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宁坤秘笈

山阴倪涵初治痢奇效三方

痢为险恶之症,生死所关,不惟时医治之失宜,而古今治法千家,多不得其道,是以不能速收全效。今立方何以为奇,不泥成法,故奇也。立论何以为妙,不胶成说,故妙也。然其药品又不外乎常用,而已有识者,切不可更张,勿为庸医所误,遵而用之,百试百效者也。

●初起煎方

川黄连(去芦,一钱二分) 条黄芩(一钱二分) 白芍药(一钱二分) 山楂肉(一钱二分) 陈枳壳(去瓤,八分) 紫厚朴(去皮,八分,姜汁拌炒) 坚槟榔(八分) 厚青皮(去瓤,八分) 当归(五分) 甘草(五分) 地榆(五分) 红花(酒炒,三分) 桃仁(去皮尖,一钱,研如粉) 南木香(二分)

上咀片,如法炮制,用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渣再煎服。此中或红或白,里急后重,身热腹痛者,俱可服。如单白者,去地榆、桃仁,加橘红(四分)、木香(三分)。如滞涩甚,或大黄(二钱),用酒拌炒,服二剂仍除之。若用一剂,滞涩已去,不必又用二剂矣。用大黄于年幼之人,又不可拘用二钱也。上方用之三五日神效,用之于旬日亦效,惟十日半月外,则当加减矣。另详于下。

●加减煎方

川黄连(酒炒,六分,生用,四分) 条黄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 山楂肉(一钱) 大白芍(酒炒,六分,生用,四分) 广橘红(四分) 厚青皮(四分) 坚槟榔(四分) 甘草(炙,三分,生,二分) 当归(五分) 地榆(四分) 桃仁粉(六分) 红花(三分) 木香(二分)

上咀片,如法炮制,用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渣再煎服。如延至月余,觉脾胃弱而虚滑者,法当补理,具法如下:

●补理煎方

川黄连(酒炒,六分) 条黄芩(酒炒,六分) 大白芍(酒炒,四分) 广橘红(六分) 当归(五分) 人参(五分) 白术(土炒,五分) 炙甘草(五分)

上咀片,如法炮制,用水煎,空心服。渣再煎服。以上三方,如妇人有胎者,去桃仁、红花、槟榔。以上三方,随用辄效。其有不效者,必初时投参、术等补剂太早,补塞邪气在内,久而正气己虚,邪气益盛,缠绵不已,欲补而涩之则助邪,欲清而疏之则愈滑,遂至于不可救药。虽有奇方,无如之何!则初投温补杀之也。

微理妙论

古今治痢,皆曰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初起热盛则下之,有表症则汗之,小便赤涩则分利之,此五者举世信用如规矩准绳,不可易。予谓五者惟清热一法无忌,余则犯四大忌,不可用也,今详于后。

一曰忌温补。

痢之为病,由于湿热蕴积,胶滞于肠胃中而发也。宜清邪热,导滞气,行瘀血,其病即去。若用参、术等温补之药,则热愈热,气愈滞,而血亦凝,久之正气虚,邪气盛,不可疗矣。此投温补之祸为最烈也。

一曰忌大下。

痢因邪热胶滞肠胃而成,与沟渠壅塞相似,惟用磨利疏通则愈。若用承气汤大下之,譬如欲清壅塞之渠,而注狂澜之水,壅塞必不可去,无不岸崩堤塌矣。治痢而大下之,胶滞必不可去,徒伤胃气,损元气而已。正气伤损,邪气不可除,壮者犹可,弱者危矣。

一曰忌发汗。

痢者头痛目眩,身发寒热者,此非外感,乃因毒熏蒸,自内达外,虽有表症,实非表邪也。若发汗则正气既耗,邪气益肆。且风剂燥热,愈助热邪,表虚于外,邪炽于内,鲜不毙矣。

一曰忌分利。

利小便者,治水泻之良法也。以之治痢则大乖矣。痢因邪热交滞,津液枯涩而成。若用五苓等剂分利其水,则津液愈枯,而涩愈甚,遂至缠绵不己,则分利之为害也。若清热导滞,则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又安用分利为哉?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