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周,我们接着来学习《道德经》,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八章是比较难讲的一章,这章历代的解释是不一样的,而且里边的道理比较微妙,所以我们一点点来讲。
上周我们讲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我们来复习一下老子讲的这种境界。老子说“上德”,那种真正高的德行,那种和道接近的,就是按照道做出来的这种德行,这种人他不讲“德”。不讲“德”就是他不是嘴里整天挂着“道”、“德”,不是整天讲,而且他不是为了获得像“德”这样的名誉而去做事。比如说,我做好事,别人要称赞我是大德,所以我捐款,大家称呼我为罗善人,那多好啊。你嘴边天天挂着德,老子认为这是“下德”,这反而不好。人家真正做好事,不为了这些名誉,所以他不是嘴边整天挂着“德”,整天按照“德”的名义去做事,或者为了获得“德”的名声,不是这样,所以叫“上德不德”。他虽然不在嘴边天天挂着“德”,但是人家坦然去做,老子说这才是真正的有德,叫“是以有德”,所以才有德。
“下德”之人呢?就是境界低一些的“德”,他也叫“德”,您说是不是叫“德”?他也做好事。但是“下德不失德”,他不会离开这个“德”,整天挂在嘴边,整天觉得我做好事了,大家应该夸我,就我前边讲的,大家管我叫罗大善人,那开心极了,所以我做好事再捐点钱吧。他总是为了博取“德”的名声来做事,这叫“下德不失德”。这种人他永远离不开“德”的光环,甚至他为了“德”的光环而去做事,老子认为反而离“德”越来越远,这叫“是以无德”。这种人虽然他做了好事,但是最终发展结果是“无德”,他一定会失去这“德”的,因为他是为了什么而去做的。
今天老子接着讲“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在通行本里下边还有一句话叫做“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可是在帛书甲乙本没有后边那句话,说明老子当年没有后边那句话,后边那话是大家根据理解加上的。老子当年就说了一句,叫“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这话什么意思?我给大家通俗的解释一遍,首先来看“无以为”,“无以为”就是没有什么目的的,为自己去做的什么目的,我为什么去做的,叫“无以为”。为什么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就是“上德”之人根据道来做事,显示出那种德行的人,他这种人“无为”。
“无为”我前边讲过,《道德经》里一再出现“无为”这两个字,一般的都讲“无为”是什么都不做,清虚无为,放下一切什么都不做。这是错的,我认为至少是不全面的。真正“无为”是根据天道来模仿的,圣人之道,是生养众生,为大家服务、为众生服务,但是却把自己隐身于背后,不为自己争取名誉、地位和金钱,这叫“无为”。
“上德”为什么能进入这种状态?因为他没有为自己去捞取的目的,为自己获取什么东西的目的,他才能够进入无为的状态。就是说他“无为”,是因为他压根就没有为自己做什么事的动机,这句话其实很重要,这句话说出“无为”的核心就是为什么你能做到无为,不为自己捞取,是因为你压根没有为自己捞取的动力,没有为自己捞取的原因和动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悟道之人看清了世界的本质,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所谓的名誉地位等等,都是相比较出现的。你认为10万块钱多了,100万更多,这么比较就没头了,所以把这些表象抛弃掉,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金刚经》里的话。看清这个以后,就知道所谓的结果没有那么重要,可是这个“因”却很重要,所以老子《道德经》的根本是让大家在“因”上下功夫,去努力为大家做事,但是不要为自己做,不需要做。为什么不需要做?因为所有的结果都是虚妄的、无所谓的,我们要看清所有的“有以为”,就是我们有什么目的,要获取什么,你所获取的最后终将失去。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我通过努力,我获取了很多的钱财,我挣了10个亿,做梦都想这点事,“哎呦,天呐,10个亿,终于赚到了”。您觉得您能永远拥有这10个亿吗?您人生不过百年,满打满算,顶天了算您活到120岁,120岁之后,这10个亿您能带走吗?根本带不走,因为到最后终将失去,所以我们想获得这东西,想获得结果,“有以为”,想为自己做点什么的这种结果,到最后的结果全会失去的。所以,人生相当于经历就可以了,所有的事都共同度过。
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散步的时候,那蓝天太蓝了,云彩特别漂亮,阳光洒下来,自己听着音乐,我觉得真是美妙的时光。我突然就很感慨,就是我经过无数这样的时光,每到这时候我看着天空就想,我要努力的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光,太美好了,这时光太美好了,我一定要记住这一天,可是最后我发现,我所有努力想记住这么美好的一天,阳光明媚、蓝天白云的一天,全没有记住,全都消失在我的记忆里边了,我努力想记住哪一天蓝天最蓝,没有最蓝的一天,完全消失在记忆里边了。所以我就很感慨,所有这种类似的美好的事,都是你经过而已,但是记住“了不可得”。你根本没法把它拥有,“我把蓝天拥入怀中,它跟我融为一体了”,没那事,您看一看就好了,经历过,阳光晒在你身上就好了。您就甭想说拥有了,就是你想回忆起来哪一天,究竟哪一天是蓝天,几月几号,你根本想不起来。
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话是对的,我们人生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了,放下了执着,你就在“因”上下功夫,不断做事,不要太在意“果”,你人生就少了很多纠结,所以老子讲“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就是为大家做事压根不图回报,我就是为大家做好事,这种人是大的德行,跟“道”接近的,这叫“上德”。
