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科证治全书

前阴证治

(计二十二证)

●筋脉

前阴(即阴器,男女同),足太阴脾筋、足阳明胃筋聚阴器,足厥阴肝筋脉结阴器络诸筋。

毛际,(小腹下,横骨间,丛毛之际也。)宗筋会于毛际,足阳明胃筋脉入毛际,足少阳胆脉绕毛际。

●跨马痈

生肾囊之旁,大腿根里夹缝中,肿如鹅卵,陨坠壅重,赤色焮痛。初宜服仙方活命饮消之,溃后,用托毒散、犀黄丸愈之。如初起患白色而硬,则名冬瓜疽,当按阴疽则例治法。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内托散(通用三十八)

●便毒(一名血疝)

便毒者,言于不便之处为患也。按便毒生小腹下,腿根上折纹缝中,即横痃之部位。古书无横痃之名,故称横痃为便毒,且谓因交感不洁,遭淫毒而患者最多,每每先起下疳,下疳未已,便毒继之,斯言诚是也。然既称横痃,又名便毒,二者证治迥殊,何堪混同?以治法论之,初起色红,焮热肿痛,大小便秘涩者,此湿热秽毒所发,则为便毒。用三黄丸,每日热陈酒送服,醉取汗,或兼龙胆泻肝汤,早晚轮服即消而愈。如初起一核,形微长如蛤,色白不红,坚硬木痛者,乃劳损虚弱之证,则为横痃。当按腹部横痃治法,或有兼下疳、杨梅而发者,亦属虚损所致,须二证皆宜之药,除犀黄丸外,别无他法。日令服之,自可痊愈。

鱼口即斯证溃后之别名也,因生小腹下大腿根缝中,其疮口渐大,身立则口必合,身屈则口必张,形如鱼口开合之状,故有鱼口之名,最难敛口。当问其初起色红色白,按法治之,兼服补益气血之剂,以冀侥幸。

三黄丸(通用四十九)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悬痈(一名骑马痈,一名老鼠偷粪)

生肛门前阴根近后阴两相交界之处。初起细粒,渐如莲子,数日大如桃李。其色红焮痛者,急用生甘草、熟军各三钱,酒煎空心服一剂,即愈。如成脓,则用醒消丸,既溃,兼以国老煎,轮服,以速敛为贵。其色白坚硬者,用小金丹消之,如溃,兼以鹿角胶三钱,清晨酒化下,每日轮服。或用温补气血之剂,同小金丹早晚轮服亦妙,至愈乃止。斯证溃后,一经走泄,即生管成漏,大小便从此浸出,血脉沥尽而死。证同怯损,诸漏可治,独此不能治,治则漏管愈大,遂成海底漏。

悬痈多有由忍精提气而成,所谓欲泄不泄,化为脓血是也,最难疗治,以其部位皮肉与他处不同,盖他处皮肉,或横生或直生,俱易合口,而悬痈之处,横中有直,直中有横,一有损伤,不易收功。初起色赤焮痛者,用逐邪至神丹:银花四两,蒲公英二两,人参一两,生甘草一两,当归一两,大黄五钱,天花粉二钱,水煎服,一剂消毒,二剂全愈。溃者三剂可以收功。此方用银花、蒲公英佐之参、归,又用大黄五钱攻逐,虚人似乎非宜。初起毒正盛,乘其初起之时,正气未衰,补而兼泻之药,方为得宜。倘因循失治,或畏缩不前,及至流脓出血,正气萧索,始用参、芪补气,往往用至数斤,尚不能复原,何不早用补药于化毒之中,正气无伤,毒又解散矣。

国老煎

粉甘草(一两,截断,用涧内水浸润,慢火炙透)

上一味细剉,用无灰酒煎服。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囊痈

阴囊红肿,焮热疼痛,乃肝脾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加泽泻主之。如溃,则按后囊脱治法。

