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道德经文字版-罗大伦

第八十一章 第1讲道理你都懂,就是没做到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道德经》的第八十章。讲到八十章这儿我们就知道,一共就八十一章,应该还有几天的时间,我们这《道德经》就全部讲好了,非常感谢大家一年多的支持,这话我说了很多遍,确实如此。这一年多里边,我们一点儿点儿学习,一点儿点儿进步,每个人心态都有了改变,包括我自己心态也有所改变,像这样的学习我觉得非常好,非常感谢现在这个时代,感谢互联网时代,您说以前这种学习不可能,哪有一个书院能够一万多人一起收听呢?不可能的,现在就我们“大伦书院”里边,每天大约有一万人左右,还有喜马拉雅大家也在收听,这是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学习的便利,有这种便利如果我们不学习,那可惜了,所以我们好好利用这种平台,以后多多学习,希望能促成我们大家共同的提升。

今天接着讲第八十章,老子前边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说这水它柔弱,实际是最坚强的,我们有人会认为老子这一直在讲水,其实老子在打比方,不是说真的谈物理,谈水的物理特性,不是上物理课,老子只是拿这打比方,讲人生的两种态度。一种是争夺之心,另外一种像水一样为大家付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你看它的状态多好,滋养众生,我却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这种不争的状态,老子说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所以老子讲了两种人生态度。

今天接着讲这话,老子说“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这几句话我们一点儿点儿品味一下。老子说“柔之胜刚”,柔弱最后一定会把刚强战胜,什么意思?不是说人不需要坚强,人坚强是错的,不对,老子讲的是人生两种态度。所谓的“柔”是指那种付出,不在意自己利益,不争夺,为大家付出,发出善念。你看似这人很柔弱,发出的都是善念,他怎么不为自己争取?这人太柔弱、太软弱了,其实柔弱是一种人生态度。这“刚”是一种人生争夺的态度,是一种强硬的态度,所以老子讲的是人生两种态度,做每一件事做事你可能会有两种态度,泾渭分明。刚强这个为自己争取,我强硬,为自己去夺取,看似很刚强。可是老子认为柔弱这个最终一定会战胜刚强这个,要比这个强,两者境界不是在一个境界上。接着讲“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弱会把强的战胜,这讲的都是两种态度。

接着老子说“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这样类似的语句在《道德经》里出现过,大家记得吧?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大家都不愿意去知道,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做。同样的话“莫之能行也”,一样的话。这两者稍微有点儿区别,前边老子说过“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说人不能知道,我的道理如此简单,可是大家不知道,这里讲“而天下莫弗知也”,天下都知道,没有人不知道,你看稍微有点儿区别,实际讲的是一个意思,讲的是这种道理很简单很简单,前边是讲大家的意愿,大家不愿意去知道,不愿意更多了解,不愿意去学习。

就好比我们说讲《道德经》,你给有的朋友推荐,什么《道德经》,我学那干吗,他不愿意知道,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生的大道,但是放到他边上他也不愿意知道,我这上班忙、挣钱忙的都没精力,我学那干吗?你看这是不能知道,可是这道理真的要告诉他了,其实就这么简单,无我利他,“天下莫弗知也”,他其实都知道,为大家做好事,不考虑自己利益,这道理他是知道的,所以老子说“天下莫弗知也”,一个是不愿意知道,一个是他一旦了解也知道这么回事,结果是“而莫之能行也”,这是最关键的,他不愿意去做啊,老子说这种道理大家一方面不愿意知道,一旦知道了也都知道,可是不愿意去做。

为什么不愿意去做?这我要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这种人生柔弱胜刚强?我们为大家做事,放下自己,这种态度一定比那种刚强要争取的好呢?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去执行呢?因为我们大脑里边,我又讲到生理了,我讲国学有个角度从生理来讲,我们大脑里边有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动物性,为自己捞取,不断获取,争夺,这是强硬的一面,这是动物在动物界生存、在自然界生存比较必须要去磨炼的,因为你不抢可能就没吃的了,所以经过大自然不断的淘汰,最后磨炼出动物性非常强,获取、弱肉强食,我要抢,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们人早已经脱离了动物性,已经成为一种高级动物了,我们建立了社会,你说哪个动物建立我们这么多楼,有这么多汽车,有这么多飞机在天上飞,没有那么多动物。只有人脱离了动物界,建造了这么好的工具,建立了社会,大家在一起生活,这时候我们需要协调,所以人建立起来了另外一部分内容,关爱、公平、忠诚等等道德要素,这是我们人类特别强大的一部分功能。

我们大脑里边有这两部分功能,生下来以后这两部分功能一起发育,就是随着你的大脑的发育它一起在生长,我们所做的教育就是启发你心中善良的一面,抑制你心中的恶的一面,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有善的一面,“人之初,性本恶”,也是对的,有恶的一面。我们如果没有正常的教育,你恶的一面就会爆发出来。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这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教育,有自发的冒出来很多坏主意,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这小孩脑子里会有很多坏的主意。比如我们小时候坏啊,“文革”末期没有这方面教育,当时好多都是平房,我们等大人上午上班了,我们这些小孩就在平房那个院门口,当年没有水泥道、柏油路,没有这些东西,全是土道,我们就拿锹挖陷阱,挖一个一尺见方的陷阱,里边放上点玻璃茬,你看多坏啊,用雪糕棒,当年就是冰棍棒,纵横交错给它支上、盖上,上面铺上雪糕纸,再拿干土覆盖在上面,看着跟平时一样,一家家给人挖,挖好以后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们看昨天谁家的陷阱被踩了,一旦发现有陷阱被踩了,我们就会哈哈大笑,觉得太开心了,你看中我们的计了。

