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学传灯

湿

湿之为病,散见各门,此将湿之原委,逐一讲贯,治之方不谬也。有自外而伤者,有自内而中者。从外而伤者,即如冒雨而行,雾露而处,冷水灌汗,湿从上受也。若涉水履冰,当风洗足,坐卧湿地,湿从下受也。初起湿邪在经,未郁为热,但觉骨中冷痛,或皮肉微肿,微微恶寒,其脉细缓而不洪数,可知其为寒湿也。俱用人参败毒散加减。湿留日久,壅遏本身正气,即成湿热,脉多洪缓数大。向之细缓者,今则乌有矣。但看上下部分,红肿酸痛,恶寒发热者,知其为湿热也。虽宜解表,但可用辛凉,不宜用辛温,如柴葛二妙汤,上下俱可着用。如寒热已退,红肿不消,宜用加减柴苓汤。《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可见治湿之法,又以利小便为第二义矣。然而利小便之法,有湿则利湿,无湿则损津液。肿盛者可用。微肿而痿弱者,又当除湿养荣。《内经》云:因于湿,首如裹。言湿邪初客,未郁为热,但觉蒙昧不清,如以物裹其首也。又云:大筋软短,小筋弛长。是言湿客日久,湿郁为热,热伤其血,则大筋为之软短。湿伤其筋,则小筋为之弛长。明此数语,方知治湿之不可过于燥矣。此湿从外受者也。至于湿从内中者,又有上下之不同。如茶酒汤水,脾虚不能消散,积于上焦,即为上焦之湿。其人头面发肿,或生瘾疹,是为湿中生热。治当凉散,不宜温散,亦用柴葛二妙汤。若其人小便不利,在上之湿,难于下趋,又当用柴苓汤利其小便。若脉来细缓无力,小便色白,不时淋滴而多汗,一切利水之药,即不可施。其有身热足寒,时头热面赤,湿热上壅,阳气不能下通于阴,宜用柴胡汤加大黄下之。湿积于下,即为下焦之湿,合用柴苓汤利之矣。若其人恶寒发热,或两尺洪盛,余脉沉细,湿热下壅,阴气不能上通于阳,必用柴葛二妙汤,散其标邪,方可利水。若脉来细缓,小便色白者宜用独活寄生汤,助阳以驱湿,亦不得不用之法也。

人参败毒散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人参 白茯 甘草

寒甚者,加桂枝。无人参,以白术代之。

柴葛二妙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干葛 赤芍 苍术 黄柏

湿热之脉,洪数者多,亦有湿邪壅滞,脉沉细缓者,但问身热内烦,即以此方散之。在上者,去黄柏,加连翘。

加减柴苓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赤茯 泽泻 赤芍 枳壳 苡仁 木瓜

除湿养荣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牛膝 杜仲 木瓜 苡仁 续断 黄芩 石斛 五加皮

加味柴胡汤

柴胡 黄芩 甘草 花粉 白芍 麦冬 山栀 大黄

独活寄生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人参 茯苓 甘草 杜仲 牛膝 续断 秦艽 防风 独活 细辛 肉桂 桑寄生

(按:此方重在助阳以驱湿,小溲清白,脉来尺微寸缓,是其的剂。若湿热未尽者,尤宜三复,庶免抱薪救焚之虞。)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