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河南中医药大学】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视频选集(195)
- [1.1.1]--1.国之瑰宝中国医学 06:08
- [1.1.2]--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07:38
- [1.1.3]--3走进《中医基础理论》 08:00
- [1.1.4]--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 06:45
- [1.1.5]--5中华医药源远流长-形成 05:08
- [1.1.6]--6四大经典奠基中医 09:24
- [1.1.7]--7传承创新代有发展--魏晋隋唐时期 08:26
- [1.1.8]--8传承创新代有发展--宋金元时期1 07:22
- [1.1.9]--9传承创新代有发展--宋金元时期2 06:08
- [1.1.10]--10传承创新代有发展—明清时期 08:44
- [1.1.11]--11传承创新代有发展—近代与现代 07:48
- [1.2.1]--1整体观念:生理的整体观 09:12
- [1.2.2]--2整体观念:病机上的整体观 06:08
- [1.2.3]--3整体观念:诊治上的整体观 08:25
- [1.2.4]--4.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季节气候与生理病理 08:54
- [1.2.5]--5.人与自然的整体性——昼夜时辰地域环境与生理病理 08:24
- [1.2.6]--6.人与自然的整体性——疾病防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07:02
- [1.2.7]--7.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07:33
- [1.2.8]--8.辨证论治——症、证、病的概念与关系 08:00
- [1.2.9]--9.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概念以及运用1 08:53
- [1.2.10]--10.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概念以及运用2 06:50
- [1.3.1]--1.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象思维 08:51
- [1.3.2]--2.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系统思维变易思维 07:46
- [1.3.3]--3.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变易思维中和思维 06:24
- [2.1.1]--1气的概念及哲学意义 11:45
- [2.1.2]--2气一元论的概念 11:12
- [2.1.3]--3气的运动 07:17
- [2.1.4]--4气是天地万物联系的中介 07:42
- [2.2.1]--2.2.1阴阳的概念与形成 10:26
- [2.2.2]--2.2.2阴阳的特性与归类 09:13
- [2.2.3]--2.2.3阴阳对立 06:24
- [2.2.4]--2.2.4阴阳互根 05:44
- [2.2.5]--2.2.5阴阳交感 05:21
- [2.2.6]--2.2.6阴阳消长 09:16
- [2.2.7]--2.2.7阴阳转化 05:42
- [2.2.8]--2.2.8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自和 05:26
- [2.2.9]--2.2.9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1:20
- [2.2.10]--2.2.10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06:34
- [2.2.11]--2.2.11防治疾病,必和阴阳 09:42
- [3.1.1]--2.3.1五行的概念与形成 09:14
- [3.1.2]--2.3.2五行的特性与归类 09:07
- [3.1.3]--2.3.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 10:57
- [3.1.4]--2.3.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相克 06:06
- [3.1.5]--2.3.5五行制化与胜复 08:31
- [3.1.6]--2.3.6五行相乘、相侮及母子相及 09:36
- [3.1.7]--2.3.7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06:45
- [3.1.8]--2.3.8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 05:32
- [3.1.9]--2.3.9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 09:48
- [4.1.1]--藏象概述1藏象的概念 08:29
- [4.1.2]--藏象概述2以表知里、司外揣内 09:18
- [4.1.3]--藏象概述3-藏象学说的形成 06:17
- [4.1.4]--藏象概述4-脏腑分类及各自的生理特点 08:54
- [4.1.5]--藏象概述5-藏象学说的特点与学习方法特点 07:16
