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温里药»肉桂

药用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多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油板桂等。生用。

药性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

应用

1、阳痿,宫冷。本品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常配附子、熟地、山茱萸等,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如肾气丸(《金匮要略》)、右归饮(《景岳全书》)。

2、腹痛,寒疝。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去痼冷沉寒。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同用,如大已寒丸(《和剂局方》);治寒疝腹痛,多与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本品辛散温通,能行气血、运经脉、散寒止痛。常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治风寒湿痹,尤以治寒痹腰痛为主,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与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可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如桂附丸(《寿世保元》);与鹿角胶、炮姜、麻黄等同用,可治阳虚寒凝,血滞痰阻的阴疽、流注等,如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若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可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4、虚阳上浮诸症。本品大热入肝肾,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故曰引火归源。用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常与山茱萸、五味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鉴别用药

肉桂、附子、干姜性味均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然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肉桂还能引火归源、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附子、干姜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此功附子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

肉桂、桂枝性味均辛甘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治寒凝血滞之胸痹、闭经、痛经、风寒湿痹证。肉桂长于温里寒,用治里寒证;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桂枝长于散表寒,用治风寒表证;又能助阳化气,用治痰饮、蓄水证。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汤液本草》:“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本草求真》:“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凡沉寒痼冷、营卫风寒、阳虚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结气、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血脉不通、胎衣不下、目赤肿痛,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