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幼科折衷

痢疾(附:脱肛)

【总括】

痢名滞下古来言,赤白肠中痛可怜。补涩厚肠须缓用,治之当以痢为先。

【脉法】

《内经》曰:肠癖下血,身热则死,寒则生。肠癖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内经》曰: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又曰: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钱仲阳曰:泻痢黄赤黑,皆热也;泻痢青白,米谷不化,皆冷也。丹溪曰:赤痢属血,自小肠来;白痢属气,自大肠来,皆属湿热之气。如夏秋之间,溽暑时行,此湿热之气,生于外感者也。恣饮酒酪生冷,耽嗜肉食肥甘,此湿热之气,生于内伤者也。内外交感,乃成痢疾。若诸书概以赤为热、白为寒则误矣。其有白痢,得辛热而愈者,亦因素禀虚弱,肠胃虚寒耳。然有手足指冷,时欲饮热为验也。其有赤白兼下者,气血俱病也。下如豆汁色者,湿胜也。如五色之相染,五脏俱受病也。纯血者,热毒入深也。鱼脑色者,脾虚不运,陈积脱滑下凝也。如鼻涕冻胶者,脏腑虚脱滑也。如白脓者,虚坐努圊而出,气受热邪瘀结也。如屋漏水,尘腐色者,元气惫弱之甚也。后重里急,至圊而不能便下,窘迫痛甚,大肠经气滞不通,湿热内甚也。后重里急,初病元气未虚,里急甚者下之,下后余积未清,不可骤补,宜化滞清热荡涤之,直候积尽,方可调补气血。今人不问新久,便行止涩,为害不浅。善治者辨明寒热虚实气血之症,而行汗下清温补涩之法可也。

丹溪曰:泻属脾而痢属肾,先水泻而后脓血者,此脾传肾,贼邪难愈。先脓血而后水泻者,此肾传脾,微邪易愈。

凡久痢用温药止之,然须以陈皮为佐,恐涩则长作痛也。夏秋之间,忽有暴寒,折于暴热,无所发散,客于皮肤之中,发于外则为疟,发于内则为痢,内外俱发则为疟痢耳。

有初病挟外感者,发热恶寒,身首俱痛,此为表症,宜以微汗而解,则痢自止。不止者以柴苓汤和之,不可遽下遽止也。

初得而腹痛窘迫者,此肺金之气郁于大肠之间,实者必推荡之。此通因通用之法,宜大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以下之。下后不止者,以河间芍药汤和之。

下痢赤积,身热腹痛,里急后重者,宜芍药汤调天水散;下痢白积腹痛,里急后重者,用芍药黄连汤调天水散。

血痢久不止者,宜煎四物汤下黄连阿胶丸。有下黑积中常有紫黑色而又痛甚者,此属死血症,宜桃仁承气汤下之。

如受病既久,气血俱伤,故缠绵而赤白兼下,脾胃气陷或经年者,名休息痢,宜阿胶梅连丸。

有积毒之气上冲而呕恶者,清解为主,人参败毒散。

有胃气虚寒而呕恶者,温补为主,附子理中汤。

噤口者,因脾胃湿热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而成不食之症。亦有脾胃虚而不能食者,亦有误服痢药致药毒犯胃而不食者,亦有服温涩药太早,邪气闭遏胃口而不食者。或用石莲肉以通心气,败毒散以散毒邪,山药以补脾胃。果能开胃口而进饮食乎!其毒气上冲者,宜丹溪方,以人参、黄连二味呷之,得一口下咽便好。一方加石莲肉。其脾胃虚者,用仁斋法以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末、陈粳米汤调下。此方有莲肉、山药,胸次一开,自然能食。

有时疫作痢,传染相似,宜推明运气之胜负以治之。所谓胜负者,不越六气之变也。四时疫痢,宜首用败毒散加陈皮、陈仓米,名仓廪汤,随所胜之气加减用之。

河间曰:行血则便脓自愈,和气则后重自除。

《病机要》曰: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宜除湿,脉弦则宜去风。

痢属湿热与食积,芩连白芍皆入此。木香枳壳佐槟榔,主方便用甘草炙。腹痛当归缩砂仁,后重生芍炒滑石。红入桃仁芎与归,白增炒滑茯苓术。初起欲下倍大黄,食积山楂加枳实。如力倦气少恶食,此为挟虚症,宜用白术归身尾,甚者加人参、陈皮补之,虚回而痢自止。

腹痛因肺金之气郁在大肠,实则可下,虚则桔梗发之。有积毒之气上冲而呕恶者,清解为主,人参败毒散。有胃气虚寒而呕恶者,温补为主,附子理中汤。

夫痢虽有赤白之分,总是暑积而成,初下皆宜利之,而以川黄连为君,川连能去心经伏热,亦去脾经湿热。条芩去大肠经热,主治下痢脓血。白芍和脾血而治腹痛,川归益血止痛,槟榔治滞气而除后重,木香、枳壳行滞宽中,山楂、麦芽消导食积,或加大黄、芒硝,小水不利,或加滑石、木通,皆治痢之通剂也。白痢湿热伤气分,用白术益脾气,陈皮理滞气,茯苓、滑石渗湿热之气。久则胃弱气虚,必以四君子加黄芩为主剂。赤痢湿热伤血分,用归芎养血,地榆凉血,桃仁活血中之滞。久亦胃弱气虚,必以四物加阿胶为主剂。如赤白相兼,气血俱伤用四君子、陈皮以理气,四物、桃仁以理血。小便赤涩者,小肠经湿热胜也,用木通、泽泻、栀子以利之。大便燥涩者,大肠经湿热胜也,用苍术、槐花、条芩以清之。又有久痢后重不除,此大肠下坠、气虚下陷也,用升麻、参、芪以提其气,活血行气之剂,断不可用。亦有寒痢者,用理中及姜桂之类,如诸剂调理,日久不愈,此属虚寒脱滑,可于温寒补虚中,复加龙骨、赤石脂、粟壳、乌梅、诃子、肉果收涩之药而自愈矣。

