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孙思邈续命延寿法

《孙思邈续命延寿法》前言

药王孙思邈真人(541—682),耀县(今属陕西省铜川市)孙原乡孙原村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他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时“日诵千余言”,每日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誉其为“圣童”。孙思邈通晓养生之术,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一直活到141岁,最后无疾而终。

孙思邈自述“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18岁时立志学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20岁时,精通道家老庄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爱好佛家经典,且能为乡邻治病。他视富贵如浮云,不囿于名缰利锁。曾隐居太白、终南、峨嵋、五台诸山中,潜心修道和研习医术。隋文帝曾诏请为国子监博士,他托病拒绝。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又诏请到京,授予爵位,他固辞不受。以后,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亦“辞病请归”。当时,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对他皆以师尊之礼相待。上元元年(682),回归故里,隐居五台山(今药王山)。

孙思邈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为他立祠建庙,虞诚奉祀把他的药方刻在石碑上,竖在街巷路口,把他隐居的五台山,称之为药王山。李世民盛赞他说:“故知有道者,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敕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明清时期被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其《大医精诚》篇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药王一生勤于著述,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世传著作70余种,主要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摄生真录》、《气诀》、《龙虎通元诀》、《养生要录》、《龙虎篇》、《四言诗》、《存神炼气铭》等。这些思想理论和方法构成了中华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对养性、养生、养老食疗、导引、心理学及道家内丹修炼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药王能寿逾百岁高龄,也是他身体力行,将中华传统养生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结果。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等等。

通过对药王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文献、史料的研究,发现修道思想是药王养生及预防医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行为准则。《老子》、《庄子》、《周易》、《内经》是孙思邈道论及修道养生思想的最主要源泉。药王对《老子》原文引用最多。从药王在《千金方》中对《老子》、《庄子》原文的大量引用发挥来看,药王是从纯养生学角度对《老子》、《庄子》进行理解并为之作注。故他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曾言:“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在《千金翼方·退居》篇中曾言:“人性非合道者焉能无闷。闷则何以遣之还须蓄数百卷书《易经》、《老子》、《庄子》等闷来阅之殊胜闷坐。纵观药王医学及养生著作,可以发现其修道养生思想贯穿始终,并构成了孙氏养生及医学思想的灵魂。

另外,药王非常重视食疗在调理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云:“人体和平, 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生存。:“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主张食治先于药治,君夫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说:“善摄生者,常须慎于忌讳,勤于服食,则百年之内不慎于天伤也。柴氏等也说:他在《千金方》养性篇引用扁鹊的话说:“安身之术,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疾,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以资血气,悦神爽志,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这里指出了食物是人体营养之根本,人体只有得到食物的供养,才能健康成长,抵抗疾病又提出了以药作为食疗能使人顺乎阴阳,适应自然界的天气变化,得以长寿。

药王在导引养生方法上也有较大的突破他认为常练导引行气可以增进健康祛病延年。在《枕中方·行气》中记载了胎息法他说:“行气可以治百病......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枕中方·行气》。其方法大体与葛洪的胎息法相似。此外孙思邈还创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导引养生术卧起、平气正坐手叉掩项目南视上使手项与争为之三过”,“屈动身体四极反张侧掣宜摇百关为之各三”(《枕中方·导引》。他认为常做这种运动使人精和血脉流通风气不入行之不病 《枕中方·行气》药王在盛唐时期堪称一位导引养生专家促使这一时期导引养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书在挖掘整理药王孙思邈所倡导的非药物自然养生保健法基础上,还为读者整理出一些道家玄门行之有效的修道炼性、摄生养生的秘法。其初衷旨在秉承“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思想,传承药王“大医精诚”精神,传播药王摄生、养生续命技术和方法,倡导“最上乘的医生是自己!人人知医,天下无医”的上医生命教育理念,培养中医药文化志愿者和后备军,一人学中医,全家都受益,努力使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名懂中医的健康管理师,为家庭成员健康保驾护航,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做到未病先预防,小病自己治,大病不惊慌。

--谭清风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副秘书长,上医学派发起人,2023年10月1日)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