●子痈

肾子作痛,下坠不能升上,外现红色者,子痈也。或左或右,故俗名偏坠,迟则溃烂莫治,当其未成脓时,用枸橘汤一服可愈。小儿偏坠,肾囊子或一个大,一个小,用香薷、厚朴、枳壳(姜汁炒)、木通、扁豆、生姜、甘草、车前叶煎服,或用万年青根五寸,去黑皮捣碎,白酒煎服,不吃渣,即愈。

枸橘汤

枸橘(全个) 川楝子 秦艽 陈皮 赤芍 生甘草 防风 泽泻(各三钱)

上水煎,食前顿服。(按此方当加柴胡一钱五分为妥,热痛者,更加栀仁一钱,或黄芩一钱。)

●囊脱

阴囊生毒破烂,肾子落出,臭气难闻。外用紫苏煎汤日洗,更取紫苏连梗叶为末日敷,以青荷叶裹之,内服黄连五分,黄芩、归尾、连翘、木通各一钱五分,甘草一钱,煎服。俟其烂孔收小,肌色红白,服归芍地黄汤,敷生肌药收功。

肾子烂出,老杉木烧灰存性,苏叶末,各等分,研细末敷上,仍以苏叶包之。

肾囊肿如琉璃灯样,用塘内水上无根浮萍,以筛盛之,下用水一盆,置筛于盆上,烈日晒干为末,每服二三钱即消肿痛。如用锅焙,万不能干。

归芍地黄汤(通用三十七)

●肾囊风(一名绣球风)

肾囊燥痒,系膀胱风热。用合掌散,以右手中指蘸满香油粘药涂入左手心,合掌磨擦数次,只有药气,不见药形为度。将两掌搓擦患处,每日早晚擦二三次,三日即愈。再擦三四日,不发。

有湿热抓破成疮者,则用黄丹、枯矾、生牡蛎等分,为末,擦散即愈。或以蛇床子同白矾煎汤洗之,亦愈。

合掌散

硫黄(一两) 铁锈(一钱二分) 红砒(五分)

上共研极细如面,取葱汁调和涂入大碗内,勿使厚薄,以碗复于瓦上,取艾置碗下熏之,待熏至药干,敲药碗,声同空碗无异为度,取药再研极细,听用。

●膀胱气

阴囊肿大如斗,阴茎缩内,小便不快,此肾虚受邪,五苓散加葱白、茴香盐主之。外取生蔓菁根(即诸葛菜根)捣敷,奇效。

五苓散

猪苓(一钱,去黑皮) 茯苓(一钱) 白术(一钱二分) 泽泻(一钱) 肉桂(五分)

上水煎服,或为细末,开水调服。

又方

用蛇床子为末,鸡子黄调敷。

●阴头痈

阴头紫肿疼痛,名阴头痈。用鳖甲煅为末,鸡子清调敷。

●下疳疮

下疳一证,属肝、肾、督三经之病,诸书分下疳(生马口下)、蛀疳(生玉茎上)、袖口疳(茎上生疮,外皮肿胀包裹)、蜡烛笑(疳久遍溃)、鸡膯疳(痛引睾丸,阴囊重坠)、瘙疳(痛而多痒,溃而不深,形如烂杏)、旋根疳(马口旁有孔如棕眼,眼内作痒,捻之有微脓出)、杨梅疳(生杨梅疮时,误用熏擦等药,以致腐烂如臼)、杨梅内疳(生杨梅疮时,服轻粉、水银打成劫药,以致便溺尿管内刺痛。)等名,其治不离乎内因外因两法。内因者,由欲火猖动,不能发泄,致败精湿热留滞为患,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主之,外敷螵蛸散,湿热既清,其疮自愈,无足虑也。外因者,由娼妇阴器瘀浊未净,辄与交媾,致淫精邪毒,感触精宫为患,最不易愈。如治得法,亦必发出便毒秽疮下疳,以泄其毒始愈。宜服龙胆泻肝汤、三黄丸。疼痛难忍者,用圣灵丹五分,数服奏功。倘溃烂日久,真阴亏损,须禁用苦寒,惟用三黄丸、六味地黄汤,早晚轮服为妙,外以忍冬、生甘草各一两,赤皮葱三茎,槐枝六十寸煎汤,日洗二次,螵蛸散敷之。

