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姚贞白医案

卷5 喘咳(寒型)

黄××,男,七十岁。某厂矿退休工人。1968年。

初诊:患者病已月余,初起畏寒,身困,头眩,咳嗽,痰吐泡沫,继之咳嗽加重,痰凝气滞,动则胸满喘促,心悸气短,夜不能卧,面、足微浮。大便溏,小便清。曾服中药杏苏饮、二陈汤、麻辛附子汤,用过西药四环素、土霉素、氨茶碱,注射青、链霉素针水,均无效。来我院门诊。诊见舌苔白润,脉浮滑而弦。症属表寒外束。痰饮内滞。治则:温肺散寒,止咳定喘。方用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9克桂枝9克法半夏9克细辛3克炒杭芍9克

五昧子3克杏仁9克川厚朴6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

大枣3枚

二诊。服前方二剂,咳嗽稍平,白痰仍多,自觉心悸,气短,胸闷,肢冷,恶寒。面足尚浮,夜难入睡,饮食少,二便如前。脉濡滑,苔薄白润。此表寒解后,阳虚脾弱,肺风痰饮未净,拟仿金匮治痰饮法,投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

白茯苓18克桂枝木9克白术12克生甘草3克法半

夏9克广陈皮6克生姜2片大枣3枚

三诊。上方服两剂,咳已稀,痰涎减,思饮食。但神倦思睡,动则喘促,面足仍现轻度浮肿。脉濡缓,两尺沉细,舌自淡。此属痰饮渐消。老年心肾阳虚作喘,用真武汤加味,服十余剂后,症遂平缓。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白术12克白茯苓15克广陈皮6克

炒杭芍9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姚按]老年咳喘一证(包括现代医学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必须根据辨证的方法按四诊八纲来分型论治,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上述两例,前者属“热型”,

后者属“寒型”。二位老年病人的脉象、舌苔、证候,在临床上有显着的不同,因而处方用药,也就有很大的差异。两案寒热不同。立法处方,皆出仲景,又须因人因病制宜。

痰厥

袁××,男,四十六岁。1948年9月。

初诊:咳嗽多日,夜间尤甚。曾服“清燥救肺”“百合固金”等方,反痰凝不爽,质稠牯,色黄白,不易咯出。继而胸闷喘促,睡卧不宁,时有神迷,肢冷,汗出。口唇夹肯,肌肤消瘦,便秘溺赤。脉象沉而细滑,舌质红,苔黄白厚腻。此脾湿痰聚,胆肺伏热,气机壅滞,发为痰厥。治宜豁痰理气,清胆祛湿。处方:

光杏仁9克陈皮6克胆炒半夏9克生苡仁12克甜桔

梗4.5克炒枳壳6克甜葶苈子9克冬瓜仁12克(冲)竹

茹6克生甘草3克全瓜蒌1枚(打碎)

二诊:上方服二剂,咳嗽稍减,痰凝未涤。便秘,溺短赤。仍时作惊厥,脉弦滑而数,舌苔黄厚且腻。此湿痰尚重,气机不利,肺失肃降,胆火熏灼。续拟下方;

胆炒半夏9克化桔红6克炒知母9克光杏仁9克醋

煅青礞石12克自苏子9克(冲)甘草3克甜葶苈子6克

金瓜蒌1枝(打碎)竹沥二匙(兑服)

三诊:上方服三剂,大便畅下,夹粘液风沫甚多。咳嗽轻减,痰凝渐化。患者自感气爽神清。此多日蕴结之痰湿郁热,已得豁达疏通。脉弦、滑均减,舌苔退薄,病趋向愈。

再拟下方,赓续清理:

胆炒半夏9克广陈皮6克瓜蒌壳9克光杏仁9克白

茯苓12克炙桑皮9克炒枳壳9克生苡仁12克净竹茹

6克生甘草3克冬瓜仁9克(冲)净杷叶2片

[按]湿痰甚重,胆火郁热,误于阴寒收敛,遂致气机壅塞而为厥。治本内经:“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精神,投方获效。

