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垒元戎

黄柏例

大凤髓丹

半夏(炒) 木猪苓 茯苓 莲蕊 益智(各三钱半) 黄柏(炒,二两) 缩砂仁(一两) 甘草(五钱)

治心火狂阳大盛,补肾水真阴虚损,心有所欲,速于感动,应之于肾,疾于施泄,固真元,降心火,益肾水,大有神效。

正凤髓丹

黄柏(二两) 缩砂仁(一两) 甘草(五钱)

《经》云: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味辛,以润肾燥。又云:急食苦以坚之。黄柏味苦,以坚肾水。又云:以甘缓之。甘草味甘,以缓肾急。又云:甘补之,甘味以生元气。古人云泻心者,非也,及泻相火,益肾水之剂,若以黄柏泻心火,则黄连当泻何经,二药并用,酒煮,糊为丸,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

小凤髓

一名养真丹

甘草(一两) 黄柏(二两)

栀子金花丸

即《活人》解毒汤、丸也。

加芦荟、沉香,为芦荟丸,青黛为衣;去大黄,加防风,为五黄丸;加连翘,为连翘金花丸。芦荟丸治小儿疳热发黄,糊丸,黍米大,无时,温水送下二十丸。

解毒丸

治大小积热,咽喉目赤,痈肿,心忪不安,中暑发热渴者。

寒水石(一两六钱) 青黛(八钱) 石膏(一两一钱,已上各研细末)

上和匀,蒸饼丸,鸡头实大,每服一、二丸,新汲水化下,姜汤亦得。

拔毒丹

一名拔毒散

治肉色变赤,四肢、胸背游走,焮热肿痛。

黄柏 甘草(各一钱) 石膏(二钱) 寒水石(七钱)

上细末,水调,扫。

海藏云:予观此方极有理,不惟外治、内治亦效,量儿大小,以水调服方寸匕,与扫之,内外俱治疗也。凝水石泄肾,石膏泄三焦大热,黄柏又治命门相火之本,甘草以消毒缓急,所以多效,故入小凤髓丹例。

固元丹

治血枯,大脱血,崩中漏下不止,房室过度,气竭肝伤,五心烦热,或劳,保真益血,脉尺中,及三部而实,膏梁有余者主之。

黄柏(四两) 生地黄(三两) 缩砂仁(二两) 益智(一两) 甘草(生用,一两)

上为极细末,滴好醇酒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淡盐汤下,渐加至八十丸,以意,消息治之,加真续断二两,治心火加黄连一两,治风加当归、川芎各一两,代赭为衣。

易老珍珠丸

黄柏 蛤粉(各二两)

上剉,黄柏新瓦上炒,二味共细末,水丸,温盐酒任下。治阳盛阴虚,精不禁之奇方也。

秘真丸

莲蕊 益智仁 缩砂仁 茯苓(酒浸,阴干) 黄柏(各一两) 猪苓 半夏(各五钱)

上细末,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保真丸

脱精命门,相火盛,服此方主之。

黄柏 黄连 黄芩 栀子 大黄 缩砂 甘草 生地黄 白茯苓 益智 人参 地骨皮 莲子皮

上细末,生地黄汁糊丸,桐子大。

贺兰先生解毒丸

一名保命丹,一名化毒丹。

善治毒诸药毒,山岚瘴气,鱼果肉面菜毒,冬丹毒,夏月暑毒,伤寒余毒,小儿疹疮斑毒,热毒,喉痹急毒,凡有名之毒,悉皆治之。

黄柏 管仲 茯苓 蓝根 干葛 地黄 雄豆 甘草 滑石 缩砂 阴地蕨 薄荷(各二两) 山豆根 土马鬃 豆粉 益智 大黄 寒水石(生) 紫河车 马勃 龙胆 白僵蚕 百药煎 山栀子(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每一两,作十丸,细嚼,新水下一丸,津咽亦得。小儿惊风,薄荷汤下,或蜜水浸,蒸饼为丸亦可。夏月尤宜,时服,永无热病,冬服无伤寒。昔云贺兰仙人也,有日帝问曰:朕闻卿能点化瓦砾为黄金,然否?公雍容对曰: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臣愿以尧舜之道,点化天下。帝惭。予尝以此推之先生,望明君犹存此心术,后之人,当如何耶。

