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难经<注解版>

第十三难 色脉尺肤合参的诊断法

〔原文〕

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①,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②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脉数,尺之皮肤亦数③;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看到病人所显示的色泽,而得不到与之相应的脉象,反而发现与之相克脉相的,就会死亡;倘发现相生脉象的,疾病也就会自然全愈。色脉与脉诊应当参合起来看它是否相应,这在临床上究竟如何应用呢?

答:五脉有五种不同的气色,都能显现于面部,但还应当和寸口的脉象、尺肤的色泽相适应。例如面部发现青色,脉象就应当弦而带急;发现赤色,脉象应当浮大而带散;发现黄色,脉象应当中缓而带大;发现白色,脉象应当浮色而带短;发现黑色,脉象应当沉濡而带滑。这就是所谓五脏的色诊与脉诊,应当参合相适应的概况。脉来频数的,尺部的皮肤也显现热象;脉来急促,尺部的皮肤也显现紧急;脉来徐缓,尺部的皮肤也显现弦缓;脉现涩象,尺部的皮肤也现涩滞;脉现滑象,尺部的皮肤也现滑利。

五脏各有其所属的声音、气色、臭气和味道,但还应和寸口的脉象、尺内的色泽相适应。如何不相适应的,就是有了疾病。假如面部发现青色,而诊得的脉象是浮涩而带短,或是大而带缓,都是相克的脉象。如果诊得的脉象是浮大而带散,或是小而带滑,便都是相生的脉象。内经曾说过,在察色、按脉、诊尺肤的的三个方面只能掌握其中之一的,称为下工,能掌握二种的,称为中工,能三者相互配合而进行诊断的,就可以称为上工。上工的治疗效果,十个病人中可治愈九个,中工在十个病人中可治愈七个,下工在十个病人中只能治愈六个。这些就是指运用上述的诊断法而言。

〔词解〕

①色之与脉当参相应:参,是参合。相应,是相互适应,即两相符合的意思。在某一脏有病时该脏所特有的颜色和脉象,同时出现在面部和寸口的,如肝脏面青,脉弦急;心脏面赤,脉浮大而散等等,即称为色脉相应。

②尺内:指尺部以内的皮肤。在前臂内侧,从掌后高骨的关部,到臂弯横纹处尺泽穴,计长同身寸一尺。这段的皮肤,叫做尺之皮肤,简称尺肤。

③脉数,尺之皮肤亦数:数脉主热病,它的跳动是一息六次,说明血脉的流动是非常快的。尺之皮肤亦数,这里的数字,根据脉象是指尺部皮肤有热而言。

〔按语〕

本难重点指出了察色、按脉、观尺肤的三种诊断方法,相互结合运用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难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指出相胜之脉和相生之脉。如以本难所举的例子来说,面现青色的属肝木,肝木的脉象是弦而急的,倘出现浮涩而短是肺金的脉象(金克木),或大而中缓是脾土的脉象(木

克土),都叫作相胜之脉。如出现浮大而散属于心火的脉象(木生火),或小而滑属于肾水的脉象(水生木),都叫相生之脉。相生者为顺,病轻,易愈,相克者为逆,病重,难治。

另一方面,本难又指出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这是说在望诊与切诊之外,同时还须注意到五脏所属的声、色、臭、味,也就是要结合闻诊与问诊,使更能全面了解病情。兹将五脏的声、色、臭、味与色脉、尺内的相互关系列表如下,以供参考。


五脏声色臭味与色脉·尺内相应表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吟

五臭: 臊 焦 香 腥 腐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色脉 色: 青 赤 黄 白 黑

相应 脉: 弦而急 浮大而滑 缓而大 浮涩而 短沉濡滑

脉尺 脉: 急 数 缓 涩 滑

相应 尺: 急 数 缓 涩 滑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