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灯续焰

附方

桂附二陈汤(即二陈加肉桂、附子)

东垣川楝散

木香 川楝子(锉细、用巴豆十粒、打破、一处炒黄,去巴豆) 茴香(盐一匙、炒黄、去盐,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金匮乌头煎(见第十七)

和剂胡芦巴丸 治小肠疝气,偏坠阴肿,小腹有形如卵,上下来去,痛不可忍。或绞结绕脐攻刺,呕吐闷乱。

胡芦巴(炒,一斤) 茴香(盐炒,十二两) 吴茱萸(洗、炒,十两) 川楝子(去核、炒,一斤二两) 巴戟(去心、炒) 川乌(炮、去皮,各六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温酒下。小儿五丸,茴香汤下,食前。一方有黑牵牛。

苏合香丸(见第十八)

桂枝汤(见第十九)

东垣丁香楝实丸 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

当归(去芦) 附子 川楝子 茴香(炒,各一两)

上四味锉碎。以好酒三升,同煮酒尽。焙干,作细末一两,再入下项药:

丁香 木香(各五分,一作二钱) 全蝎(十三个) 玄胡索(五钱,一作一两)

上四味同为细末,入前项当归等末拌匀,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百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一方无当归、木香,名苦楝丸。

茴香散 治膀胱气痛。

茴香 蓬术 京三棱 金铃子肉(各一两) 炙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服。每发痛甚连日,只二、三服立定。

木香散 治心疝。小腹痛闷不已。

木香 陈皮 良姜 干姜 诃子(去核) 枳实(各一钱半) 草豆蔻 黑牵牛 川芎(各一钱)

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或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服。

东垣天台乌药散(见第六十三)

腰子散 治肾气作痛。

黑牵牛(炒熟) 白牵牛(炒熟)

为细末,每用三钱。猪腰子一对,薄切开缝,入川椒五十粒,茴香一百粒。以牵牛末遍掺入腰子中。线扎,湿纸数重裹,煨香熟,出火气。灯后空心嚼吃,好酒送下。少顷就枕,天明取下恶物即愈。

五苓散(见第十七)

金匮牡蛎泽泻散

牡蛎 泽泻 蜀漆(洗去腥) 栝蒌根 葶苈子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以上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

正气天香散(见第十七)

金匮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炒焦) 桂(半钱,要入厥阴,取其肉厚者)

上为散。每服一钱。蜜丸亦可。雷公云:凡使勿用五色者,兼大身上有刺毛者,并薄小者。须用屋西南有网,身小尻大,腹内有苍黄脓者真也。凡用去头足了,研如膏,投药中。此余之法。仲景炒焦用,全无功矣。

荔核散 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荔枝核(十四枚,烧灰存性,用新者) 八角茴香(炒) 沉香 木香 青盐 食盐(各一钱) 川楝肉 小茴香(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服。

三层茴香丸 治肾与膀胱俱虚,为邪气抟结,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脐腹疼痛,阴核偏大,肤囊肿,重坠滋长,有妨行步,瘙痒不止,时出黄水,浸成疮疡,或长怪肉,屡治不痊,以致肾经闭结,阴阳不通,外肾肿胀,冷硬如石,渐大。皆由频服热药内攻,或因兜取,以致如此。用药温导阳气,渐退寒邪,补虚消疝,暖养肾经,能使复元。一应小肠气寒疝之疾,久新不过三料。

第一料

舶上茴香(用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秤) 川楝子(炮去核) 沙参(洗锉) 木香(各一两)

上为细末。煮米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温酒或盐汤下。日三服。小病一料可安。才尽,便可用第二料。

第二料药加

荜茇(一两) 槟榔(半两)

上共前药六味,重五两半,为末,依前糊丸。丸数、汤使亦如前。若病未愈,服第三料。

第三料药加

白茯苓(四两紧实者,去黑皮) 黑附子(炮、去皮脐、称半两,或加作一两)

上通前八味,重十两,并依前糊丸汤使。丸数加至三十丸。小肠气发频,及三十年者寒疝气如栲栳大者,皆可消散。神效。

济生橘核丸 治四种KT病,卵核肿胀,偏有小大。或坚硬如石,痛引脐腹,甚则肤囊肿胀成疮,时出黄水。或成痈溃烂。

橘核 海藻 昆布 海带(各洗) 川楝肉(炒) 桃仁(麸炒各一两) 制厚朴 木通 枳实(麸炒) 延胡索(炒) 桂心 木香(各半两)

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一两。坚胀久不消者,加硇砂二钱,醋煮旋入。

香附散 治KT疝胀及小肠气。

上用香附不拘多少,为末。每用酒一盏,入海藻一钱,煎至半盏,先捞海藻细嚼,调香附末二钱服。一方以海藻为末,用热酒调尤效。甚者灌之。

一方热酒下荆芥末。

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两拗肿痛,或腹中疼痛,或小便涩滞等证。

龙胆草(酒拌、炒黄) 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炒) 木通 生地黄(酒拌) 山栀(炒) 当归(酒拌) 黄芩(炒)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逍遥散(见第五十一)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