您说这小孩,我现在就回想那时候多坏啊,我们的心里,要检讨,一想起来都很内疚,为什么这么坏?跟哪学的?挖陷阱给人家?这是没有经过正常教育,你心里就会有各种坏主意往外冒。在当年这抢东西也是经常发生的,大孩子抢小孩子,比如说当年戴军帽,解放军的帽子,那是特别时髦的,大人小孩都戴时髦的帽子,一个绿色的帽子前面一个红五星。当年有的孩子没有这帽子就抢,经常我们小朋友走到上学路上,大孩子往那一站,“站住,把帽子拿来”,就抢走了,您说当时谁教他这些坏东西呢?这是动物本能,就要抢,没有教育让你向善的方向走的话,你的恶就会爆发出来,这是很可怕的。

当我们长大了,进入社会以后,如果没有善良的教育,我们就会觉得争夺是我们最大的、最该做的事,必须去抢,多抢东西,我去竞争,超过一些人,所以在竞争过程中就会有各种手段。比如下班了我把你的电脑格式化了,让你的资料全没了,我业绩就上来了等等。我给你设个陷阱,让领导们说你几句坏话,我让领导对你的印象坏一点儿,这种叫争夺,互相攻击的一面会出来,这就是我们人本能的大脑里边有动物性的一面,如果没有经过正常的教育,特别好、善良的教育的话,人们就会更多的在动物的层面去思考,这时候你让他发出善念来为大家做好事,大家觉得那不是傻嘛,凭什么,我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这不是傻嘛。在动物层面看问题,他的层次很低的,他看不到未来整个社会是怎么样的,看不到你整个人生会有什么结果,他只是看眼前的。大家如果动物性占了主导方向的话,大家就不愿意去按照“道”的原则去做事。

所以老子说“莫之能行也”,道理谁都知道,可是大家不愿意去做,因为他动物性占了特别主要的一个位置,所以大家知道教育非常关键,学习非常关键,学习就是学那种善良的观念,学习培养善良的观念。比如说我们老子《道德经》讲的是“道”,是告诉你原理,原理你清楚了,你就知道整个人世间是这么运行的,大家听了一年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这么运行的,您放下自己为大家做好事,帮助大家,大家感恩你,回馈您能量,我们一起更幸福了,这是“道”的原则,人世间就这么运行的,因为可以将心比心,每个人心都肉长的,没有天生的恶人,老子把“道”的原理讲的很清楚。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就是讲具体怎么培养你心中的道德要素的,所以我的观点非常清楚,什么儒释道这些内容并不是学问,我觉得不要当做学问去研究,就哪个字怎么怎么样我天天辩论,不要这样,它实际是一种工具,就是启发人心中善念、抑制恶念的一种工具,老子《道德经》是把“道”的原理讲清楚了,儒家讲你该怎么去做,所以一个讲原理,一个讲外边怎么做,我经常碰到儒家、道家互相打架,我都觉得是很遗憾的,因为实际大家讲的是一件事,一个讲原理,一个讲外边怎么做而已,道家是告诉你这个世界的法则、规律什么样,儒家讲你怎么做,仁、义、礼、智、信,就是培养人心中善一面的道德要素的。

比如说孟子,孟子所讲的所有的内容全部都是启发你善念的,讲仁者无敌这种概念,仁慈的人无敌,什么是无敌?什么是仁者无敌?不是仁慈的人打谁都能打赢,而是仁慈的人大家不愿意与你为敌,都愿意来成就你,孟子就是这么一个思想。

孔子讲的就是一个“仁”字,仁义的“仁”,核心思想就是仁爱,这仁爱就是关爱,怎么去为大家做好事,帮助大家,这就是具体修炼的方法。

而儒家的另外一位大师荀子,荀子讲人生性是恶的,性恶论,那性恶讲的对不对?对呀,你人生下来就有恶,所以荀子主张抑制你的恶念。

您看,这道、德、法三个层面,人家各有不同,这荀子的学生们后来很多进入了法家,建立了法家,为什么?道、德、法三个层面,最后抑制恶念要靠“法”,孟子是启发你心中善念,荀子讲去抑制你的恶念,各有分工,所以整个儒释道,如果大家明白“道”以后再往下一看,豁然贯通,人家只不过是各有分工而已,所以真正学完《道德经》以后,再学儒家,一看就豁然贯通,明白了,原来如此啊。

我之前讲《弟子规》的时候很多人反对,一看完了觉得跟我辩论,凭什么对他好,这样不理解,听完《道德经》以后,我们再讲《弟子规》,《弟子规》其实就是从儒家经典里边摘取出来的一些小的内容,具体涉及到我们生活一些规范的内容,以前可能不理解,明白《道德经》以后再一看,原来如此,豁然贯通了。所以我经常感慨,我们这社会是需要国学教育的,需要提升善念的,但是这里边是有方法的,要按照道、德、法这个顺序来讲,否则你单讲“法”大家不理解,单讲“德”甚至都不理解。天天骂孔子,儒家培养奴性等等,其实你明白“道”以后再一看,原来你为大家去付出不是奴性,不是柔弱、软弱等等,而是真正的做人之道啊。

今天老子讲的“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讲的是我们人的动物性太强了,老子并不是希望我们就永远不去做,我们要克服动物性,尽量走向更高的层次。

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儿,感恩大家一年多的收听,希望大家多多留言,因为这章讲完就剩最后一章了,明天这个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