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幼科折衷

霍乱吐泻

【总括】

病人霍乱事堪惊,吐利交并又转筋。心腹痛疼时眩晕,宜分干湿审三因。

【脉法】

脉来浮洪者可治,微而迟者难生。

《内经》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有土郁之发,民病呕吐、霍乱注下(上湿土霍乱即仲景五苓散、理中汤之类)。有水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霍乱飧泻,体重腹痛,筋骨强并(上土虚风胜霍乱,即罗谨甫桂苓散、白术散之类)。有热至则身热霍乱吐下(上热霍乱即《活人书》香薷饮之类)。

仲景曰:邪在上焦则吐,在下焦则泻,邪在中焦则既吐且泻。夫小儿霍乱之候,皆因饮食内有所伤,外有所感,阳不升,阴不降,乘膈而成,故卒然吐泻并作,挥霍撩乱矣。为病之源有三:吐者,暍也,心火炎上之疾也;泻者,湿也,湿土注下之疾也;转筋者,风也,木火挠乱之疾也。由夏秋之间,湿热大作,风凉乘之,入于脾胃。三气俱作,所以上吐下泻而转筋也。治法以生姜细切,渍以新汲水,调益元散顿服之可愈,或五苓散、桂苓甘露饮。切勿与谷食米饮,如饮下咽立死。待泻后饥甚,可与稀粥。

霍乱亦有病症不同,有心腹卒痛、吐利寒热、头痛眩晕,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腹并痛则吐利俱作,甚则转筋入腹则毙。盖阴阳反戾,清浊相干,阳气暴升,阴气顿坠,阴阳痞膈,上下奔趋。治之惟宜温暖,更详其所因而调之。因风则恶风有汗,因寒则恶寒无汗;湿则重着;暑则热烦,此外因所致。元气不足,郁聚痰饮,痞膈满闷,随其肠泻而作,此内因所致。其或饱餐恣饮,填胀停凝而发,此非内外因也。

小儿夏日多食生冷,因脾虚不能运化,加以外感风寒,则挥霍撩乱,上吐下泻也,令人仓卒,躁扰痛闷,似有鬼神,然实非鬼神,乃饮食痞膈,上下不通,将欲吐泻,故如是也。

霍乱死者,胸中尚有暖气,急以盐填脐内灸之,不计壮数,此法灸之,立苏。

钱仲阳谓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皆当下之。详夫此理,乃迎夺之法也。不若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自然平复。

干霍乱吐、泻不通,最为难治,用软鸡翎蘸清油,探喉中即吐,或盐汤白矾汤灌之亦可。

经云:湿霍乱死者少,干霍乱死者多。夫干霍乱者,忽然心腹胀满,胸胁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是俗谓之绞肠痧,最难治,死在须臾,升降不通故也。治法先疏利,或吐提其气,最是良法。更宜刺委中并十指出血妙,委中在足膝腕内约纹中动脉便是。

【附方】

益元散(即天水散加朱砂)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朱砂

桂苓甘露饮

即五苓散加滑石、甘草、寒水石,白汤调服。

桂苓白术散

即甘露饮加滑石。

玉露散

治口渴身热,大小便不利。

寒水石(二两) 石膏(二两) 甘草(三钱)

上为细末,飞过,麦冬汤下。

香薷饮

见诸吐症内。

丹溪方

苍术 厚朴 陈皮 干姜(各钱半) 滑石(三钱) 白术(二钱) 木通(一钱) 炙甘草

姜煎服。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