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泻下药»攻下药»芦荟

药用

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的液质经浓缩的干燥物。前者主产于非洲北部及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药材称老芦荟,质量较好。后者主产于非洲南部地区,药材称新芦荟。全年可采,割取植物的叶片,收集流出的液质,置锅内熬成稠膏,倾入容器,冷却凝固,即得。

药性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应用

1、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火,除烦热。治热结便秘,兼见心、肝火旺,烦躁失眠之证,常与朱砂同用,如更衣丸(《本草疏经》)。

2、烦燥惊痫。本品有较好的清肝火作用。用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溲赤、头晕头痛、烦燥易怒、惊痫抽搐等证,常与龙胆草、栀子、青黛等同用,如当归芦荟丸(《医学六书》)。

3、小儿疳积。本品能杀虫疗疳。用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的小儿疳积证,以芦荟与使君子等份为末,米饮调服;或配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如肥儿丸(《医宗金鉴》)。

此外,取其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古籍摘要

《药性论》:“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疳,除鼻痒。”

《开宝本草》:“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

《本草汇言》:“卢会,凉肝杀虫之药也。凡属肝脏为病,有热者,用之必无疑也。但味极苦,气极寒,诸苦寒药无出其右者。其功力主消不主补,因内热气强者可用,如内虚泄泻食少者禁之。”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