咳嗽痰厥昏睡症

郭××,男,四十八岁,干部。1970年]2月。

初诊:患者素体肥胖,且嗜厚味肥甘,数年来体重日增。

痰浊甚多,稍有感冒,即语音重浊,痰凝、呼吸不畅。据述此次始病受寒,咳嗽,胸闷气逆,神昏思睡,不进饮食。诊其脉浮弦且滑,舌苔薄白。症属表寒袭肺,引动湿痰,阻滞气机作咳。当辛温散寒,利气祛痰。处方:

麻茸4.5克桂枝木6克光杏仁9克法半夏9克陈

皮6克白茯神15克前胡片6克炒枳壳6克甘草3克

生姜2片大枣3枚

二诊:上方服二剂,咳嗽减而痰凝未豁,胸膈痞鞭不舒,嗳气、干呕时作,但无食臭。终日冲昏嗜睡,呼叫亦不易醒,饮食不思,大便不畅,小便短赤。此新寒解后,脾胃两虚,内伏痰浊壅滞,气机受阻,心虚神弱,故昏睡不醒。脉浮象减,舌黄腻。续与豁痰降逆之方;

空沙参9克旋复花9克代赭石15克法半夏9克化桔

红6克白茯神15克生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竹

沥2匙(凋兑)

三诊:上方连服三剂,咯出大量痰浊,暖气、干呕顿减,咳嗽稀少,胸膈爽利,稍思饮食,但仍嗜睡。大便畅通,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腻退,脉转细滑。此痰凝渐涤,湿邪化燥而心胆有热。改拟清心温胆,除湿化痰之方:

冲生枣仁15克炒知母6克白茯神15克炒冲枳实6克

广陈皮6克法半夏9克煅代赭石9克净竹茹6克生

甘草3克生姜2片小枣11枚

上方嘱服十剂,并禁忌肥甘厚味之物,二、三月后,痰化神清,体重减轻,病遂全愈。

[按]痰为病本,新寒为标,故先散寒解表,次降逆豁痰,再清心温胆。

阳虚中风

徐××,女,七十五岁,昆明市人。1945年8月。

初诊:湿痰素盛之体,常感头眩、耳呜、肢麻。晨起突然跌仆,不省人事,面白唇青,其孙急延余往诊。患者脉弦大而滑,两尺细弱,四肢逆冷,牙关紧闭。鼻息有鼾,痰声漉漉,口眼歪斜。症属高年阳虚,寒湿内滞,痰厥生风。速用牙皂、细辛、研末吹鼻取嚏,及拟三生饮加味救治。处方:

生附片30克生川乌15克生南星15克(以上三味同先煨二小时)

法半夏15克广陈皮6克云木香3克

上药浓煎后,每服兑生姜汁一匙为引,灌服。

二诊;上方服后,有倾,吐出风沫痰涎,鼾声痰声减少,神识稍苏,四肢厥逆转温。原方加石菖蒲4.5克、代赭石9克再服。

三诊:上方服后,神智渐清,痰涎已少,略能张口。但言謇舌强,左侧肢体偏瘫。舌苔白腻,脉虚弦而滑。是心胞痰凝渐豁,经络风邪未化,气机不利。再拟下方:

川附片30克(先用开水煨透)姜南星6克法半夏9克朱

茯神18克嫩桑枝30克双勾藤9克石菖蒲4.5克代赭

石9克云木香4.5克甘草梢3克生姜片15克大枣3枚

四诊:上方服两剂,神识全苏,痰涎大减,稍能进食,口眼微斜。偶作咳,左侧偏瘫不用。舌如前,脉细弦而滑,两尺较前有力。续用下方温阳化痰祛风,养血舒络,赓连调治。

炙附片30克(用开水先煨透)姜南星15克法半夏9克嫩桑

枝15克茯苓神15克淮牛夕9克炙首乌15克全当归15克

黑芝麻15克云木香9克广地龙4.5克稀莶草9克广

陈皮6克生甘草3克生姜片9克生三七末4.5克大

枣7枚分次调服。

五诊;上方服十余剂后,渐能扶持缓步,食、眠及二便正常。但左半身仍麻痹不灵,乃属高年血虚,络脉失调,此一时不易全瘥。嘱用上方加倍制为丸剂,每日早晚常服。

[按]老年阳虚,湿寒内伏,痰厥生风,卒然昏仆,矛

关紧闭,四肢厥逆,病势垂危。先用牙皂,细辛取嚏开闭,

宣通关窍,后以回阳祛风、化痰舒络之大剂三生饮加味化

裁,病莲缓解。而左半身偏瘫,步履迟缓等,是由中风后

阳虚筋络不舒,气血不足所致。此症得转险为夷,实属难

能。

阴虚中风

赵××,男,六十五岁,工人。1970年。

初诊:患者因腰部外伤,住院治疗,尚未全愈。复因牙疼头痛,服止痛剂未减。某晨,突然中风,神识昏蒙,两目直视,呼之不应,喉中痰声漉漉,手足抽搐,口角喁斜。骨科约余会诊。

