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疗愈场

第12章 零点时代(1)

2001年1月某个寒冷的日子里,来自10个国家的60名科学家,齐聚英国索塞克斯大学,挤在一间处在角落的灰黄狭窄的教室里,用心构思他们该如何飞越20万亿英里而跨入深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在国内举办了几场“突破推进物理学”专题讨论会,这次国际会议也是针对同一课题:这是最早以推进方式为主题所举办的独立讨论会之一。果然,这引来众多权威物理学家共襄盛举,包括英国官方代表、一位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官、法国的众多天体物理学家(分别来自“马赛天体物理学国家实验室”和“重力、相对性与宇宙学国家实验室”)、来自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多位教授,还有约15位私营企业代表。这只是一场种子会议,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研讨会,主要目的是开创新局面-一作为2001年12月才要举办的国际研讨会的先导会议。不过,教室内无疑充满期待的气氛,每位出席人士都是处于科学知识界的最前缘,甚至还可能目睹新时代的初露曙光。研讨会筹办者格拉汉姆·恩尼斯放出风声,吸引英国多数主要报刊和科学杂志都派代表来到会场,他预言在5年内,我们就能够自行打造小型火箭,以曲速引擎让卫星维持正确位置。

不管与会听众多么具有威望,最崇高的席位还是保留给了哈尔·普索夫博士,当时他已经六十出头,略显清瘦,不过依旧顶着一头浓密的华发。普索夫花了将近30年光阴费心思量,探究我们是否能够驾驭星际空间。对现场少数年轻成员而言,普索夫已经成为某种令他们崇拜的偶像。有一位叫理查德·欧伯希的年轻物理学家代表英国政府与会,他在大学时代偶然读到普索夫的几篇关于零点场的论文,对其中蕴含的意义大感震惊,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他的事业生涯的方向。如今他遇上双重良机,很可能认识这位大人物,还有机会在他之前先上台发表简短的引言,讨论真空操控的做法-当天重点课题的热身演讲。

从外界来看,所有人都会认为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演练,绝非一群掌权的技术专家以建造终极科技玩具来取乐。讲堂内的科学家全都明白,地球残存的化石燃料最多只够用50年,人类正面对最严重的危机,眼看我们的世界,由于温室效应逐渐变成毒气室。寻找新能源不只是为了推动宇宙飞船的需要,这也事关人类存亡。必须找出新能源来为世界提供动力,也为下一代保障地球的安全。

30年来,不断有人采用最古怪的崭新物理观念,私下进行各种实验。有关秘密实验场的谣言四处流传,说是洛斯阿莫斯等地都编列几十亿“黑市”预算,但国家航空航天局或美国军方一再强烈否认此事。就连英国航天公司本身都推动了一项秘密计划代号为绿光计划,目的是要研究关闭重力的可能做法。

此外还有众多可能的课题,全都以确凿的物理证据为基础,首日会议的主持人恩尼斯便表示,以此抛砖引玉,说不定能够促成太空飞行的崭新推进方式。或许可以控制惯量,就能够以微弱动力,移动宇宙飞船这类大型物体;在数种核融合技术中择一运用,这种技术需要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仿效俄国人的成就来运用放射性分裂反应堆;运用缆索,这就会吸取静电能:运用物质一-反物质效应,藉物质遇上对等反物质所产生反应来获得能量;改变电磁场;或者旋转超导体。有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举办代表大会,他们在会上探讨可不可能让宇宙飞船自行产生虫洞,这就很像是卡尔·萨根在〈接触〉一书中描述的虚构情节。有几家私营企业,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热切参与并出手协助。这对地球上的日常生活,说不定有许多实际用途。举例来说,试想人们若是能够关闭重力让病患悬浮,或许就可以让褥疮成为过往云烟。

