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重订通俗伤寒论

第一节·六经形层

太阳经主皮毛,阳明经主肌肉,少阳经主腠理,太阴经主肢末,少阴经主血脉,厥阴经主筋膜。

〔荣斋按〕“六经形层”这个名词,是根据周学海“与友条论读伤寒论法”第五、九、十一条而产生的。

“六经”在伤寒论学说上,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道统术语,本节把六经假定作机体方面的六个层次,虽然说不出充分理由,但在病理上的某一分野里用它暂作“代号”,是应该的,恽铁樵先生曾这样说∶“六经者,就人体所着之病状为之界说者也。”日人鹤冲元逸在“医断”里也说∶“伤寒六经,非谓病在六经也,假以为纪也已;及其施治也,皆从证而不拘焉。”藤本廉更明确地说∶“三阴三阳之目,何为而设焉?凡病有六等之差,而地位脉证不同也,概述诸说,皆以六经为病位之假称,而不取于经络之义。”总的来说,伤寒六经,不过就病变上分作六个阶段;但人体机能之亢盛衰减,中间的动态尚多,不是这样可以肯定划分的,第三节六经病证中,所以详列了错综复杂的证候群。

太阳内部主胸中,少阳内部主膈中,阳明内部主脘中,太阴内部主大腹,少阴内部主小腹,厥阴内部主少腹。

〔秀按〕此即六经分主三焦之部分也,《内经》云,上焦心肺主之,中焦脾胃主之,下焦肝肾主之,乃略言三焦五内之部分,合而观之,六经为感证传变之路径,三焦为感证传变之归宿也,尝读张仲景《伤寒论》,一则曰胸中,再则曰心中,又次曰心下,曰胸胁下,曰胃中,曰腹中,曰少腹,虽未明言三焦,较讲三焦者尤为详明。

〔廉勘〕张长沙治伤寒法,虽分六经,亦不外三焦,言六经者,明邪所从入之门,经行之径,病之所由起所由传也,不外三焦者,以有形之痰涎水饮瘀血渣滓,为邪所搏结,病之所由成所由变也,窃谓病在躯壳,当分六经形层,病入五内,当辨三焦部分,详审其所夹何邪,分际清析,庶免颟顸之弊,其分析法,首辨三焦部分。

膈膜以上,清气主之,肺与心也,膈膜以下,浊气主之,脾胃二肠内肾膀胱也,界乎清浊之间者为膈膜,乃肝胆部分也,从膈下而上,上至胸,旁至胁,皆清气与津液往来之所,其病不外痰涎水饮,为邪所击搏,与气互结,由胃中脘,及腹中,下抵少腹,乃有渣滓瘀浊之物,邪气得以根据附之而成下证,此上中下三焦之大要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