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学衷中参西录

答受业高崇勋质疑

(一)问:讲义对于脉法浮、沉、迟、数、缓、紧、代、促、结真象,发挥尽致,其余各脉,尚未阐发,如芤、滑、涩、革、牢等脉形状,均难揣摹,请示其端?答曰:芤,觉脉中无物充实其中也。盖脉管中有气有血,至血去而气独留,是以脉虽不至微细,而充实则有欠也。滑,为气血有余之象,指下觉气血充足而兼流走也,其跳动似数而非数也。涩,为气血不足之象,指下觉气血而近模糊也,其跳动似迟而非迟也。革者,浮弦兼大硬也。牢者,沉弦有力而无过度流走之势也。滑主热,滑而有力者,或至血热妄行。涩而无力者,主有瘀血,或血脉不通。革主病有变革,且主阴阳将离。牢为腹内有坚结之病,牢守其处而不动。

(二)问:《伤寒论》讲义,何不依照原论,逐节发挥?答曰:《伤寒论》一书,若如数皆为解释,须得四年工夫。(孙铭勋谨按:伤寒讲义乃函授时的课程,斯时每一星期印发二课或三课,如果按条皆为讲解,故非四年工夫不可。)此限于时间,有不得不然者。但即余所发明者熟习而汇通之,医治伤寒自无难也。

(三)两寸微弱,关尺弦硬,认为其人平素气虚,骤为肝胆之火激动,挟血上冲,将成脑充血证。宜于建瓴汤中加野台参三钱以补其气,再加天花粉四钱以解参之热,生赭石又宜改用一两,黄芪仍以不用为是。盖参、赭并用,其补益之力,可下行达于涌泉,补其下即所以益其上也。

(四)升陷汤证,有兼肝胆之火上冲,并冲气亦上冲者,加龙骨、牡蛎、芡实,甚为适宜。因三药皆敛药,而非降药,是以升陷汤后之注语,原有加萸肉之说,萸肉亦与芡实诸药同性也。

(五)湿气之为病,当用薏米,炒至焦黄色,轧成细末过罗,随意服之。所炒之薏米,不可过多,取其焦香之气,五日一炒可也。此是谷食,不论多食久食,皆无弊也。

(六)人患伤寒,其腑无内伤即不现其经之病。如少阳传太阴,太阴传少阴病,恒有先见少阳,后无腹胀病(太阴病),忽见少阴病者,是因脾土强壮(太阴)而不现其经之病也。

(七)无论何经,皆可直中。然直中之理,固因其经腑空虚,此中亦有岁运相关。如去岁壬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故凡病者多连少阳,寒热往来或作呕吐。

(八)外感自后受者,易入太阳,自前受者,易入阳明,自侧受者,易入少阳。

(九)脉搏以一息四至为准。但人之呼吸长短非一定,闰以太息则五至,太息者其呼吸之气较长也,是以五至。以余生平体验,大抵一息四至半为准。

(十)瘀血新得者,可治其血,虽瘀久而身形壮者犹可治。惟其人瘀血既久,身形又弱,若用药降下其瘀断不可。盖常见病瘀血之人,其病革时,瘀血自下,然至此时神丹亦难挽回矣。非在于用桃仁也,桃仁为破血中和平之药,拙著中曾引徐氏之说,可参观也。是以用桃核承气汤时,恐其人素有瘀血,诊脉时未能诊出,不妨预告病家,若下紫黑之血,是从前之瘀为不治之证,即不下之,亦为不治之证,以自留站脚之地也。

(十一)问:《衷中参西录》五期,大青龙汤论中,可以薄荷代麻黄;讲义大青龙汤则以薄荷代桂枝,未知孰是?答曰:讲义与《参西录》各自为书,其有矛盾之处,当以讲义为是,以其书后出也。大青龙汤无论温病、伤寒,皆宜以薄荷代桂枝,而麻黄勿庸代。然宜少用,当为石膏十分之二。以治温病,麻黄尤宜少用。盖有薄荷叶代之,发表原可少用也。至桂枝原与烦躁不相宜,是以原方分量只为麻黄之半。观此则仲景制方之时,原有嫌桂枝性热之意,特当时无薄荷,又无相当之药以代之耳。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