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张卿子伤寒论

桂枝汤方第一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通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邪。《内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内经》曰: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生姜大枣为使也。

成无己云:桂枝用姜枣,不特专于发散,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者也。麻黄汤不用姜枣者,谓专于发汗,不待行化而津液得通矣。

李东垣云:桂枝汤,是阴经营药也,闭卫气,使阴气不泄,此药为卫虚也。

又云:仲景治表虚制此汤。桂枝味辛热发散,助阳体轻,本乎天者亲上,故桂枝为君,芍药甘草为佐。如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乃制小建中汤,以芍药为君,桂枝甘草佐之。一则治其表虚,一则治其里虚,故各有主用也。后学当触类而长之。

王三阳云:太阳病,汗出服桂枝,只使之似有汗者,邪已去矣。似字当细玩,不可认作发汗,与麻黄汤混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头痛者,太阳也。发热汗出恶风者,中风也。与桂枝汤,解散风邪。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项背几几者,当无汗,反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与桂枝汤以和表,加麻黄、葛根以祛风,且麻黄主表实。后葛根汤证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药味正与此方同,其无汗者,当用麻黄,今自汗出,恐不加麻黄,但加葛根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