清心丸

黄柏(生,二两) 麦门冬 龙脑

一法加天门冬、黄连。

上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麦门冬酒下,薄荷汤亦得。

钱氏泻心汤(泻丁也)

导赤散(泻丙也)火府丹(丙丁俱泻)

黄芩(一) 黄连(一) 生地黄(二) 木通(三)

上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临卧,温水下。

经进十精丸

赐紫金鱼袋监中岳重福宫,臣览诸方一千余卷,捡见此方,其功大,如臣服半料,多病眼昏而复明,气冲而实,四肢轻健,百节舒畅,万病消除,臣今进方于后。皇佑二年正月进。

枸杞子(天之精) 熟地黄(地之精) 干山药(土之精) 菟丝子(金之精,水浸) 桂(木之精) 柏子仁(阴之精) 甘菊花(阳之精) 肉苁蓉(水之精浸) 茯苓(千年之精) 汉椒(火之精)

上件十味,各拣净择,制造如法,捣罗为细末,就浸药酒,打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酒、盐汤任下,空心日,进二服。男子元气损耗,精神虚弱,面色痿黄,肢体疲乏,脐腹久冷,五淋损伤,夜梦遗精,五劳七伤,上实下虚,行歩艰难,小肠疝气,肾虚脚弱,及妇人子宫久冷,血气滞多,真胎石结,饮食无味,四肢沉困,夜梦难分,脐腹虚痛,心疼头痛,此药服之,立有神效。

神仙六子丸

治男子血气衰败,未及五十岁,发斑白,若服此药百日,黑如漆。

菟丝子 金铃子 枸杞子 覆盆子 五味 蛇床子 何首乌 舶茴(各一两) 牛膝 地骨皮 木瓜(各二两) 熟地黄(三两)

上蜜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要发黑,前件药内,别加人参、茯苓、石菖蒲各一两,忌萝卜、生韮、薤菜、蒜。

十补丸

治男子肾脏虚,精气寒滑,妇人血海冷,经脉不调。除寒湿,养脾胃,手足温和。

玄胡索 葫芦巴 破故纸 茴香 川姜 附子 桂 当归 紫巴戟 肉苁蓉(各等分)

上细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米饮下,酒盐汤亦可。

补虚五味子丸

主治、制修并见《局方》

治妇人五淋,小便赤。

古方鹿角霜丸

乃骊珠太和之祖也(并见《汤液本草》白胶条下,故疑白胶、阿胶,皆鹿角胶也,盖白胶即白胶香,在木部;阿胶即黑馿皮,在畜部;鹿角胶在兽部,三者可知。)

太和膏

刘快活仙进方,补真壮下元,治本脏虚弱,进食,强筋骨,助脾胃,补损伤,久服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消除百病。

当归(酒浸) 苁蓉(酒浸) 川芎(各四两) 舶茴(六两) 川楝子 破故纸 楮实子 远志(去心) 白术 韮子 白茯苓 葫芦巴 枸杞(各三两) 黄蜡(一两半) 葱白(十根) 胡桃(五十个,切作片)