近录槐花蕊一方,治疳甚效,不拘内因外因,凡毒轻者宜用之。景岳先生云,尝治一少年,因触秽毒,遂患下疳。始溃龟头,敷治不效,随从马口延入尿管,以渐而深,直至肛门,逐节肿痛,形如鱼骨,每过夜则脓结马口,胀不得出,润而通之,则先脓后尿,敷洗皆不能及,甚为危惧。余曾遇一山叟,传得槐花蕊方,因以治之,不十日而茎根渐愈,半月则内达外退,至马口而全愈。疳愈后,即现些微广疮,复与五加皮饮,十余剂而全愈。

毒结龟头生疳,往往有腐烂连龟身烂落者,世人多以外敷药治之。虽外药不可少,然不先治其内,遽用外药以止遏,不啻如石压卵也。先用毒神散:黄柏三钱,茯苓一两,生甘草三钱,炒山栀三钱,肉桂一钱,水煎服四剂。则内证火毒,从小便出,疼痛稍止,然后用生势丹敷之。

炒黄柏三两,儿茶一两,冰片三分,生草一两,大黄三钱,乳香一钱,没药一钱,麝香三分,丹砂一钱,各为极细末,和匀掺之。

掺上即止痛,逢湿即渗,不数日脓尽血干,肉筋再长如旧,一月全愈,但不能再长龟头也。愈后须补气血,用十全大补汤,服数十剂,则外势仍然伸缩,尚可种子。

有疳疮初发,多先病鱼口,苟不急治,必遍身生疮,迁延岁月,腐烂身体,多不可救,故必须早治为妙。治法宜于补中药内加消毒药,则毒尽出,不致身体亏损。

方用人参一两,生芪一两,当归一两,远志三钱,生草三钱,银花一两,大黄一两,石膏一两,柴胡二钱,白术一两,天花粉三钱,水煎服。

一剂而大便泻出恶物,臭秽不堪,恐外人传染,须掘土埋之。再服二剂,恶秽尽泄,不留于肠胃矣。后去大黄、石膏,加土茯苓二两同煎,再四剂,则一身上下与头面之间,必有隐隐疮影,现于皮肤之内。再服二剂,疮影渐消,再服二剂全愈,永不发矣。此方用大黄以泄其毒,石膏以消其毒,甘草、银花以化其毒,柴胡、天花粉以散其毒,更助以大补血之药,此方余亲试而取效也。倘病人阴虚阳燥,方中可加熟地数两,或加元参一两亦可,余药不可乱加也。

下疳,明矾、皂矾各等分为末,装一大五倍子内,烧灰存性,研细末,再加冰片三分,儿茶少许,先用甘草水洗净,然后搽之,百发百中。橄榄核烧灰,敷下疳良。

下疳阴痒,生甘草煎汤熏洗,用海螵蛸散搽之。

又方,鳖甲为末,鸡子清调敷。

附方(存验)

生甘草

上一味研细末,蜜调,涂疳疮神效。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三黄丸(通用四十九) 六味地黄汤(通用四十三)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槐花蕊(通用四十二) 螵蛸散(通用六十八) 圣灵丹(见杨梅结毒)

●猴子疳

是证小儿多得之,从肛门或阴囊边红晕烂起,渐至皮肤,不结靥,或眼梢口旁亦红,若不早治,必至烂死。此证切忌洗浴,只用软棉帛蘸甘草汤拭净用药,虽延蔓遍身,可保立愈。此方已屡试见效矣。