这个境界容不容易接近呢?其实这个境界非常容易接近,大家说“境界如此之高,怎么会如此容易接近呢?”实际在我们平凡人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事,就是我们做好事完全不图回报。举个例子比如说,您进商场把这门打开了,看后边来个人,你给人把门稍微拉了一下,等人过来,这种状态您是帮后边人。我问大家个问题,您是要讨好后边这人吗?您认识他吗?不认识。为什么帮他?您本能地去帮他,就是帮助别人,发出善念,但是您压根没求回报。
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事特别特别多。比如说一孩子咕咚掉水里边了,您路过,您本能的会赶快去扶他、救他,马上要抓他,因为他马上要掉水里了。那您有没有想过这个孩子他爸什么职务?他爸能不能帮我什么事?您有没有这么想之后,再去救这个孩子?没有,您本能地要救这个孩子,您没有图回报,这是孟子讲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生而有之”,你生下来就有,这就是“道”的根基。
“道”的根基在每个人心里都有,我愿意帮大家,然后我不图回报,我没有多想回报,在小事上就能体现出来这叫“道”的根基,在每一个人身上其实都有这种苗头。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跟“道”是非常接近的,并不是说这道“道”特别高远,我们根本没法和它接近,没那事,你在生活中小事里边都有“道”。但是我们如何从这小事里边,把这东西变成习惯,培养自己,提升自己,在大事上也做到这点,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人类容易在小事上可以做到,但是没有把这个善不断地发展,当事做大的时候,我们却容易犯错误。
比如说您看一乞丐饿肚子,您本能就想给他点吃的,因为你觉得他可怜,恻隐之心,给他点吃的,给他分块馒头,这是恻隐之心。可是当您公司开大以后,有5000个员工,每个月一开工资,“我的天呐,5000个人,一人开5000块钱,天文数字。不行,我怎么少分他们点呢?我得省一点,我得省点”,您在小事上是有恻隐之心的,但在大事上,真正该关爱、该付出的时候,却容易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要从小的事培养,一点点扩展,当放到大的事上,我们一样有这种境界的时候,那您跟“道”就更接近了,这是修行的过程,从小到大,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做到呢?我们有的时候在小的格局里看的清楚,可是我们却无法跳出来,从更大的局面、更大的格局来看这个问题。
我举个例子,跟前边的例子稍微有点相反,但是说明同样的事,我们深入地来讲一下这个事。比如说我在小区里边开车,我发现我们这小区很有意思,我们小区的路特别窄,而且没有多少停车位,很多人把车就停到路边,这样这路经常有些地方是单行线,就是一个车能通过。我发现每天上下班时候其实很忙,经常有车对面过来,就一条道能过去怎么办?我发现在小区里边大家能协调的特别好,就是大家都会我先等一下,我退回来一下,然后你过去,互相还摆下手,按下喇叭,然后我再过去。非常有秩序,为什么?因为在小区里我们能看清这个范围里边,我们将来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我们要为这个小区的和谐,大家都和谐我们就幸福了,我们能认识到。
但是在外面,离开小区了,您再看那就不这样了。比如说在东北,就比如说在我的老家沈阳,如果你碰到一条马路就能跑一辆车,能跑一排车宽的地方,当那边来个车,你这边来个车,我觉得在城市里边,不是在小区里边,我们一般人会选择什么?东北人会选择就一下冲进去,我占先,那车也想冲进去,结果俩车在路中间顶上了。顶上以后,“我不让,你退回去,反正我不让,我管他呢,我不认识你,我也不知道你是谁,不管”,俩人顶着。结果后边车来了,结果变成窄窄的胡同里边,两排车顶上了,谁都不往后退,因为没法再退了,你退后边车没退,所以一顶上顶了一个小时,爱怎么怎么样,反正谁也过不去。
在小区里边,他想到了我们是一个范围里边的,大家维持和谐状态就有好处,但是大的范围里边“爱谁谁,什么和谐不和谐跟我没关系”。所以,我们在大的范围里就容易失去这种判断。其实在大的范围里边,每个人都像小区里那么做的话,社会就和谐了,但是我们人没有这个智慧,就是总觉得我先占点便宜再说,这就是思维格局之间的差异。我们看到了这个范围里边,我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你就能做得好,可是当放到更大范围里,您的智慧没有想到这些事的时候,您就觉得我抢一下再说,我管他呢,结果最终是谁都没有抢先。所以我们人修行是有这么一个过程的,我们要不断的由小及大,能够看清整体的范围,然后一点点在大的范围里去修炼自己,这是整个修行的过程。
所以,并不是说一听《道德经》,“哎呦,大道,我明白了,做领导者要无我利他,等我哪天做了董事长以后的,我一定对员工好,现在办公室里边我是个小职员,那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吧,谁敢欺负我我跟你玩命”,这似乎大的道理懂了,但是小的事一点不做是不行的,所以要从小做起,一点点做,老子《道德经》里有专门的篇章讲如何从小做起的,这是老子告诉大家的一个修炼方法。
我现在总结一下,今天我讲了一个老子说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这样的境界,这种境界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在生活里边,每件小事都可能能做到,如果我们把这小事一点点拓展开来,在稍微大点事上也这么做,慢慢我们的格局就会大起来,所以道不远人,人也不远道,人要跟“道”接近。“道”就在你的身体里边,就在你的心里边,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道”的根基在里边,每一个人都有,所以我们一点点努力,向“道”越来越来接近,好不好?
朋友们,今天就讲到这,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来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怎么样一点点改变我们的人生好吗?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