或者还可以尝试更古怪的事情尝试从空间虚无本身来吸取能量。科学家同意,“零点能量场”代表一种极有希望的前景-“无垠宇宙的免费午餐”,恩尼斯便经常这样形容,那是种无中生有,取之不尽的补给。加州马利布市的休斯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罗伯特·福沃德就此写成一篇论文,从理论上探讨实验可能的做法,从此物理学界才开始相信,明白这有可能实现,更重要的是,还得以从中取出能量。

第二天普索夫发表演讲,他从量子力学角度来说明,若是人们打算从宇宙能量场中吸取能量,有几种方式可供选择,必须和重力“退耦合”,减弱惯性或是从真空中获得充分的能量来与这两者抗衡。在此之前,美国空军已经向福沃德提出初步建议,认为他可以做研究来测量卡西米尔力,也就是介于两片金属板之间的量子作用力,这是由于两板中介空间有局部屏蔽,阻隔真空中的零点起伏,于是零点场的能量辐射便失去平衡。福沃德是重力论专家,于是爱德华空军基地菲利普斯实验室的推进理事会便指派他负责这项研究,这个理事会的使命,就是要发起研究来钻研21世纪的太空推进动力。

他们已经证明,运用科技或许可以变动真空起伏。然而,卡西米尔力的作用微弱得难以想象一若两块金属板间距为1/1000毫米,则其压力仅达大气压力的亿分之一。伯尼·海施和丹尼尔·科尔发表了一篇论文,从理论上指出,当建造一台真空引擎,把不计其数的同类碰撞金属板纳入,每组都各自生热,最后便彼此接触并产生动力。问题是每块金属板所产生的能量,最多也只达半个微瓦特普索夫表示这实在是没什么好吹嘘的。需要一组细小系统以超高速运作,这样才能指望其发挥用途。

福沃德认为,或许我们有可能做个实验,改变真空的情况,从而改动惯量。他建议进行四种实验来测试这个概念。从事量子电动力学研究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一旦能够操控原子的自发射率,就有可能控制这种真空起伏。根据普索夫的想法,电子绕行原子核所需能量,都是取自虚无空间的量子起伏,因此它们才能呼啸急驰而速度不会减慢下来。如果我们能够操控那种场,他说,那么我们就能够使原子不再稳定,然后就可以从中取得动力。

就理论而言,从零点场吸取能量是有可能办到的,就连自然科学界也曾推测,当宇宙线“动力提升”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许当超新星和y射线爆发源释放出能量的时刻也是如此。此外还有几种概念,如声、光波动的惊人转换现象,或称为“声致冷光”。这种现象牵涉到强烈声波轰击水分产生气泡,接着气泡急速收缩崩陷并发出一道闪光。根据某些领域的理论,这种现象是肇因于气泡里面的零点场,一旦气泡收缩,零点场便转成光。不过,普索夫已经针对所有这些观念完成测试,他认为这些都毫无前景可言。

美国空军也曾经探讨宇宙线是由零点能量场的能量驱动的观念,还发现质子可以在一种真空陷阱里面推进加速,这种陷阱经过低温冷却,完全没有碰撞现象一-这就是个真空室,经过极度冷却到最接近绝对零度。结果大概就是人类能力所及的最虚无空间,一旦质子开始提高移动速率,就可以设法从质子真空起伏中吸取能量。另一个观念是要藉由专门设计的天线,让零点能量较活跃的高频部分减速。

普索夫也曾经在他的实验室中,随性测试一种做法,这要牵涉到原子或分子的微扰基态。根据他构思的理论,这些都只是平衡态,和零点能量场的辐射/吸收动态交换有连带关系。所以,当运用某种卡西米尔空腔(Casimir cavity),原子或分子便有可能经历能量转移,结果便会改动与基态有关的激发作用。当时他已经在一处同步加速设施展开实验来测试这种现象,那个地方有一台特制的次原子加速器,不过截至当时,所有实验全都失败。

