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重订通俗伤寒论

第一章 · 伤寒要义»伤寒要义

伤寒,外感百病之总名也,有小证,有大证,有新感证,有伏气证,有兼证,有夹证,有坏证,有复证。

传变不测,死生反掌,非杂病比,奈扁鹊难经但言伤寒有五,一曰中风,二曰伤寒,三曰湿温,四曰热病。

五曰温病,仅载脉候之异同,并无证治之陈列,语焉不详,后学何所根据,惟中风自是中风,伤寒自是伤寒。

湿温自是湿温,温热自是温热,已可概见,然皆列入伤寒门中者,因后汉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当时不传于世。

至晋王叔和,以断简残编,补方造论,混名曰《伤寒论》,而不名曰四时感证论,从此一切感证,通称伤寒,从古亦从俗也,予亦从俗,名曰《通俗伤寒论》。

人皆谓百病莫难于伤寒,予谓治伤寒何难,治伤寒兼证稍难,治伤寒夹证较难,治伤寒复证更难,治伤寒坏证最难,盖其间寒热杂感,湿燥互见,虚实混淆,阴阳疑似,非富于经验,而手敏心灵,随机应变者,决不足当此重任,日与伤寒证战,谚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非谓临证多者不必读书也,亦谓临证多者乃为读书耳,国初喻嘉言尝云、读书无眼,病患无命,旨哉言乎,予业伤寒专科,四十余年矣,姑以心得者,历言其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