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疗愈场

第3章 光灵(4)

  到了20世纪40年代,耶鲁大学的神经解剖学家哈罗德·伯尔,针对这种现象做了其他几项研究,而如今已经有许多科学家重做了这类早期研究。伯尔研究、测量生物周围的电场,并特别将蝾螈作为研究对象。他发现,蝾螈具有一种能场,造型就像只成年蝾螈,而且就连未受精卵也都具有这种蓝图。

  伯尔在各式各样的生物周围,也都发现了这种电场,从霉菌到蝾螈和蛙类,甚至连人类都包括在内。电场的改变和多种现象,包括成长、睡眠、再生、光、水、暴风雨、癌症滋长,甚至月亮盈缺,都有关联。他针对植物幼苗做了实验,结果他所发现的电场和发育后期的成熟植物电场相似。

  20世纪20年代初期还有一项有趣的实验,是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员埃尔默·伦德做的,他主要是研究水螅。水螅是一种细小的水生动物,拥有多达12个头,而且每个头都具有再生能力。伦德(以及后来的其他人士)发现,将极微弱的电流通过水螅的身体便可以控制再生作用。他使用了较强的电流,超过这种生物本身的电力,结果原本应该长出尾巴的部位长出了一个头。20世纪50年代,马什和毕姆斯进行了几项研究,他们发现,只要电压够高,就连扁虫也会开始重组——头部会变成尾部,反之亦然。然而,还有其他研究也证明,若是选取非常幼小的胚胎,把神经系统切断,嫁接到另一个健全的胚胎身上,结果它还是会存活下来,就像是连体双胞胎,贴着健全胚胎的背部存活。另外,也有几项实验证明,将微弱电流通过蝾螈的身体,还能逆转其再生过程。

  整形外科医师罗伯特·贝克尔的研究焦点,主要是试图刺激或加速人类和动物的再生进程。不过,他也在《骨头和关节外科期刊》发表了许多实验报告,显示腿部被截除的蝾螈等动物,残肢部位会出现电荷改变,而且这种电压攀升现象会持续到新的肢体长出为止。

  许多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都发展出一种观念,认为辐射波和振荡波让细胞同步分裂,也促使染色体指令传遍全身。这其中最有名的,或许就数利物浦大学的赫伯特·弗勒利希。他曾经荣获众人艳羡的普朗克奖章,还荣获德国物理学会年度奖,表彰他投身物理研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弗勒利希很早就引进一个观念,认为有某种集体振动促成蛋白质彼此合作,协力执行DNA和细胞内蛋白质的指令。他甚至还预测,蛋白质内部所发生的这种振动,能够在紧贴细胞膜内侧的部位产生某些频率(如今称为“弗勒利希频率”)。小规模蛋白质作用应该就是以波的交流方式来完成,氨基酸的作用就是一例,而且波的交流也应该可以当作蛋白质与整体系统同步活动的好的运作方式。

  弗勒利希本人还完成若干研究,证明一旦能量达到某个门槛,分子就会开始和谐振动,直至全都达到某种高度相干的层级为止。一旦分子达到这种同调态(相干态),便具有若干量子力学特性,包括非定域性。这时它们便能够协同运作。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物理学家雷纳托·诺比利投入实验,搜集动物组织发出电磁频率的相关证据。他做实验时发现,细胞内液带有电流,也能产生波图样,而且结果和侦测脑皮质与头皮所得的脑电图(EEG)读数相符,波图样两相一致。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阿尔伯特·森特—哲尔吉提出假设,认为蛋白质细胞的作用就像半导体,能够储存电子能量,并将能量转换为信息向外传播。

  然而,这些研究多半都被人忽略,古维奇的初期研究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大半是由于设备不够灵敏,在波普的机器发明之前,没有仪器能够测量这种纤细的光粒子。此外,由于荷尔蒙的发现,加上生物化学初创,于是在20世纪中期,凡是涉及运用辐射来做细胞沟通的理念,最后全都被摆到一旁,当时一味认为这一切都能以荷尔蒙或化学反应来解释。

  神秘光子流

  等到波普制成光机器时,他在DNA辐射理论界可谓是孤立无援。不过他坚持投入,加紧从事实验,对这种神秘光的特性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他进一步发现,一切生物——从最基本的动物、植物到极端繁复的人类——全都不断射出光子流,发射的电子数从几颗到几百颗都有。发射的光子数和生物的演化等级地位似乎有连带关系:生物愈复杂,发射的光子数愈少。原始的动物、植物,每秒每平方厘米的光子发射数量往往可以达到100颗,波长为200~800纳米,相当于非常高频的电磁波,明显落在可见光区间,就人类而言,以相同的面积、时间和频率而论,发射数量只有十颗。他还发现了另一种古怪现象,当光线照射于活细胞,这时细胞便会吸光,然后延迟一阵子,接着才发出强光——这种过程称为“延迟发光”。波普推测这可能是种矫正设计,有生命系统必须维持微妙的光均衡。就这个例子来说,当生物接受太多光照轰击,便会将额外部分排除。

  世界上很少有地方是完全漆黑的。只有遮蔽包裹才算得上是漆黑,里面只剩下几颗光子。波普就拥有一处全封闭包裹,那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房间,里面每分钟只能检测到极少的光子。这是唯一适用于度量人类光的实验室。他开始以几名学生作为对象,研究他们的生物光子发射模式。他要其中一名实验者(27岁的年轻健康女性)每天都坐在室内,为期9个月,并由他检测她手部和前额小范围的光子读数。波普分析所得资料后,其结果让他大感惊讶。他发现光发射是遵循一套模式——呈现7、14、32、80和270天的生物节奏,这些日子的发射作用完全一致,甚至在一年之后依旧不变。左右两手的发射情况也有关联,倘若从右手射出的光子数增加,则左手的发射数量同样也会增加。就次原子层级而言,两手是以同相波动。谈到光,右手知道左手在做什么。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