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鸭跖草

药用

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段用,或洗净鲜用。

药性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

1、风热感冒、高热烦渴。本品清热泻火力强,治风热感冒初起,可配银花、连翘、薄荷等药用;治热入气分高热烦渴,可配石膏、知母、芦根等用。

2、咽喉肿痛、痈疮疔毒。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用于热毒咽喉肿痛,常配板兰根、玄参等药用;用于痈疮疔毒,可配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药用。

3、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本品甘淡而寒,既能淡渗利水以消肿,又能清泄湿热以通淋。治湿热水肿尿少、热淋涩痛,可配浮萍、白茅根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60-90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文献摘要

《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疗肿,肉?滞涩,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