脉象弦大而滑,牙关紧闭,用竹筷撬开,见舌尖红,苔燥,有龟裂。此老年肝肾不足,外伤后,血弱阴虚中风,气滞痰凝,邪闭心胞,络脉失调,症属危重。治宜化风宣络,芳香开窍,涤痰顺气,镇心安神。先用安官牛黄丸二丸用水化调匀,分次用鼻饲法内服。

午后复诊。症无显着变化,仅喉间痰声稍减,神识仍昏,抽搐时作。小便失禁,大便秘结。牙关微开,

目能闭合。脉象弦大略减,舌苔仍燥,有龟裂。风势未平,痰凝气滞,邪闭心胞,仍属危重。拟用下方;

羚羊角4.5克(磨水兑服)桑枝2.4克代赭石15克云茯神18寞

全蝎1对蜈蚣3条石菖蒲4.5克冲郁金9克勾藤6克

甘草梢3克蛇胆陈皮2支宝丹1丸(上二药分次调入)

三诊:服上方后,神识渐清,呼之能应。目能开闭,口角喁斜较正。喉中痰声已稀,略能饮水下咽。但言蹇舌强,抽搐阵作,肢体强直,难为转侧。微咳,龈肿。小便失禁较减,大便未通。脉象弦滑,舌红,苔黄而燥。此神明渐苏,风邪未化,筋络不舒,气滞痰凝。宜清化疏调。处方:

羚羊角3克(磨水兑服)桑枝24克云茯神15克秦艽9克

勾藤6克杭菊花6克全蝎1对薄荷6克夏枯草6克

甘草3克竹茹6克青木香4.5克蛇胆陈皮2支(调服)

四诊:上方服二剂,神识已清,抽搐渐止。大便通,小便色黄能禁。时咳痰凝。仍言蹇舌强,肢体转动不灵。脉弦滑,舌淡黄有津。此风象渐平,络脉未舒,肝肺燥热。续用下方祛风化痰,舒筋宣络。处方:

秦艽12克桑枝24克青木香4.5克菊花6克勾藤9克

天竺黄6克甘草3克蜂房6克白吉力9克姜蚕9克

竹茹6克

五诊:上方服二剂,腰痛牙疼减轻,抽搐已停,渐能言语,口眼杅斜消除,肢体较能活动。大便畅通,小便淡黄。

咳嗽痰凝,神倦思睡,肢软无力。脉弦滑均减,舌淡红、苔薄黄而润。此风势已平,阴虚肺燥,络脉未调,心神不足之候。续用下方,养阴舒络,化痰缓调。处方:

白元参9克大寸冬9克怀牛夕9克青木香4.5克桑

枝15克川续断12克杜仲12克甘草3克京半夏9克(冲)

伸筋草9克

六诊:服上方近十剂,已能起床由家属搀扶慢步行走。

饮食增加,夜卧较宁。腰痛牙疼全止,咳痰稀少,二便正常。唯肢体软弱,头昏乏力。脉转弱缓调匀,舌红润有津。

此病退阴虚,肝肾络脉不强,气血心神未足,宜滋血益阴,安神、舒络,养肝熄风。处方:

炙首乌15克大熟地15克淮山药15克云茯神15克金石

斛9克怀牛夕9克黑芝麻15克粉丹皮6克酸枣皮6克

炒泽泻6克黑小豆15克桑寄生12克甘草梢3克

服数剂后,渐能单独行动,食眠均佳,就出院。嘱可常服上方调理善后。七、八年随访,情况良好,能自行料理生活,并作轻微事务。

[按]老年气血失荣,肝肾阴亏,至为风火湿痰骤袭,急用凉开,祛邪启闭。继投清疏宣化缓调,随后滋益固本。

阴黄

李××,男,三十一岁,教师,住昆明市。1931年夏来诊。患者自述病经二、三月,因周身黄疸,曾服柴**胃、及茵陈蒿汤多剂,效不显。症见面目全身晦黄不荣,肌肤浮肿,四肢冷,自汗淋淋衣被尽染黄色。胸膈痞闷,食少神疲,大便稀溏,小便黄短。脉象濡滞,舌质淡、苔白腻。此属久病,过服苦寒,脾肾之阳受损,运化失司,邪从寒化,呈现阴黄之候。法当温运渗利,兼理气和胃。处方:

炙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茵陈蒿12克桂枝木9克云茯

苓30克西砂仁9克(冲)广陈皮6克川干姜9克炒苡

仁12克小红枣11枚

二诊:上方服二剂,患者面目全身黄疸、浮肿、自汗均减,肢冷转温,胸膈舒畅,小便清长,大便渐干。脉象濡缓,舌白腻退。此阳气渐回,脾运复苏。寒湿未尽,续宜温运渗化。处方:

炙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茵陈蒿12克云茯苓30克猪苓

片9克桂枝木9克炒泽泻9克川干姜9克大红枣5枚

三诊:上方连服四剂,黄疸、浮肿、自汗诸症消失。脉弱缓,舌粉红而润。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病后体虚,脾肾未强。再拟下方调补,数剂而安。

炙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潞党参15克漂白术12克茯苓

神15克西砂仁6克(冲)广陈皮6克炒苡仁12克生甘

草3克川干姜6克大红枣3枚

[按]阴黄之侯,立温运渗化,脉象由濡滞而渐缓和,诸症迅退,可以知其为正法。

阳黄

王××,女,二十八岁,干部。1959年7月。

初诊:病经一月,治疗无效。面目肌肤发黄,鲜明如桔色,浮肿且痒,但无疹点。烧热口苦,食少神倦,头目眩

晕。溺短而赤,大便干结。夜间烦躁,手足灼热,身困体重。脉象眩数有力,舌红苔黄燥。证属阳黄,系由肝胆湿热蕴郁不化,阳明燥结,气分不宣所致。治宜清热化湿,兼佐通利。拟方;

绵茵陈18克焦栀子9克焦黄柏6克生大黄6克广连

翘6克红饭豆15克(冲)芦苇根30克白通草3克净竹

茹6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大便已通,小便增多,手足心发热轻减。面目及肢体黄染浮肿均渐消退。夜能静卧,可进少量饮食。脉象弦数,舌红、苔薄黄。证属阳明气分宣通,肝胆湿热较化。前方已有效,仍守原意增减:

绵茵陈18克滑石9克猪苓9克木通9克焦栀子3克

焦黄柏3克芦根30克广连翘6克自通草3克

三诊:上方连进十剂,小便清长,大便通畅。面目及全身黄染即将退尽,浮肿消失。惟头昏神倦,肢软乏力,自汗,肤痒。脉舌如前。此湿热甫净,脾虚气弱,续拟清化调理之品。处方:

茵陈12克茯苓15克猪苓9克泽泻6克饭豆15克苡

仁15克木通3克芦根15克通草3克竹茹6克

上方服五剂后,脉象调和,舌润苔淡。于前方去茵陈、泽泻、通草,加条参15克、扁豆12克、白术12克,服十五剂,黄染、浮肿诸症全消。睡眠、饮食恢复正常。再以六君善后。翌年受孕怀胎,足月顺产,母子均安。

[按]湿热熏蒸,迫胆汁外溢,发黄鲜明如桔,

虽经多日,其候不变。细参脉症,病属阳黄。针对病机,以茵陈栀子大黄汤加味,阳明宣通,邪无所据。随以茵陈四苓,肝胆清舒,再重调理。

黄痘(肝硬化)

刘××,男,四十三岁,部队干部。1970年6月。

初诊。患者病经半年以上,初起觉身困头眩,食欲不佳,右胁下隐隐作痛,心烦欲呕。小便黄,大便秘。继则周身及面目出现黄疸,口苦烦躁,食减眠差。入某医院,经多次化验检查,确诊为黄疸性肝炎,已发展为肝硬化。住院治疗数月,黄疸未见消退,反而出现腹水,面足浮肿,胸痞,胁痫,腹胀,饮食日减,小便短涩,大便干燥。夜难入睡。服姜桂术附及理中、四逆汤等药,病情未减,反趋急剧,约余会诊。