绿豆粉(一两) 轻粉(一钱五分) 漂砂(一钱) 冰片(一分或二三分)

为极细末,将金汁调,鹅毛蘸敷上。如无金汁,雪水亦可,或甘草、灯心汤亦可。一方轻粉用二钱,加牛黄一分,内再服退毒散,乳母亦宜。药戥分增减,谅精神强弱服之。

黄连 银花 连翘 甘草 赤芍 当归 牛膝 桔梗 黑山栀 薄荷 木通(等分)

用新汲水煎,滓再煎,食远服。

●小儿茎肿

小儿茎肿,茎即阳物。如肿痛,用黄连、木通各一钱,煎服即愈。

●膀胱气痛

膀胱气痛,凡小儿小肠气痛与膀胱气痛,皆在脐下气海两边,筋肿到肾囊边,痛不可忍。治用川楝子、橘核、小茴香、荔枝核,俱焙炒为末,白酒热调三四钱服之,不数服即愈。

●阴虱疮(一名八脚虫)

前阴毛际内,由欲后失洗不洁,抟滞生虫起疙瘩,或红或白,瘙痒难忍。用百部浸烧酒频擦之即愈,或以生白果仁擦之亦效。如毛内如豆、如饼发痒,结如蜡皮者,杨梅毒也,当按杨梅疮治法。

●强中(一名肾漏,一名妒精)

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止,痛如针刺,乃肾滞漏疾也。用韭菜子、破故纸各一两,炒为末,每六钱,水一碗,煎半,服,接服大剂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通用四十三)

●阴挺

阴户中突出如菌芝,或挺出数寸。此因胞络伤损,或分娩过劳,或热郁下坠。治当升补元气为主,补中益气汤、加味逍遥散,早晚轮服,外用生猪脂调藜芦末涂之。

●阴肿(一名蚌疽)

阴肿,阴户忽然肿而疼痛,由肝脾伤损,湿热下注。肝伤而翻突,如饼如鸡冠,或溃烂,四物汤加柴胡、山栀、丹皮、胆草主之。脾伤则闷肿坠痛,补中益气汤加丹皮、山栀主之。外用甘菊苗叶,不拘多少捣烂,以滚水淋汁熏浸洗之。

四物汤(通用二十三)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阴痒(一名阴蚀,一名阴䘌)

阴痒,三虫在肠胃,因脏虚蚀阴,微则痒,甚则痛,或外生疙瘩,或脓水淋漓,宜用加味逍遥散加槐实、白蔹,外用蛇床子一两,白矾五钱,煎汤淋洗,用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用鸡肝纳阴中。

此证亦有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而痒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芍药。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阴脱

阴户开不闭,痒痛出水,由肾元不固,阴分有火,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如产后得者,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醋炒白芍,外俱用荆芥、枳壳、诃子、五倍子各一两,煎汤熏洗。

●阴冷

妇女阴冷,有寒证、有热证。寒由阳虚,热由湿热。湿热者,必小便涩数黄赤,大便燥结烦渴,加味逍遥散主之。阳虚者,必小便清利,腹中冷或痛,畏寒,八味地黄汤主之。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八味地黄汤(通用四十五)

●阴㿗(俗名㿗葫芦)

阴㿗,即妇人子宫脱出,乃气虚下陷,小便先似有堵塞之意,因而努力久之,随努而下。须令稳婆扶正葫芦,患妇仰卧,以枕垫腰,吹嚏药取嚏收之。倘不收,用蓖麻子肉捣烂贴顶,仍如前法仰卧垫腰,吹嚏药收之。既收入,随去蓖麻子肉,令其紧闭阴户,以布帛将两腿并缚,内用补中益气汤倍升麻、黄芪大剂服之。如因产而患者,治法亦同。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阴疝

阴疝,小肠两旁顶起胀疼,系肝肾寒邪,逍遥散加木香、沉香、槟榔主之。

逍遥散(通用十五)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