【附方】

柴苓汤

柴胡 茯苓 半夏 黄芩 白术 泽泻 人参 枳实 甘草

大承气汤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调胃承气汤

芒硝 大黄 甘草

河间芍药汤

木香 芍药 黄芩 黄连 大黄 槟榔 桂枝 归尾 甘草

天水散

滑石(六两,水飞) 甘草(一两,为末)

芍药黄连汤

黄连 当归 芍药 甘草

四物汤

川芎 当归 芍药 熟地

黄连阿胶丸

黄连 阿胶 茯苓

桃仁承气汤

大黄 桂枝 芒硝 桃仁 甘草

阿胶梅连丸

阿胶 赤茯 乌梅 白芍 黄柏 黄连 干姜 当归

人参败毒汤

柴胡 桔梗 人参 羌活 独活 川芎 茯苓 枳壳 前胡 甘草

理中汤

见惊风症,加附子。

又方

赤芍(三钱) 山楂肉(三钱) 甘草(一钱半) 木香(七分) 槟榔(一钱)

人参白术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桔梗 黄连 藿香 薏仁 砂仁 山药 扁豆 甘草

一说治腹痛,老姜、细茶各三钱煎服。

奇方

红菱四只连壳打碎,老姜三钱,加酒一钟炖熟,和红糖服即止。

治痢久不愈者用白萝卜取汁一钟,蜜一钟共煎滚,调匀服立止。

又奇方落帚叶煎汤,连叶服,即愈。

又旱莲汁和酒饮,立愈。

又王瓜藤灰酒下,即愈。

又服八灰散,即止。

八灰散

棕灰 发灰 莲蓬 艾 当归头 松皮 侧柏 椿根皮

又奇方

王瓜藤连茎叶经霜者,晒干作炭,出火毒,以香油调,纳脐中即愈。

又金华散

专治红白痢,久不愈者,服之神效。椿根白皮二两,用臭者去粗皮,向东南取松花三钱、地榆二钱、干荷叶二钱,贴水阴干,用其中段。

上末,每服三分。红痢蜜调,白痢黑糖调,红白蜜糖调,后加温汤少许,空心服。忌面食、荤腥、油腻物。

【附:脱肛】

【总括】

肛门露出久难收,再感风伤事可忧。况是先传脾胃弱,更详冷热易为瘳。

夫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魄门是也。

巢氏曰:实热则为大便闭结,虚寒则肛门脱出。有因痢久,里急后重,努力肛开,为外风所吹。或伏暑作泻,肠滑不禁。或禀赋怯弱,易于感冷,亦令大肠虚脱。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盖风属木,肝木胜则制土,土主脾胃,虚而受制。又湿喜伤脾,因虚受湿,不能分别清浊,水谷交杂,则为洞泻。洞泻既久,大肠亦虚。大肠乃手阳明燥金,土虚不能生金,金气既虚,则传送之道亦虚。或又为风冷所袭,致肛门脱而不收。法当补脾温胃,宜补中益气汤倍加木香、白芍、粟壳、砂仁、地榆之类,外用伏龙肝敷之及蓖麻膏贴囟门使引上,令其自收,如收尽仍以水洗去其膏。及有湿热积滞于大肠,未经疏荡亦成此疾,宜芍药汤少加大黄以泻其积滞之气,痢止而肛不复脱矣,外宜蟠龙散敷之。大凡手足指热者属热,指寒者属虚,亦是一看法。

久痢不止,将蒲桃壳烧灰存性为末,看大小,酒服之。或用山楂为末,红者白糖拌,白者红糖拌亦妙。

大抵治痢疾,一二日元气未虚,治宜疏通积滞,此通因通用之法。三四日后不可疏通,恐元气虚也,当清热解毒、调养脾胃为主。

【附方】

补中益气汤

白术 当归 人参 陈皮 柴胡 升麻 黄芪 甘草

伏龙肝(治阴症)

伏龙肝(一两) 鳖头骨(一钱半) 百药煎(二钱)

上焙为末,用一钱至三钱,煎紫苏汤待温洗,和清油调涂患处,先用荆芥、生葱、五倍子末,煎水候温浴之,轻与拭干,然后敷药。

芍药汤

白芍 泽泻 薄桂 甘草

蟠龙散

干地龙(蟠如钱样者佳,一两) 风化朴硝(二钱)

净方

香附 荆芥 皂角

煎水净。

又方

五倍末 朴硝 大腹皮

煎水净,以赤石脂末之,掺芭蕉叶,托上亦好。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