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道德经文字版-罗大伦

第十五章7怎样做事才会充满生机?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接着来讲这句话,叫“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之前这句话大家都解释成:“有道的人,浑浊了我就让你清静下来,你安静以后我再让你动起来。”把它看做一个孤立的动作,我们这么看实际是跟前面的混沌是联在一起的。

“沌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然后“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这么连起来讲就是有道之人,他会进入一种混沌的状态,他心中没有形名之分,像原始的木头一样的质朴。像混沌的状态那种,你看不清有点浊的状态。因为他进入了那种混沌的状态,心中非常平静,所以他能够做到真正的安静,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变得清澈下来。这个时候“安以动之徐生”,是他在做事,以这种安静状态做事,他一动起来马上生机就出现了,这是真正的生机。这种人做事会跟别人不一样,会特别纯粹,而且特别容易把事做成。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明朝的王阳明。王阳明这个人很有意思,是儒家的圣人,他就能做到这种“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的状态。因为王阳明这个人很聪明,当年在北京做官的时候,因为给皇上写意见书又得罪了太监,所以被廷杖,打进大牢里边,后来贬到贵州龙场,贵州龙场当时没有人来,因为这个地方特别偏僻,谁来谁死。王阳明到那以后,开始修炼人生,结果悟道了,叫“龙场顿悟”。

悟道以后他进入了一个特别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心里边不留尘埃,无论什么荣誉、耻辱在他心里面一点都没有痕迹。留一个什么呢?就是良知。我心里就留一个良知,我就按这个良知去做事,做这好事,别人夸我我也去做,别人讽刺我我也去做,我不在意别人对我说什么。所以这叫进入混沌的状态了,因为好坏在他这都给划平了,这种人就是已经进入那种混沌的状态,朴和浊的状态,他心就特别安静,所以能够不被这些名、利、夸奖、讽刺所左右,所以这个人一辈子身经百战,没败过一场,平定土匪叛乱,打一场赢一场,最后打的最大一仗是平定宁王叛乱。

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的时候实际形势非常不好,因为宁王蓄谋已久,从南昌起兵,大军七万,号称十万,进军北京,一开始先打南京的。王阳明当时正好带一股小部队要去平叛土匪,往福建这边走。宁王一起兵,没办法,王阳明着急要打,怎么打?这时候其实非常狼狈。因为王阳明平叛土匪这时候没有多少兵,他伪造了兵符去搬救兵。号召各地部队来擒王,号召当地老百姓来当民兵,就这样聚集了一些人,也就几万人,他号称三十万,虚张声势。

这几万兵参差不齐,有好多是当地老百姓,应该说是乌合之众。但是王阳明打仗用他的心血、思想去打仗,结果打的宁王落花流水,仅仅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就把宁王这个叛乱给彻底平定了,把宁王生擒活捉了,打仗是王阳明的副业,王阳明的主业是讲课,因为是老师,讲课业余时间告诉你们怎么打,你们打去吧。当宁王被生擒活捉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王阳明正在讲课,别人就报王大人宁王被活捉了,很兴奋。王阳明跟没事似的,说小点声,退下退下,别影响上课,接着讲课。

大家说他言语不乱,神色不乱,就跟没有这回事一样。大家都憋着都兴奋,终于等到王大人下课了,马上有人上前问,说王大人您怎么这么平静。举国震惊的战争被您一个人给搞定了,您怎么和没事似的这么平静呢?王阳明回答的好玩。他说:“一切得失荣辱,真如飘风之过耳,”风过我耳朵一样,“奚足以动吾一念?”能动我一个念头吗?动不了我一个念头。“今日虽成此事功”,今日虽然成功了,不过是我们悟道,悟道以后应验了而已。“过眼便为浮云”,此事过眼便为浮云。“吾已忘之矣”,我把这个事已经给忘了。

这种境界怎么样?这么大一功劳他当做没有,荣誉大家的夸奖他给归零,这心里进入了混沌状态,没有特别荣誉的状态。你把荣誉当零,耻辱来了怎么样?他也当零。比如说皇帝要南巡了,皇帝听说宁王起兵反叛,我去打,皇帝带着兵就来了。一出涿州听说王阳明一个人把这个战争给平定了,皇帝身边的太监、武将气不打一处来。因为都想借这个事立功,给后代留点功勋、爵位什么的。王阳明一个人给玩完了,没有我们的事了,我们白跑一趟,没有办法还走,接着往南边来。这些人再来态度对王阳明就不好了,都很恨王阳明,因为把我们的功劳都占了,所以在皇帝面前百般诋毁王阳明,就全说他坏话。

