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道德经文字版-罗大伦

第三十章 第1讲国际形势紧张,看看老子是怎么评价战争的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新的智慧了。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第三十章的学习,这也比较快,到第三十章了。在第三十章里,老子讲了他的军事思想,这在《道德经》里是一部分非常独特的内容。老子整个《道德经》写的是领导者的修养提升,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尤其是国家级别领导者,你一定要对军事有所了解。老子的军事思想非常不同,我们乍一看甚至以为老子讲的不是军事思想,讲的是什么消极退让。

比如说,第三十章一上来,老子就讲“以道佐人主,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这话什么意思?用道来辅佐“人主”,“人主”就是领导者的意思,众人的领导者、国家的领导者。用道来辅佐那种仁君、那种国家领导者的人,他不想,“不欲”,帛书甲乙本都是“不以兵强于天下”,普通版本都是“不以兵强天下”,这么看帛书甲乙本就比通行本强,因为“于”字加了以后,指示这个位置,指的很清楚,“不以兵强于天下”,但是还有更好的版本——郭店楚简,这一章在郭店楚简是有的。

郭店楚简里说“不欲以兵强于天下”,“欲”字加的又好,我觉得这是比较完整的说法了。以道来辅佐国家领导的人,这种人“不欲”,他不那么想,没有这种欲望,没有这种想法,去用兵来“强于天下”,就横行天下我靠的是兵,那是不行的。因为“其事好还”,就这种兵家来回打这种事,“好”是容易的意思,“还”是偿还、报复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种事你胜了人家,但是马上人家要报复你,又还给你了。你暂时赢了,你就是真的赢了吗?未必,可能招致灾祸,所以这种兵家之事,是你看着暂时胜利,你觉得很了不起,但是人家都想再复仇,这事很容易还回来,这是老子讲的。

老子讲这话什么意思?“以道佐人主”,按说兵强最好的,一个国家兵强马壮才好,老子《道德经》里边在很多地方讲到了,不要想兵强,兵要弱才好。大家一听觉得这糊涂,一个国家不是兵强马壮才是福分吗?老百姓才觉得可靠吗?为什么老子总是要讲兵要弱呢?老子后边甚至说用兵我不敢进寸而退尺,我前面往前走一寸都不行,我尽量退一尺,“我的天呐,这还能打仗吗?”

老子的军事思想看我们从谁的角度来看,如果你从一个将领的角度来看的话,你会觉得老子写的军事思想特别窝囊,“这好家伙,不以兵强于天下,兵弱才好,这哪行啊,那我们打什么仗啊,我们天天打败仗才好”,从将领角度看这绝对是不可理解的。但是老子写《道德经》不是给将领看的,是给国家领导者看的。国家领导者通盘考虑的时候,一定不要把兵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就是不要把战争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个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家说怎么这么看呢?

举个例子,比如说在魏国的时候魏武侯,大家知道有个魏武卒,魏武卒特别能打,战国时期魏武卒是强悍的队伍,这是吴起创立一支劲旅,这支劲旅特别能打,他的老板就是魏武侯,就是魏国的国君。

魏武侯曾经问他的大臣李克,他说我很好奇一件事,这吴国它为什么会灭亡?李克就回答他,这大臣很聪明,说“数战而数胜”,您瞧这回答,国君问他吴国为什么会灭亡,他说因为吴国数战而数胜,每次打仗总打赢仗,这一听不就糊涂了,魏武侯就奇怪了,说“数战数胜,国之福”。“数战数胜”,打多少次仗,打的很多,打的都赢了,这不国家的福分嘛,它却亡了,这是什么缘故啊?“何故也?”

李克对说,“数战则民疲”,您这国君好打仗,我兵不是强嘛,我好打,我一打仗就赢了,不断的去打,打仗打多了,老百姓就累了,您想能不疲吗?不断的征兵,这是“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打多少次仗都打赢了,这国君就开始骄傲了,“哎呦,我这将领能打,我这战士能打,太好了,打”,开始骄傲了。李克分析这局势,“以骄主使疲民”,就是一个骄傲的国家君主、狂傲的国家君主,来驱使这些疲惫的老百姓。“而国不亡者,天下鲜矣”,这国家不灭亡的,这天下都很少见。就是国君越来越骄傲,老百姓越来越疲惫,这上下朝着两个方向使劲,说这种国家不亡,怎么可能呢?您一骄横以后,“恣”就是恣意的意思,我狂妄了,“恣则极物”,你恣意,我就想打哪,想打他打他,想打他我都能打赢,所以就“极物”,把这个“物”,把万物用到了极致,用到了不能再用的时候。

“疲惫则怨”,老百姓这边“疲惫则怨,怨则极虑”,怨恨到极点以后,他就天天想该怎么办怎么办,所以李克说“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说上下都达到了一个极端,往两边走达到了极端,这老板越来越狂妄,指哪打哪,天天往外打,老百姓越来越疲惫,就天天想怎么摆脱他,这个时候上下都走到了极端,这吴国的灭亡,我觉得还晚了一点,这是李克回答的。“夫差所以自刎于干遂也”,所以夫差就因为这个才自刎了,自杀了。