- [4.2.1]--3.2.1心主血脉的概念与条件 10:11
- [4.2.2]--3.2.2心主血脉的生理和病理1 07:14
- [4.2.3]--3.2.3心主血脉的生理和病理2 05:48
- [4.2.4]--3.2.4心主神明1 06:56
- [4.2.5]--3.2.5心主神明2 09:24
- [4.2.6]--3.2.6心的生理特性 06:01
- [4.2.7]--3.2.7心藏神、在志为喜 08:49
- [4.2.8]--3.2.8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07:41
- [4.2.9]--3.2.9心在窍为舌,心在液为汗 08:21
- [4.2.10]--3.2.10心应夏,心包络 07:21
- [5.1.1]--3.2.11肺的概述与特性 08:55
- [5.1.3]--3.2.13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 08:27
- [5.1.4]--3.2.14肺通调水道2 08:16
- [5.1.5]--3.2.15肺朝百脉,主治节 07:28
- [5.1.6]--3.2.16肺藏魄肺在志为忧(悲) 07:33
- [5.1.7]--3.2.17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07:39
- [5.1.8]--3.2.18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在液为涕肺应秋 08:33
- [6.1.1]--3.2.19概述运化食物 08:32
- [6.1.2]--3.2.20脾运化食物2 08:03
- [6.1.3]--3.2.21脾运化水液、喜燥恶湿 10:38
- [6.1.4]--3.2.22脾的特性-脾气宜升 08:25
- [6.1.5]--3.2.23脾统血 07:55
- [6.1.6]--3.2.24系统联系1 09:40
- [6.1.7]--3.2.25系统联系2 09:57
- [6.2.1]--3.2.26肝的概述及特性 07:41
- [6.2.2]--3.2.27肝主疏泄概念及病机 09:30
- [6.2.3]--3.2.28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1 12:05
- [6.2.4]--3.2.29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2 07:53
- [6.2.5]--3.2.30肝藏血1 09:25
- [6.2.6]--3.2.31肝藏血2 07:20
- [6.2.7]--3.2.32肝藏魂 10:20
- [6.2.8]--3.2.33肝与体华窍液时 09:40
- [7.1.1]--3.2.34肾的概述、肾藏精的概念 11:38
- [7.1.2]--3.2.35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09:19
- [7.1.3]--3.2.36肾藏精,主脏腑气化等 09:45
- [7.1.4]--3.2.37肾藏精,主生髓化血、主抵御外邪 08:32
- [7.1.5]--3.2.38肾主水 07:59
- [7.1.6]--3.2.39肾主纳气 06:55
- [7.1.7]--3.2.40肾藏志、在志为恐、在体合骨、荣齿、其华在发 10:33
- [7.1.8]--3.2.41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08:11
- [7.1.9]--3.2.42系统联系3 08:24
- [7.2.1]--3.3.1六腑的概念、生理特性、特点 05:22
- [7.2.3]--3.3.3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05:26
- [7.2.4]--3.3.4小肠、大肠 09:34
- [7.2.5]--3.3.5膀胱、三焦 07:31
- [8.1.1]--3.4.1奇恒之腑的概念及特点 05:33
- [8.1.2]--3.4.2脑、髓的概述及功能 09:05
- [8.1.3]--3.4.3女子胞的概述及生理功能 09:21
- [8.2.1]--3.5.1心与它脏的关系 10:33
- [8.2.2]--3.5.2肺与它脏的关系 11:43
- [8.2.3]--3.5.3肝与它脏的关系 07:22
- [8.2.4]--3.5.4脾与它脏的关系 04:47
- [8.2.5]--3.5.5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05:13
- [8.2.6]--3.6.1脏与腑关系前言 03:54
- [8.2.7]--3.6.2心与小肠的关系 06:33
- [8.2.8]--3.6.3肺与大肠的关系 10:26
- [8.2.9]--3.6.4脾与胃的关系 10:20
- [8.2.10]--3.6.5肝与胆的关系 10:03
- [8.2.11]--3.6.6肾与膀胱的关系 06:48
- [9.1.1]--4.1.1人体之精的概念与分类1 08:01
- [9.1.2]--4.1.2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和施泄2 09:54
- [9.1.3]--4.1.3人体之精的功能3 08:52
- [9.2.1]--4.2.1人体之气的概念 06:18
- [9.2.2]--4.2.2人体之气的生成 06:33
- [9.2.3]--4.2.3人体之气的运动——气机3 06:59
- [9.2.4]--4.2.4气机失常的表现与气化 08:48
- [9.2.5]--4.2.5人体之气功能之——推动、温煦 06:49
