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理气药»青皮

药用

为芸香科植物橘 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产地同陈皮。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称为“个青皮”,7~8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去瓤肉,晒干,习称“四花青皮”。生用或醋炙用。

药性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应用

1、肝郁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而奏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尤宜于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肿痛。治肝郁胸胁胀痛,常配柴胡、郁金、香附等;治乳房胀痛或结块,常配柴胡、浙贝母、橘叶等;治乳痈肿痛,常配瓜蒌皮、金银花、蒲公英等;若治寒疝疼痛,多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2、气滞脘腹疼痛。本品辛行温通,入胃而行气止痛。治疗脘腹胀痛,可配大腹皮同用,如青皮散(《症因脉治》);若脘腹冷痛,可配桂枝、陈皮同用,如三皮汤(《医方类聚》)。

3、食积腹痛。本品辛行苦降温通,有消积化滞、和降胃气,行气止痛之功。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常与山楂、神曲、麦芽等同用,如青皮丸(《沈氏尊生书》);若气滞甚者,可配木香、槟榔或枳实、大黄等同用。

4、癥瘕积聚、久疟痞块。本品气味峻烈,苦泄力大,辛散温通力强,能破气散结。用治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等,多与三棱、莪术、丹参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鉴别用药

陈皮、青皮二者皆可理中焦之气而健胃,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食积不化等症。但陈皮性温而不峻,行气力缓,偏入脾肺,长于燥湿化痰,用于痰饮停滞肺胃之咳嗽气喘、呕哕、腹痛、泄泻;青皮性较峻烈,行气力猛,苦泄下行,偏入肝胆,能疏肝破气,散结止痛,消积化滞,主治肝郁乳房胀痛或结块,胁肋胀痛,疝气疼痛,食积腹痛,癥瘕积聚等症。

古籍摘要

《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本草纲目》:“治胸膈气逆,胸痛,小腹疝痛,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青橘皮,其色青气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

《本草汇言》:“青橘皮,破滞气,削坚积之药也。……此剂苦能泄,辛能散引能辟邪消瘴,运行水谷,诚专功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