李克回答的非常好,他把一个国家如果兵强了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格局,给分析的很清楚,如果你国家就靠这军事力量强大来横行于世界的话,迟早你会灭亡的。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这战争以什么为代价?战争以消耗国民的实力为代价的。

您看《孙子兵法》里边,《孙子兵法》不是讲计谋,《孙子兵法》里的“计”不是计谋的意思,不是三十六计,三十六计那是小术,《孙子兵法》里的“计”是计算的意思。《孙子兵法》上来先讲两个国家先计算,计算两边的实力如何,计算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两边的实力到底相差多少。只有我实力已经胜了,我才敢打这个仗,否则不要打。

《孙子兵法》上来要先计算的,而计算的几个条目——道、天、地、将、法。道就是你国家领导者有没有为老百姓做事,争取老百姓的人心,这就是道。《孙子兵法》里讲的道天地将法的道,就是《道德经》里边讲的领导者法则;天是老天,天时向不向着你;地是地利,地利向不向着你;然后是将、法,有没有强悍的将,最后是兵法用的如何如何等等。《孙子兵法》里边讲的非常清楚,第一个条件就是你领导者有没有德行,会不会争取到老百姓的支持,这是最大的国家的实力。

老子《道德经》里边的意思是国家不要靠兵去横行世界,应该靠德行感召世界,真的要打仗的时候,一定到是万般无奈的时候再打,这叫“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甚至老子说这种战胜了都要以丧礼来去处置它,就当做丧礼来办,因为杀太多人了,所以仁慈的人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这是老子《道德经》的军事思想。把国家实力增强以后,德行感召大家,让大家向我靠拢,而不是靠兵横行天下。如果靠兵来横行天下,并非国家的福分。老子讲的对不对呢?是不是这么回事?您纵观历史看起来,就没有一个靠兵强的最后能够持久的事。

比如说希特勒,希特勒那兵非常强,那闪电战了不得,说打谁就打谁,迅速把人家国家给占了,经常干这事,结果像瘟疫一样横行一时,但是老子讲了“其事好还”,大家都想复仇来的,当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去反抗他的时候,最后他一败涂地,在地下室里自己把自己一把火点了。所以,所有这种靠军事觉得狂妄,觉得自己能打,我称霸世界的,但凡有这种狂妄想法的人,最后结局都是比较惨的。老子讲的是一个自然法则,就在人类社会之间我们要取得和谐,大家要平衡,我们以德行感召天下,这是可以持久的,这就是老子的军事思想。

我们大家听了以后就会问,“罗博士,这老子讲的是国家领导者,那我们小老百姓学了这个有什么启发呢?这里有什么智慧的点拨呢?”有的,这里边大有智慧,在我们人生过程中,其实我们生活中是充满了冲突的,你不可能跟所有人都一片和谐,我跟大家整天都笑模样,每天都是很开心的,不可能的,会有冲突的。在冲突的时候,我们以什么的姿态去面对他,这是不一样。有的姿态就是我强势、我强,我欺负你怎么了,我就压你怎么了?有这样人。这样人的结果好不好呢?

我们如果纵观人生,把这个事件放到人生的历程里来看的话,这种在冲突中总想占尽强势的人,往往结局不好,他人生未必幸福,他处处占尽强势,您觉得您把别人真的压制下去了吗?您欺负别人就真的欺负下去了吗?我看有的老员工欺负那新员工,“那我就欺负你怎么了,你现在就听我怎么……”您觉得您就把他压下去了吗?我亲眼看过多少次,这样被欺负的孩子,转眼成长成长,最后变成部门领导了,就是你的顶头上司,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这样的事见过多少次了,您真的觉得您把人压住了吗?老子讲的“其事好还”,这种冲突您靠暴力去压制别人,人家反馈给你的也是恶念,所以恶上加恶,你幸福吗?而且当所有人联合起来反对你的时候,您的人生就不幸福。这样看似表面强势的人,其实往往最后结局并没有那么好的,这是老子讲的法则。

应该怎么做?老子《道德经》里就讲了,不要把这种军事放在前边,你做人不要把压制别人放到前面,没有用的,因为你要压制别人,人家来反抗,你遭受冲突,你压别人越多,别人反抗越多,你越不幸福,所以尽量以德行感召为主。把这种冲突当做人生武器的人,这种人就跟不以道佐人主、以兵强天下的人是一样的。老子说“以道佐人主”,应该“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应该尽量忘记自己的军事力量,就是我们人在冲突强悍里面,尽量忘记它,而是突出自己德行的一面,这是老子讲的一个思想。

各位,这个我们没讲透,因为我们《道德经》上来第三十章只讲了这三句,后边老子用很多篇幅来讲他的军事思想,我们就这三句没法阐述透,但是我把老子的思想先告诉大家了。就是老子告诉你,从将领的角度来讲,兵强的好不好?好,从国君的角度讲,兵强好不好?老子的回答是不好。这个角度完全不同,所以从领导者、国君的角度来看《道德经》,我们才能真正的懂得老子在写什么,这是老子《道德经》的秘密。

今天我们先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道德经》的军事思想对我们人生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启发。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