上用鹿角三十斤,东流河水三十担,铜灶、铁锅二只,靠鹿顶截角,用赤石脂盐,泥于截动处涂,固之,勿令透气,于甑内煎一炊,时用马蔺刷,就热汤,刷去鹿角上血刺、尘垢,讫,可长三四寸,截断鹿角,外将前件药一十六味,拌和匀停,先铺一层角于锅内,角上铺一层药,如此匀作三层铺之,将河水添在药锅内,其水于角上,常令高三寸。无烟木炭,熬令常小沸,勿令大沸,外一锅内,专将河水煎汤,亦勿令大滚,如药锅内水积下,却与热汤内取,添上,令三寸却,取河水添在热汤内,续续倒添,至二十四时,住火,候冷时,将鹿角捞出,用白绢滤取汁,其药滓不用,外将药汁如前法再煎,更不用加水,如膏,滴水不散,凝结方成。

骊珠丹

鹿角霜 白茯苓(一斤) 泽泻(四两) 白龙骨(二两,水飞)

再同为细末,以醇酒一升,溶开太和膏六两,入炼蜜四两,更熬,令匀,搜和前药成剂,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七丸,空心,温酒下,渐至百丸,其效不可具述。

海藏云:大抵益阳之药,本为命门相火衰,阳事不举,有误子孙之计,故圣贤著书立意,扶虚、补不足也,后人耽嗜色欲,丧身夭命,惜哉。

肾气内消丸

山茱萸 食茱萸 马蔺花 川楝子(炒) 陈皮 吴茱萸 茴香 木香(各等分)

上细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盐酒送下。

又方

青皮川乌荜拨木香茴香红皮桃仁葫芦巴破故纸(各等分)

右细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

金铃子丸

治小肠气疼不已,或肿偏大。

金铃子 茴香 当归 葫芦巴 蝎梢(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调下,一、二钱。

枳壳五倍丸

治痔漏。

枳壳(炒) 五倍子(炒,各等分)

上末,蜜丸,空心,温酒下,三、五十丸。一本枳壳五两,五倍子一两,蜜丸,米饮下。

硕夫枳壳茴香丸

枳壳(二两,麸炒,去穰,另为末) 茴香(一两,另为末,盐炒)

好酒半碗,入茴香末,熬成膏子,次入枳壳末,丸桐子大,却用龙骨末一、二两,瓷钵内培养。服时,去龙骨末,每服三十丸,酒、盐汤任下。

又一法用

枳壳(二两) 茴香(一两) 龙骨(半两)

上酒糊为丸,如用,噙五味数枚,咽津。

香壳丸

枳壳(去穰,麸炒) 茴香(炒黄,各等分)

上细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二、三十丸。

《局方》桔梗枳壳

主治、修制并见本方。

《易简》枳壳汤

服之缩胎易产,妊妇临月服之,特有神效。丈夫妇人,宽中下气,治肠中诸痛,尤得其宜。

枳壳(五两) 甘草(一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或为细末,更加香附子一两,尤妙。

如丈夫、妇人冷气攻刺,胁肋疼痛,加葱白二寸,火煨,入煎药服,能饮者,细嚼葱白,热酒调下服之;如胸膈气闭,饮食不进,葱白汤调服;肾气肿痛,煨葱白二寸,茴香一大撮,同嚼,热酒服,若久久服之,永不发动;腰背气痛,用葱白汤调,服讫即卧,少时旋能作效;脚气发痛,空心,热汤调服;妇人因脾寒,血闭成块,热酒调服之;产后血气不和,热汤调服;心腹气痛,口吐清水,饮食不消,胸膈嗔胀,葱白汤调服;冷物伤脾,发痛无时,楜椒煎汤调服;大小便秘,煎白牵牛汤调服;妇人血晕,两太阳痛,头旋欲倒者,煎艾汤调服;妇人经脉不行,手足发热,或身潮热,先用葱白汤,次用蒲黄汤调服;若经脉不调,脾胃稍壮者,当用大圣散服之,数有神效;若经脉不调,血脏疼痛者,当用小温经汤,以当归、附子二味等分,白水煎服;小儿面黄,胃冷吐食,煎木瓜汤调。

一者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二者因而大饮,则气逆,肺气举,故气逆而上奔。

三者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强力入房,骨乏体。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