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疗愈场

第3章 光灵(2)

  波普每想到这些,心中都会大感震惊,当下打定主意以此作为终生的职业志向。他写成论文,却几乎不对任何人提起,所以后来当一份癌症专业方面的知名期刊同意刊出时,他感到欣慰,但并不意外。论文刊出之前好几个月,波普显得极为烦躁不安,担心有人剽窃他的观点。一旦不小心让旁人听到他的观点,说不定那个人就会拿他的发现去申请专利。而当学术界得知波普发现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后,他很快成为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那是他第一次涉足新的科学领域,后来还因此荣获诺贝尔奖。

  事实上,那时波普获奖已经成为常态,他赢得众多奖项,几乎囊括了学术界的一切荣誉。就连他的大学毕业论文也获选得到伦琴奖,论文内容是讨论小型粒子加速器的建造方法。这个奖项以波普的偶像伦琴命名,每年颁发给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系大学部最优秀的学生。当年,波普就像中邪一般奋发研读,比其他学生通过资格考试要早很多。他还打破纪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一般而言,德国大学生在毕业后都必须再研究多年才能取得教授职位,其中多数学科都要苦研五年,而波普却只花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波普在发现这种治疗癌症的方法时,在同侪间已经很有名气,有少年鬼才之称,这不仅因为他的能力,还由于他俊俏的外表和蓬勃的朝气。

  论文发表时,波普33岁,仪表堂堂,下巴流露出坚毅的神情,双眼澄蓝,目光摄人,一副好莱坞明星的神气模样,他有一张娃娃脸,怎么看都比实际年龄年轻好几岁。波普的妻子比他小7岁,但人们经常误以为她比他大。他确实还有另外值得夸耀的一面,同学们都知道他是校园里最棒的剑术家,历经多场决斗。人们很难从波普的长相和举止看出他的坚定意志。

  波普就像米切尔,既是名科学家,同样也擅长哲理思考。他小时候还曾经尝试认识世界至理,希望找出某种普世道理,解答他生活上的一切问题。他甚至还打算研究哲学,后来一位老师告诉他,如果想要通过单一方程式来找到生命之匙,物理学领域或许更有机会得到成果,于是他才改变心意。然而,古典物理学却断言,现实是独立于观察者之外的一种现象,波普对于这点非常怀疑。波普赞同康德的哲理,认为现实由生命系统创造,观察者肯定是他所处世界的创造的核心。

  波普的假设

  波普的这篇论文让他闻名于世。海德堡德意志癌症研究中心邀请他参与一场为期八天的全方位癌症研讨会,对15位世界顶尖的癌症专家发表演讲。能在这种场合发表演讲可谓是天赐良机,这也提高了他所在学校的知名度。他身着崭新的西装到场,装扮极为讲究,在讨论会上无人能及,然而他的语言能力却奇差无比,用英语艰涩地表达着他的意思。

  就学术来讲,波普的表现和论文都无懈可击,但唯一的问题是论文中假设生物体内会发出380纳米波长的弱光。就研究癌症的人看来,这项细节等于是个玩笑。他们告诉波普,如果体内真的有光,难道到这个时候还会没人注意到吗?

  只有一位研究人员深信波普并没有错,她是在居里夫人研究院从事分子致癌活性研究的光化学专家。她邀请波普前往巴黎与她协力研究,但却在与波普展开合作之前因癌症病逝。

  癌症研究人员质疑波普,要他提出证据。于是波普回应挑战,只要他们能帮他建造合适的设备,他就可以证明那种光从哪里发出。

  不久之后,一名叫贝恩哈德·鲁斯的学生来找波普,希望波普指导他的博士论文研究。

  “没问题,”波普说,“不过你要证明身体里面有光。”

  鲁斯认为这项提议很荒谬,身体里面自然没有光。

  “那好,”波普说,“那就给我证据,证明身体里面没有光,然后你就可以得到博士学位。”

  这次会面为波普带来了好运,因为鲁斯正是一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开始动手建造设备,后来靠这套装备,彻底证明身体并不发光。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制成一台大型的X射线侦测器,侦测器里装有一个光电倍增管,可以逐一清点光子数量。至今,这台机器还是“场”研究的顶尖设备,它必须极为灵敏,才能够用来测量波普假想的极弱光放射。

  1976年,他们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在实验前他们种植了几种植物,采收小黄瓜摆在机器里面。光电倍增管侦测到秧苗射出的光子(或光波),而且其强度高得出乎意料。鲁斯深感怀疑,他认为这和叶绿素有关,波普也持相同的看法。他们决定下次(采用马铃薯)进行试验时,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培养秧苗,不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而,这批马铃薯摆进光电倍增管里面之后,所记录的光度比第一次的结果还强,这证明这种效应和光合作用完全没有关系。另外,根据他的检视结果,生命系统里面的光子具有高度相干性,超过他所见的其他一切事例。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