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也就是最后的一章了,估计我们这个星期之内整个《道德经》都会讲好的,时间还是真的挺快。老子前边讲了“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人家提出这么个问题。
今天讲“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这话我们一点儿点儿来学。“是以圣人执左契”,也有帛书甲本写的是“右契”,“契”是契约的“契”,“契约”的字就是这么来的,古代我们两边定了合约以后写出来,把中间分开,左右各一份,一人拿着一头,比如说欠条,中间撕开,一人拿着一条,将来还债时候,两个往一起一对,这就对上了。到底“圣人执左契”还是“右契”?这里边学者有争论,只有帛书甲本写的是“右契”,其他所有版本都写的“左契”,有学者认为“右契”是对的,“右契”是高贵的一面,给债权人的。“左契”是给欠债那个人的。这种说法对不对?我们不去更多探讨,因为不影响我们理解的意思,这些学者们继续研究去,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执左契”对,因为在古代很多文献里边,出现过“右契”和“左契”的名词,基本上我看到都是主法令者去藏左契、左券,所以我觉得“左契”应该是债权人的,不影响我们这个意思。
大家看“是以圣人执左契”,意思就是圣人、有“道”的领导者,拿着债权的券,比如说老百姓欠了税、欠了钱,因为某些事欠了钱,“而不以责于人”,而不用它责人,去求责、问责,去赶快索取,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有“道”的领导者,只有有债权的券,但却不向老百姓去责求债务,赶快还给我,不这样。有德之人,他说“故有德司契”,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德的圣人掌管着债务、契约,拿契约在手里,但不去责怪人们,“无德司彻”的“彻”当税讲,税务的“税”,没有德行就不断地加收税务,不断地向老百姓多收钱。老子讲这么一句话,很有意思。
我们看完了,不禁要思考老子到底想说什么?有债务了,你欠钱了就要还钱,有税了,这么多税,你该交就要交,老子为什么要说,我拿着债权的证据,可是不去要,还是有“道”之人,该交什么税,他故意放松点,拿着券不求这个税,老子的意思好像不断地去求税,收税的人反而是无德之人,为什么会如此?这几句话,我们可以做很多层面的理解,我们一点儿点儿讲。首先,老子说的在我们生活中也可以应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话,“得饶人处且饶人”,虽然你占理了,虽然别人欠了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你能够饶过就饶过,放松一些,你就是占了便宜也没什么好处,没什么大意思,这话怎么理解?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讲的是我母亲的故事,有助于大家来理解这句话。我们家曾经住过一段这样的房子,一楼可以种点儿花什么的,因为担心安全问题,我们就装了监控,因为我有搞电脑的朋友,说现在装几个摄像头,家里就安全了,因为一楼怕不安全,可以装几个摄像头。起初,我觉得这东西没必要,后来一想,确实老人住,怕他们担心,所以就装了,装完真发生一件事。有一天早晨,我母亲出来锻炼身体,一出门,我母亲愣住了,因为前几天刚买的花没了,这花我记得很清楚,是我花200多块钱给我母亲买的,买了几盆花,其中这盆花200块钱,放到外边,这花就没了,奇怪了,前两天还在呢。于是,我母亲就开始看摄像头录下来的回放,因为这跟手机是连着的,可以看,结果我母亲一看大吃一惊,就在头一天晚上,邻居家有一位老大妈80来岁,在晚上九点多钟,老大妈来到我们家的边上,围着花转了两圈走了,将近十点的时间来,老大妈把花盆抱起来,我觉得那真是要体力,不容易的,您想这盆花我抱可能都要出汗的,老大妈80来岁抱走了。
我母亲一看视频里边录得清清楚楚,她就是不知道我们家有摄像头,录得清清楚楚的,她先来一次,围着转两圈,眼睛看着,然后十点钟来给抱走了,这简直让我妈大吃一惊,知道是哪家,隔不远的一家,然后我母亲就出去看去了,结果到这家一看,她已经把花盆砸碎扔了,把花已经种到她们家门口的地里边了。这时候怎么办?其实处理方式要很讲究的,我觉得我妈是个特别节省的人。有一次保姆跟我说,说我妈自己围着卖水果的摊转了好几圈,回来跟保姆说,就想吃这个猕猴桃,她转了好几圈都没舍得买,是个很节省的人。我听说这事都很心酸,老人就是节省,你怎么让她花钱,她就是不花。
