和,所以谓之平也。张云:揭,高举也,高揭长竿,梢必柔软,即和缓弦长之义,招招,犹迢迢。吴意同。志云:以手相呼曰招,招招,乍伏之象。高云:柔和而起伏也。简按:《集韵》:迢迢,高貌,义难叶。志注本于《诗·邶风》招招舟子之疏,尤得其解。

急益劲 《甲乙》:《脉经》急下有而字。

和柔相离如鸡践地 张云:和柔,雍容不迫也,相离,匀净分明也,如鸡践地,从容轻缓也,此即充和之气,亦微软弱之义,是为脾之平脉。

实而盈数如鸡举足 张云:实而盈数,强急不和也,如鸡举足,轻疾不缓也,前篇言弱多胃少,此言实而盈数,皆失中和之气,故曰脾病。汪机云:鸡践地,形容其轻而缓也,如鸡举足,言如鸡走之举足,形容脉来实而数也,践地与举足不同,践地,是鸡不惊而徐行也,举足,是被惊时疾行也,况实数与轻缓相反,彼此对看,尤见明白,《难经》以此为心病。志云:鸡足有四爪,践地极和缓,形容脾土之灌溉四脏,鸡举足,拳而收敛,不能灌溉于四脏也。简按:汪志并凿。

如鸟之喙 宋本:鸟,作乌。《甲乙》同。张云:喙,音诲,嘴也。

如鸟之距 张云:距,权与切,鸡足钩距也。

如屋之漏如水之流 《脉经》:流,作陷。张云:如屋之漏,点滴无伦也,如水之流,去而不反也,是皆脾气绝,而怪脉见。

如钩 张云:冬脉沉石,故按之而坚,若过于石,则沉伏不振矣,故必喘喘累累,如心之钩,阴中藏阳,而得微石之义。莫善昌云:琅玕,石之美者,钩,乃心之脉也,心脉如循琅玕,肾脉如钩者,心肾水火之气,互相交济者也。

如引葛 马云:葛根相附,而引之不接,按之大坚,则石而不和,所以谓之病也。张云:坚搏牵连也。高云:如引葛藤之上延,散而且蔓,不若钩之有本矣。

如夺索 吴云:两人争夺其索,引长而坚劲也。志云:如引葛,而更坚劲矣。

辟辟如弹石 高云:辟辟,来去不伦也,如弹石,圆硬不软也,此但石无胃,故曰肾死。张云:《难经·十五难》所载,平病死脉,视之本经,异同颠倒,意者其必有误,或别有所谓耶?且《难经》之义,原出本论,学者当以本经为主。高本:上文肝见庚辛死云云三十二字,移于如弹石曰肾死之后,似文脉顺承。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