脉弦滑而数,重按有力,舌苔黄腻且干。症属湿热发黄[阳黄],肝胆气滞。病势绵缠,治以舒肝利胆,清热化湿。拟茵陈温胆汤加减。处方:

绵茵陈18克败酱草15克鸡骨草30克焦栀子9克炒枳实

9克(冲)净竹茹9克醋法夏9克广陈皮6克广木香4.5克

炒柴胡9克醋郁金9克(冲)大腹皮15克连皮茯苓30克

烧鸡金6克

二诊;前方服五剂后,大便通顺,小便稍多,色尚深黄如浓茶,口苦燥。黄疸未退,胸腹胀满稍减,自觉腹中作鸣,可略进饮食。肢体仍浮肿,入夜烦躁不宁,精神倦怠。

此肝胆气分渐舒,内伏湿热尚重,脾为湿困,运化失调。脉弦滑而数,重按渐软,舌苔薄黄而润,续用原方加减。处方:

绵茵陈15克茯苓30克猪苓15克炒泽泻9克炒柴胡9克

炒枳实9克(冲)鸡骨草30克大腹皮15克广木香4.5克

净竹茹9克醋郁金6克车前子9克(包煨)烧鸡金6克

三诊:上方连服十五剂后,小便增多,腹水陆续消退,全身已不浮肿,胸痞、胁痛均较前减轻,渐思饮食,夜能静卧,面目尚有轻度发黄,可单独行走来医院门诊。脉象细弦,舌苔淡黄薄腻,是黄疸湿热将化,脾弱肝胆气分渐舒,拟从调达肝脾,清化未尽湿热兼治。方用茵陈四苓散加味:

绵茵陈9克白术12克茯苓18克猪苓9克炒泽泻9克

广木香3克西砂仁9克(冲)法半夏0克广陈皮6克

苡仁15克竹茹6克烧鸡金2枚

上方又连服十数剂,黄疸消失,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睡眠安定,只觉精神体力尚未恢复。续以归芍香砂六君汤:

苏条参16克白术9克茯苓18克生甘草3克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全当归15克炒杭芍9克广木香2.4克西

砂仁6克(冲)

服上方调理月余,全愈出院。

[姚按]“黄疸性肝炎”中医没有这个名词,但是祖国医

学文献里有“阳黄”“阴黄”的记载,和现代的“黄痘性肝

炎”都有相同之处。这一病例,从它的临床症状、体征i脉

象、舌诊等各方面的情况看,确系“阳黄”症,所以,我们

根据治阳黄的方法长期给惠者服药,终于治愈。

黄疸臌胀(肝硬化)

常××,男,三十二岁,解放军指挥员。1959年4月。

初诊:患者起病于1956年,因庆功筵豪饮大醉,昏睡一昼夜之久。此后,食欲锐减,形体渐瘦,而自恃体力,不以为患。半年后,又出现右胁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部队医院治疗,因胁痛剧烈,曾注射吗啡数支。后出现黄疸,乃入昆明军区总医院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未克休息,且劳累过度,病复发,于1959年4月二次入院,诊断为“肝硬化”,采取中西合治。据云所服中药,有大剂量桂、附。服后,胸腹烧灼难忍,反而腹胀增大,黄疸加深,病情渐趋恶化。4月30日晚,邀余会诊。

诊见患者全身色如金桔,汗出皆黄,衣被尽染。发高热,(每日持续在40℃左右)腹部胀大如鼓,膨隆高起,不能自视其足。小便短赤不利,大便不畅,烦渴而饮少。脉弦滑数,舌质红黯、苔黄厚腻。此肝脾屡伤,血郁气滞,土困木横,湿热熏蒸,运化疏泄及传导失司,遂发为黄疸臌胀,病势凶险,法当清湿热以疏肝络,消黄疸兼除臌胀。处方:

菌陈15克炒栀子6克带皮茯苓24克猪苓15克泽泻

9克枳实6克(炒冲)醋郁金9克(冲)焦柏6克炒厚

朴9克大腹皮15克通草6克滑石18克竹茹6克芦

根30克

二诊:上方服四剂,体温降至37—38℃之间,黄疸明显消退,烦渴已少,精神好转。但臌胀未消,日夜痛楚。脉弦滑,舌苔黄,厚腻未退。症属黄疸湿热较化,肝脾气机壅滞未舒,运化无权,水邪停留。本当攻逐,但久病脾胃屡伤,用峻猛之品,恐难胜任;若随攻随胀,预后尤为不良!提笔踌躇,忽忆同道鲁绍曾老先生曾谓:“用大蒜煮鲜肉,可消腹水,且不伤正。”因嘱试服用生大蒜120克(去皮)鲜猪肉半斤,同熬粑烂为度,顿服。并处方:

茵陈15克带皮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9克炒枳壳9克

炒厚朴9克广陈皮6克大腹皮9克冲郁金9克广木

香4.5克焦柏4.5克烧鸡金6克甘草3克

三诊:患者自诉:服上述单方及汤药后,约二时许,脘腹胀闷欲死,心泛欲吐,而强忍之。又二时许,腹中鸣动,随即二便如注。半日共下稀水粪便十三次,后臌胀顿消,如释重负。发热也退净,精神爽适,且知饥索食。诊脉转现弱缓,舌苔退薄。此病退,肝脾未复,续宜调肝扶脾,和胃清化。处方:

茵陈9克苍术9克茯苓2.4克猪苓9克泽泻6克苡

仁12克波寇6克炒枳壳6克甘草3克竹茹6克

烧鸡金6克

四诊:上方服一周,病势稳定,精神好转,食欲旺盛。

脉缓微弦,舌红、苔薄微腻。症候续宜调理,再拟下方:

茯苓15克猪苓9克泽泻9克苍术9克炒厚朴9克

广木香3克西砂仁9克陈皮6克苡仁12克甘草3克

竹茹6克烧鸡金6克鸡骨草12克

上方化裁出入,治疗约一月,诸症俱消。出院后,改服逍遥、六君类加减,前后二、三年,巩固疗效。因庆再生,与余结成革命友谊,至今往来不绝。

[按]辛劳骤饮,肝脾损伤,血郁气滞,湿热熏蒸,运化、疏泄、及开阖失常,发为黄疸臌胀奇险重症。首用清泻分消之剂,继投辛温通导、扶正驱邪验方,效应如响f此即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及“劳者温之”之意焉。

肿胀

管××,男,十六岁,学生。1954年7月。

初诊:患者月前因剧烈运动后,外感发热,腰痛,肢软乏力,未加诊治。继则面目及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腰痛加重,精神尤感疲乏,饮食减少,胸腹胀闷,大便稀溏,经某医院诊断为肾炎。

诊见面色苍白,脸足浮肿。脉沉细,左尺兼弦,右关濡弱,舌淡苔薄腻。此系肾虚脾弱,水湿不化,治以温肾固脾,除湿通络,拟方:

茯苓18克白术12克桂枝木9克泽泻9克猪苓9克

大腹皮9克广陈皮6克怀牛夕6克桑寄生12克红饭

豆12克炒苡仁12克生甘草3克车前子0克炒川断9克

二诊:连服上方五剂后,小便增加,面足浮肿渐消,腰痛减轻,精神好转。复感表邪,痰凝作咳。脉两寸微浮,苔腻退薄,此脾胃运化渐复,气虚卫弱,续拟下方:

生口芪12克防风片6克白术9克川独活6克桑寄片

12克法半夏9克广陈皮6克茯苓15克苡仁12克桂

枝木6克生甘草3克生姜1片小红枣11枚

三诊:上方连服五剂,表解,卫阳已固,小便清长,便溏转干。面足微浮,偶有腰痛。诊脉沉细而缓,舌粉苔薄,脾阳较振,肾气尚虚,续拟下方调理:

桂枝木4.5克白术9克杜仲12克干地黄12克枣皮4.5克

粉丹皮4.5克泽泻6克茯苓15克炒淮药12克桑寄

生12克怀牛夕6克生甘草3克

上方服十余剂后,诸症全消,面色转润,嘱常服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

[按]本例由于脾肾两虚所致,运泄无权,水湿留滞,阳气不运,浸瑶肌肤,发为肤胀。方用苓桂术甘加减及五苓等,俾气化而湿无所留。若妄以淡渗利水之品,则气化益衰,致蹈舍本逐末之弊。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