可是这盆花她喜欢,当时就说,我就花200块钱给买回来了,我母亲是个如此节省的人,按她的性格,我正常想,应该是上那家交涉一下,我有录像,这么清楚的录像,你给抱走了,就这花,在这放着呢,应该要回来,但是居然没动静。我就观察我母亲怎么处理这事,第二天还没动静,我最后忍不住问我妈,我说你怎么不去要去呢?我妈说了她的想法,我一听比较佩服,我妈是这样想的:你去要的结果是什么?200块钱一盆花,老太太80岁了,她一看录像,把她偷东西录下来,面子下不来了,这一下高血压上来了,心脏病再犯了,再出问题了,这样两家就会结仇的,这事她不会感恩你的,这种结仇,老子前边讲的“和大怨,必有余怨”,你再怎么处理,再怎么跟她好,结果还会有怨恨在里边的,这种怨恨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这么处理看似痛快,你拿我你是犯错误了,这东西就该归我的,我就给它要回来,可是你要考虑到对方人,80来岁了容易出问题,我妈妈从搞医的角度考虑得非常的仔细,尽管我母亲喜欢这盆花,但是她能做一个放弃,我觉得这真的让我佩服的,但如果你不讲这事,她不知道,她还继续犯错,反而是纵容她了。我妈采取了另外一个措施,在邻里聊天的时候,看到老太太离得不远不近的,还不是当她面讲,能听到的时候,我母亲跟别人聊天说,我们家安摄像头了,摄像头安上以后还是比较安全的,可以监控到周围的环境,这么提一句,老太太心里边应该是明白一些了,但是没破她面子,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她们家也没把这花还回来,但是也没有再来偷花了。
我觉得这事处理得非常好。一方面,制止了她进一步偷花的行为,让她心里边这种犯错的念头得以被扼杀,她突然觉得这被人看到多么丢人,警醒了。人有善的一面,每个人心里都有良知,会把恶的一面给抑制住,所以我母亲一讲这监控的问题,她心里边一警醒,这上边有东西在看着你,这不行,犯错让人知道,她会收敛的,这是第一。另一方面,没有因为当面揭穿她,让80岁老人面子下不来,导致身体出什么问题,结果没有出现更大的遗憾或者怨恨,这么处理问题就是非常非常得当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这么处理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现在我能讲出来这事,因为这是过去很久的事了,当时在那住的人也已经都散了,我才讲出来。通过这件事,我是特别佩服我母亲的,我给我母亲在这件事处理上点个大大的赞。老人确实有她的智慧,她处理问题处理得非常好。我再读《道德经》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我心里边在来回地想,什么样的例子最合适,其实很多人会反对这句话,明明她欠我钱就该还,明明她伤害我了,我就一定要报复她,这是大家的想法。可是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想一下,是不是会留下怨恨?是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有没有让大家朝着前边走、让大家走得更好的方案?老子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像我母亲这样的例子就比较合适。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也比较多,比如说教育孩子,有的时候孩子犯错就一定要责罚?好像是我们大人有这个权力,我们站在道德高地上,我们有处罚、奖惩的权力,可是真的一定要责罚吗?我有一位朋友给我讲他小时候的事,在农村上别人家地里掰苞米、偷苞米,小孩有时淘起气来真的挺坏的,他不一定非得为了吃,有时候故意去捣乱,结果被邻居家大叔给逮着了,逮着了以后,他就想这一通肯定是暴打,因为过去庄稼人很看重地里边的粮食,结果让他过来,他乖乖地跟着过去,结果跟他过去以后,发现大叔正在烤苞米呢,就给他烤点苞米,吃点苞米,是不饿了?先吃点儿再说吧!结果他很香地吃苞米,他一边吃,心里边一边开始惭愧了,结果大叔跟他说是不是饿了?你这样,以后饿直接过来找我,我给你烤点儿吃,别到地里去乱踩了,吃饱了你回去吧,他本来是期待一顿暴打的,结果反而人家给他吃点玉米,告诉他以后饿了上这来吃就行了,别上地里乱踩。他说从那以后,他再也不上人家地里去捣乱了。
这种处理方式,就比那种暴打、责罚要好很多,这就是老子《道德经》里边讲的重要的思想,当负能量来的时候,我以正能量回馈它,我不要以负来对负,我们俩对起来,不要这样,要报怨以德,这是老子讲的重要思想。我觉得明白这道理,在生活中你再去体察,你会发现很多处理问题的方式,一定还有更好的角度。
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感恩大家一年多的收听,我们明天不见不散!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