武将到北军来了以后,就让兵匹们指名道姓到府前谩骂王阳明,就是给你捣乱,恶心你。这生不生气,就是我为整个公司我拿下了一个大项目,我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这些其他部门经理不但不夸我,而且还整我,到董事长那说我坏话,你说来气不来气,让他们部门的人来整我骂我来,你说生气不生气。有些人想不通就气病了,来找罗博士,你帮我号脉。我们公司把我气坏了,最近心脏不好,怎么办?这是气坏的。王阳明不这样。我打仗打赢了,大家夸我的功劳没有,大家骂我也没有,我只按我心中的良知去做事,我就按我心中的信念去做事,我只管做事,至于回报如何,那我不管不在意它。

他这时候叫“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他在一动起来不一样了,他做事就有生机了,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怎么处理?别人一般去和北军的兵匹骂去,你骂我,凭什么你骂我,我告诉你我写材料告你们?这样越打越没头。王阳明不这样,王阳明就因为他心里面安静,“浊而静之徐清”,因为他特别清静,没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所以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别人全不一样。他这个时候在“安以动之”他在安静状态再一动起来,那生机马上就出现了,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生机就出现了。

王阳明怎么处理呢?他这样跳出来一看,这些士兵大白天太阳地里晒的直冒汗还骂呢!这体力活!王阳明就问,你们给奖金不?这么辛苦都不给奖金哪行,给大家分点钱。渴不渴?这么个体力活,太阳晒的汗流浃背的,能不口渴?来上酒,喝酒喝饮料,杀猪吃肉,吃饱喝足慢慢骂不着急。士兵有的人病了,王阳明给拿药,有的长途劳顿得病死了,给你棺材,但凡碰到点士兵的事,王阳明都问寒问暖。他做的就不一样,结果(北方)士兵骂着骂着,拿着钱,喝着酒,吃着肉,人家问寒问暖,您还骂人家,感觉到王大人是真正爱我们的人。我们没法骂他,对不起王大人,我们走,实在对不起您。两个将领气坏了,指挥不了这士兵,这士兵我让他骂,骂不动,都跑回来了。

王阳明化解危机的方式与人不同,因为他没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您看这叫彻底把自己清空,变得“浊而静之徐清”他没有自己的利益在里边,他做事永远做得是最正确的决定。所以“安以动之徐生”,他一动起来,那生机马上就来了。这个生机跟别人不一样,王阳明自己说,平定宁王叛乱命悬一线,因为当时形势非常危急,对王阳明非常不利。你这么一个小官,就带人去打宁王,那是很危险的。但是王阳明他说我命悬一线,稍微不慎重就会被碾为尘土。

为什么能打赢?因为他悟道以后进入这个状态了,没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所以他心不偏,心特别安静,他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这个时候“安以动之徐生”,他一动起来,事物慢慢就开始出现生机了。所以老子讲“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怎么能够达到?悟道的人就能达到,进入一种混沌的状态,心中没有形名之分,没有自己的利益,彻底把自己放空,这样的人就能做到“浊而静之徐清”,然后“安以动之徐生”,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

    所以今天我们用王阳明的故事来说明一下,实际在生活中谁能够做到,我看清这世界的本质,这世界你们争的名和利没什么大用,我们只按自己心中的善念去做事,至于得到好或坏、高或低、多或少都没有关系,这是一种浑的状态。进入这种状态后,这是您有大的智慧了,这不是真的笨,这好像看着是笨,但是您再动起来“安以动之徐生”,您在做事生机会缓缓出现,然后让您越做越好,您的人生就越来越丰盛。这就是老子给我们讲的道理,这些话是领导者讲的,领导者如果能进入这种境界里边去,您所管理的老百姓就会受益的,这就是《道德经》的核心。

各位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聊老子的《道德经》,看看里面还有哪些大智慧,谢谢大家,明天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