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学衷中参西录

答徐韵英疑问

《内经》《灵枢·五味篇》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所谓精微者,津液血液也(血虽成于小肠中乳糜汁,而其本源实由于胃,故《内经》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之语)。盖此精微,胃中无时不生出,即无时不灌溉五脏,而毫无停滞也。至其人有病,将胃中所化之精微,凝滞而为痰,有如经络瘀血、疮疡溃脓一般,岂可借之以为胃中之滋养乎?至礞石滚痰丸之力虽猛,然病急治标,诚有顽痰充塞过甚,又当为探本穷源之治,使脏腑调和而痰自不生。此贵临证制宜,随时化裁,若浑而言之曰痰,而以为何方可用,何方不可用,原非精当之论也。

癥瘕二字,虽并举而虚实有分。癥者,有实可征,无论痰积、食积、血积,皆确有其物,其中原无气也;瘕者,有象可假,无论痰积、食积、血积,皆忽聚忽散,其中原杂以气也。即但以癥论,其当初病因,亦多由于气分不顺而病及于血,由是而论“气裹血”之语,虽出之俗医,未尝见于古籍,似亦未可厚非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