于是,普索夫便想要彻底修改整套计划,藉此来贯彻一项理念--韦尔斯大学的广义相对性理论学家米格尔·阿尔库比雷率先提出的一项假设。之前阿尔库比雷便曾费心斟酌,想知道《星舰迷航》电影中描述的曲速引擎是否实际可行。假设不理会量子论,把它看成广义相对性的问题。这时就不会诉诸玻尔,而是求助于爱因斯坦。倘若设法更改时空的度量,这会产生什么结果?倘若用上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就可以把真空当成一种可以极化的介质。接着按照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的讲法,做一点“真空工程学”。这种诠释就可以解释光线的弯曲现象,比方说,当光线接近大质量物体时,由于该质量附近的真空折射率出现变化,于是光线便会弯曲。时空的度量是由光的传播来界定的。或许有办法降低零点场的折射率,接着这就会提高光速。倘若把时空进行极大幅度的修改,光速就会大幅提高。接着质量就会减小,能量键的强度则会提高-就理论而言,这些特征就有可能促成星际旅行。

这个做法是要扭曲、扩展宇宙飞船后方的时空,并收缩前方的时空,接着就可以乘着时空浪头以超光速前进。换句话来说,这是采用工程师的手法来重组广义相对性。倘若有办法做到这点,就能够建造出以10倍光速行进的宇宙飞船,地球上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然而船内的航天员却无缘目睹。最后就能造出类似《星际迷航》中的那种曲速引擎。

普索夫把这种手法称为“度量工程学”,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时空把你推离地球,朝向目标前进。只要生成大规模的卡西米尔式作用力,这就有可能办到。还有一种度量工程学大概也可行,这也必须使用卡西米尔力,那就是移行穿越虫洞一也就是普索夫所说的“宇宙地下铁”。虫洞把人类和宇宙的遥远区域串联起来,就好像《接触》一片中的虚构情节。

"不过,我们还要多久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构想?”观众发问。普索夫咳嗽了几下,清理一下喉咙,这是他的一个小怪癖。“或许要花20年才能实现,”他简短答复道,“或者也可能要这么多年才能断定这完全无法实现。”在他有生之年,大概是看不到太空旅行的壮阔场面,不过他依旧抱有希望,期望在死前能够开始吸取这种能量来作为地面燃料。

第一届国际推进专题研讨会无疑是成功的,长年独力钻研能量、推力问题的物理学家,来此聚会都有所得,而且说不定要历经半个世纪,这些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果。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探索还只是开始,有一天,就如阿瑟·克拉克的说法,这会让今天的最新成就一大胆跨出地球大气层的壮举--看来就和19世纪借热气球企图克服飞行难关没有两样。不过,普索夫还有许多老同事住在世界的不同地区,这些人也都六十多岁了,他们长年投入研究,没有浮夸,所从事的活动都比较踏实,却也同样具有革命创见,所有人都就这项观念提出论断,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交流,全都是以脉动频率为之,宇宙能量场则提供基础,让万事万物都彼此交流。

巴黎的数字生物企业团队依旧坐落于他们的移动式小屋,这时他们捕捉、复制和传输细胞电磁信号的技术已经臻于完美。自1997年以来,邦弗尼斯特和他在数字生物企业的同事,已经申请了三项专利,这几个专利用途广泛。从生物学家的角色来看,邦弗尼斯特自然认为这些用途具有医学价值。他认为他的发现能够另辟蹊径,缔造全新的数字生物学和数字医学,取代如今效果难定的粗陋药物疗法。

他在心中寻思,若不需要分子本身,只需要分子的信号,那么就不必服药,也不用取得身体样本来做切片、化验有毒物质,或检测寄生生物、细菌等病原体。他在一项研究当中已经证明,可以使用频率发送信号来侦测大肠杆菌。我们知道,当胶乳分子经过敏化,对特定抗体有敏锐反应,这时只要出现大肠杆菌KI,胶乳便会凝聚。邦弗尼斯特分别录下大肠杆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