- [9.2.6]--4.2.6人体之气功能之——防御、固摄、中介 08:21
- [9.2.7]--4.2.7元气 08:24
- [9.2.8]--4.2.8宗气 07:28
- [9.2.9]--4.2.9营气、卫气 08:38
- [9.3.1]--4.3.1血的概念与生成1 06:58
- [9.3.2]--4.3.2血的运行与功能 10:07
- [9.4.1]--4.4.1津液的概念和输布 11:17
- [9.4.2]--4.4.2津液的排泄与功能 08:03
- [9.5.1]--4.5.1神的概念、分布与功能 09:10
- [9.6.1]--4.6.1气与血的关系 09:27
- [9.6.2]--4.6.2气与津液的关系 08:04
- [9.6.3]--4.6.3精血、津液和精气的关系 06:31
- [10.1.1]--5.1.1.经络概念 08:26
- [10.1.2]--5.1.2.经络系统 10:50
- [10.2.1]--5.2.1十二经脉命名 09:19
- [10.2.2]--5.2.2分布、表里和气血流注 09:21
- [10.3.1]--5.3.1.奇经八脉 07:09
- [10.3.2]--5.3.2.奇经八脉2 08:20
- [10.3.3]--5.3.3.奇经八脉3 07:37
- [10.4.1]--5.4.1.经络的生理功能 08:20
- [10.4.2]--5.4.2.经络学说的应用 08:21
- [11.1.1]--6.1.1体质的概念 06:25
- [11.1.2]--6.1.2体质的特点 07:27
- [11.2.1]--6.2.1体质的基础与成因 06:05
- [11.3.1]--6.3.1阴阳分类 08:31
- [11.3.2]--6.3.2气虚质 07:54
- [11.3.3]--6.3.3阳虚质 08:41
- [11.3.4]--6.3.4阴虚质 06:18
- [11.3.5]--6.3.5湿热质 07:00
- [11.3.6]--6.3.6血瘀质 06:25
- [11.3.7]--6.3.7气郁质 06:47
- [11.3.8]--6.3.8痰湿质 08:07
- [11.4.1]--6.4.1体质学说的应用 07:39
- [12.1.1]--7.1.1病因概述 06:07
- [12.1.2]--7.1.2六淫的概念 06:28
- [12.1.3]--7.1.3六淫致病,特点相似 07:56
- [12.1.4]--7.1.4风邪(一) 06:58
- [12.1.5]--7.1.5风邪(二) 06:03
- [12.1.6]--7.1.6风邪(三) 07:09
- [12.1.7]--7.1.7寒邪 07:42
- [12.1.8]--7.1.8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08:12
- [12.1.9]--7.1.9湿邪(一) 06:56
- [12.1.10]--7.1.10湿邪(二) 05:59
- [12.1.11]--7.1.11燥胜则干,津伤肺燥 06:55
- [12.1.12]--7.1.12火邪(一) 05:16
- [12.1.13]--7.1.13火邪(二) 06:54
- [12.1.14]--7.1.14火邪(三) 05:31
- [12.1.15]--7.1.15疠气致病特点 07:34
- [12.1.16]--7.1.16疠气发病的影响因素 07:29
- [12.2.1]--7.2.1七情过激直接伤及内脏 11:49
- [12.2.2]--7.2.2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一) 12:08
- [12.2.3]--7.2.3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二) 10:19
- [12.2.4]--7.2.4情绪是把双刃剑 08:28
- [12.2.5]--7.2.5饮食不节与不洁,成疾致危 11:24
- [12.2.6]--7.2.6饮食偏嗜,阴阳失调 10:19
- [12.2.7]--7.2.7积“劳”成疾(一) 08:11
- [12.2.8]--7.2.8积“劳”成疾(二) 07:19
- [12.2.9]--7.2.9过“逸”致疾(一) 09:48
- [12.2.10]--7.2.10过“逸”致疾(二) 04:47
- [12.3.1]--7.3.1痰饮的形成(一) 07:40
- [12.3.2]--7.3.2痰饮的形成(二) 07:29
- [12.3.3]--7.3.3痰饮的致病特点(一) 05:56
- [12.3.4]--7.3.4痰饮的致病特点(二) 05:53
- [12.3.5]--7.3.5瘀血的形成(一) 06:44
- [12.3.6]--7.3.6瘀血的形成(二) 06:42
- [12.3.7]--7.3.7瘀血致病特点(一) 06:08
- [12.3.8]--7.3.8瘀血致病特点(二) 07:48
- [12.3.9]--7.3.9结石致病 06:52
- [13.1.1]--8.1.1病机概述 07:32
- [13.1.2]--8.1.2正虚邪侵与疾病发生 10:57
- [13.1.3]--8.1.3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07:46
- [13.1.4]--8.1.4发病类型 11:01
- [13.2.1]--8.2.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0:29
- [13.2.2]--8.2.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06:25
- [13.2.3]--8.2.3阴阳偏胜与偏衰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