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米切尔的遭遇,或许是无重力现象造成的,也或许是由于他的感官全都扭曲了。当时他已经在返航途中,距离地表约有25万公里,老家就位于云层掩映、蓝白相间的新月形地表某处,透过阿波罗14号指挥舱的三角窗就可以看见。
两天之前,他成为第六个踏上月球的人。旅程圆满成功:这是第一趟肩负科学研究工作的登月任务,所获得的约43公斤岩石、土壤证明了这项成就。尽管他和他的指挥官艾伦·谢泼德,都没有登上那座标高约230米的古老圆锥陨石的山顶,不过其他预定项目都全都实现。那张罗列详尽的工作计划表,就贴在他们的腕部,几乎是把两天行程中每分钟的事项全都详尽列出,而且也都按部就班地完成。
他们还有一点考虑的并不周全,那就是这处重力微弱、又没有大气稀释作用的无人世界对感官会产生何种影响。那里没有树木或电话线一类的路标,事实上,在那片满布灰尘的景观里面,只有状似昆虫的心宿二号金色登月舱,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对于空间、尺度、距离或深度的感觉,全都受到严重扭曲。早先米切尔就已经吃惊地发觉,在高解析照片上小心注记的每个导航点,距离至少是预期值的两倍。这就仿佛是在太空航行期间,他和谢泼德都缩小了,而从老家看来似乎是细小凸丘和脊线的月面构造,突然间全都膨胀了两米或更高。另外,在他们感觉到尺寸缩小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行动比以往都更轻盈。他体验到一种古怪的感觉,由于弱重力拉扯,他觉得自己很轻盈,尽管身上笨拙的太空装既沉重又臃肿,但每踏出一步,却都有浮力支撑的感觉。
那里还有太阳的扭曲效应,在这个没有空气的世界里面,阳光清亮,不受丝毫扰动。在这种炫目的阳光之下,就连较寒冷的早晨,在还没有达到130℃的最高温度之前,陨石山、地标、土壤和地面——甚至连太空本身——整个一片澄澈,醒目浮现。对习惯于大气柔和滤镜作用的人而言,那种鲜明阴影的轮廓,那种青灰色土壤的色彩变幻,完全是在玩弄诡计,以期蒙骗人们的双眼。有一次,他和谢泼德来到距离圆锥陨石山边缘还不到19米的地方,大约只剩下10秒钟路程,他们却深信自己没办法及时抵达,结果便掉头返回——这个疏失后来让米切尔悔恨不已,因为他一直期盼着能够到那里看个仔细,好好打量月球高地表面那处直径335米的穴内景观。他们的眼睛不知道该如何诠释这种超视觉状态,视野所及之处没有东西存留,却也没有东西藏匿不见,但所有东西都少了细节。放眼所见尽是鲜明对比和阴影,让眼睛不知所措。就某种意义来说,他双眼所见,比他历来所见全都更为鲜明,却也更加模糊。
发自内心的理性领悟
在执行排定的密集活动期间,他们几乎都没有时间反思和思考,或者针对这趟旅程更恢宏的目的进行任何思索。他们在宇宙间的航行距离已经超过之前的所有人,然而肩上的重担却令人气馁,他们知道自己每分钟都要花美国纳税人20万美元,老是觉得得不断注意时间,时时检视休斯敦为他们制定的紧张的日程安排,把预定的细项逐一完成。直到登月舱和指挥舱重新接合,以两天行程返航地球时,米切尔才能够把沾满月球土壤的太空服脱下来,身着长内衣裤放松心情,设法厘清思绪,把他的挫败和纷杂心思稍作整理。
小鹰号缓慢转动,就像铁叉上的烤鸡,这是为了平衡宇宙飞船各侧船身所承受的热效应。而在缓慢绕转期间,透过窗户可以不时地看见地球进入眼帘,在吞没一切的暗夜星辰当中,地球只是颗渺小的新月星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变换位置,进出视野,这时的天空并非只是位于那群航天员的上方,和我们平常所见不同,那是一种无所不包的实体,从四面八方把地球包覆在内。
就在米切尔朝窗外凝望之际,他经历了这辈子最奇特的体验:那是种“合为一体”的感受,仿佛所有行星和历来所有的人,全都以某种无形罗网的形式交结相依。片刻,那种恢宏格局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尽管是照常转动旋钮、按压按钮,但他却觉得自己脱离了身体,仿佛是另一个人在执行导航。
似乎有种强大的力场把所有的人连结起来,把他们的意向和思维,还有每只动物,连同一切无生命物质形式,上下古今,完全包纳。他所有的举止和思绪全都会影响无垠宇宙的其余部分,而且无垠宇宙间的一切事件,对他也都会有雷同的影响。时间只是一种人为构造。他觉得自己所学的有关于宇宙,还有人类和事物有别的一切道理全都错了。没有偶发事件或个别意向。历经几十亿年绵延不绝的自然智慧,冶炼出构成他这个人的分子,同时也促成他本人的这趟航行。这不只是一种心智的理性领悟,更是他发自内心深处的排山倒海的感受,就仿佛是肉身向外延伸,跨出窗外,直抵无垠宇宙所能企及的最遥远疆界。
他并没见到上帝的脸孔。那不像是正规的宗教体验,更像是了悟至理的眩目显现——东方宗教常以“一体忘我”称之。在那一刹那,米切尔仿佛发现且感受到了“至高力量”。
他偷觑谢泼德和阿波罗14号任务的另一位航天员斯图·罗萨一眼,寻觅他们是否也有这类体验的蛛丝马迹。不过,此时谢泼德和斯图显然都正下意识地从事他们分内的工作,因此他完全不敢提起,没有谈到他心中开始涌起的感受,他觉得那是他生命当中至关重要的时刻。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