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学衷中参西录

第六期第一卷 · 虚劳喘嗽门»虚劳证阳亢阴亏

天津南门外升安大街张媪,年九十二岁,得上焦烦热病。

病因

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迨至年过九旬,阴愈衰而阳愈亢,仲春阳气发生,烦热旧病反复甚剧。其哲嗣馨山君,原任哈尔滨税捐局局长,因慈亲年高,于民纪十年辞差归侍温凊。见愚著《衷中参西录》深相推许,延为诊视。

证候

胸中烦热异常,剧时若屋中莫能容,恒至堂中,当户久坐以翕收庭中空气。有时觉心为热迫怔忡不宁。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甚或服药始通。其脉左右皆弦硬,间现结脉,至数如常。

诊断

即此证脉细参,纯系阳分偏盛阴分不足之象。然所以享此大年,实赖元阳充足。此时阳虽偏盛,当大滋真阴以潜其阳,实不可以苦寒泻之。至脉有结象,高年者虽在所不忌,而究系气分有不足之处,宜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而少加补气之品以调其脉。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玄参(一两) 熟怀地黄(一两) 生怀地黄(八钱) 天冬(八钱) 甘草(二钱) 大甘枸杞(八钱) 生杭芍(五钱) 野台参(三钱) 赭石(轧细六钱) 生鸡内金(黄色的捣,二钱)

共煎三大盅,为一日之量,徐徐分多次温饮下。

方解

方中之义,重用凉润之品以滋真阴,少用野台参三钱以调其脉。犹恐参性温升不宜于上焦之烦热,又倍用生赭石以引之下行,且此证原艰于大便,赭石又能降胃气以通大便也。用鸡内金者,欲其助胃气以运化药力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缓脉象之弦硬,且以调和诸凉药之性也。

效果

每日服药一剂至三剂,烦热大减,脉已不结,且较前柔和。遂将方中玄参、生地黄皆改用六钱,又加龙眼肉五钱,连服五剂,诸病皆愈。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