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古今医案按

二便不通

王中阳治一人,弱冠未婚,病遗沥日久。每作虚寒脱泄治之,愈甚。王诊其六部弦数,不记至数,人已骨立,不能自支,乃曰苦哉。此三焦不利,膀胱蓄热,五淋病也。患者曰:膏血砂垢,每溺则痛不可言。遂用《局方》五淋散加山栀、赤芍、木通、瞿麦、鲜车前、滑石作大剂,入灯心二十茎煎服,五七日痊愈。无奈频发。一日忽来告急云,九日便溲俱不通,秘闷将死。王即令用细灰,于患人连脐带丹田作一泥塘,径如碗大,下令用一指厚灰,四围高起,以新汲水调朴硝一两许令化,渐渐倾入灰塘中,勿令漫溢横流。须臾,大小便迸然而出,溺中血条如指。若非热解气泄,其如龟窍之小,何由连出三四日恶物,复得回生。再令服黄连解毒丸,三载约四斤,乃不复发。

丹溪治一妇,痹疼后,大小便不通。此痰隔中焦,气聚下焦。二陈加木通煎服,再一服探吐之。

李时珍曰: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煎服,一服减,三服平。牵牛达右肾命门,走精隧,人所不知。

(震按:二便不通,脉实者,八正散倍大黄,或倒换散亦妙。若形弱及老人,或病后产后有此,悉从虚秘治,润燥养阴为主,下用导引法。若体健神旺,二便秘涩者,必脾胃气滞不转输,加以痰饮食积,阻碍浊道,脉沉实者,升、柴、二陈、二术汤。今所选王案,取其外治之法,及服黄连解毒丸三载,为大奇;而李时珍之用甲片、牵牛,走精隧以通瘀塞为更奇,直可与东垣滋肾丸并垂天壤。)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