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智慧。
我们先讨论一下昨天讨论过的观点,也就是说老子他反对不反对孝慈,反对不反对仁义?因为他前面讲过“大道废焉,有仁义;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忠臣”。所以,我再强调一遍,很多学者都说老子是反对仁义、反对孝慈、反对忠臣的,因为大道废了才有这些东西。其实不是这样,老子并不是反对,老子希望每个人都孝慈、仁义、是忠臣。在这一章里,我们昨天讲过老子说“绝化弃虑,民复孝慈”,为什么要“绝化弃虑”呢?因为我们要达到“民复孝慈”,老百姓恢复到那种孝和慈的状态。老子认为这是人的本性,只要你领导者做到了无我利他,老百姓就会回复到这种状态,这叫“民复孝慈”。
我们读老子的《道德经》一定要重视这句话——民复孝慈,老子并不是反对老百姓去孝慈、去仁义、去做忠臣,不是的。他希望人人都如此,但是老子讲的是一个方法学的问题,就是怎么能够达到这一点。领导者一定要先做到,按照大道去做事,你放下自己的利益为大家谋福利,然后你自己做到了,老百姓才能做好。所以老子说,“绝化弃虑,民复孝慈”。
老子到底讲究不讲究要教化老百姓呢?就是老子反对不反对“教化”这个词?很多人说,老子讲“无为”不主张教化,我说不对的。老子讲的是不以教化的心态和不以教化为目的去教化,也就是不以教化之心而教化。大家说,这到底是不是教化?实际还是要教化。有人说不对,老子就讲究不教化,“无为而治”,“无为”,不教化,没有所作为,老百姓跟着去走。不对,是需要教化的,老子并不反对教化。
为什么老子不反对教化?如果老子反对教化,不主张教化的话,他就不用写出一本《道德经》了,《道德经》本身就是一种教化,是教化领导者的。所以老子是讲需要教化的,你去教育他,改变他,这叫教化。但是老子讲教化的基础是领导者自己要无我利他,放下自己的利益,在道的层面做事,然后您所做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化。但是不要抱着教化的目的,自己没有做到道的无我利他,却非要老百姓做什么,这就糟糕了。所以,老子是讲究教化的。
这是我理解《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否则的话大家会把《道德经》解成什么都不做,不需要教化百姓,但凡教化就是儒家的东西,我们道家不讲这个,我觉得不对,这样理解是片面的。如果真不讲教化,老子完全不用写这五千字,完全不用写《道德经》了,老子这分明是在教化领导者。领导者在道的层面做事以后,您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让老百姓效仿,是这个意思。
今天接着老子的话讲“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巧弃利”中的“绝”是禁绝的意思,抛弃、放弃。“巧”是那种珍贵的、工巧的东西。“弃利”的意思是放弃那种能带来大的利益的东西,比如说珍贵的宝石,珍贵的珍珠、黄金等等。“巧”是制作特别精巧的那些工艺品,那种值钱的东西。老子说,你把这些放弃了,那就没有盗贼了,盗贼就不会出现了。好多人以为这话是对老百姓讲的,以为是老子告诉老百姓要放弃那些巧妙的东西,你不要觉得什么东西珍贵就去网罗它,不要这样,这样没有盗贼,老百姓就好治理了。
这样理解《道德经》是完全错误的,我认为方向是搞错了。怎么能达到老百姓这样?老子讲的还是方法学问题,怎么能让老百姓做到“盗贼无有”?领导者必须要“绝巧弃利”,你不要追求那些珍贵的玩物,追求那些珍贵的宝石等等,你如果这样追求的话,那老百姓也会认为这东西值钱,老百姓就会追求,民风就会改变,所以盗贼就会出现。当领导者放弃这些东西的时候,领导者放弃为自己搜罗任何有价值的这些宝物的时候,您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自然就不会追求它,老百姓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所以,老子讲的是方法学的东西,一旦把老子对谁说话这个问题搞错了,理解《道德经》就全会理解偏,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惜的,会理解成老百姓怎么样,那是你追求结果了,根本在领导者这里,所以这种事很多。
比如说古代一个皇帝喜欢什么好东西,《淮南子》里边记载过。一个国家的工匠,为国君用象牙雕刻树叶,雕刻了三年的时间,这一个树叶三年雕完下来,树叶上面的毛都能看到,然后脉络雕得一清二楚,跟真的树叶没有什么区别。国君一看了不得,好宝贝。追求这就没有谱了,列子在里面怎么说的,说大自然顷刻之间把树叶长成这样,您要大自然来花费三年长成一个树叶的话,天下就没有树叶了,这是违反自然的东西。
今天我们看这东西真的这么宝贵吗?确实很宝贵,这位工匠确实花费了大量的心力。老百姓欣赏没有问题,如果领导者欣赏这个东西那就坏了,国家里的工匠就会想做这些东西,讨好你的大臣开始也搞一个,下面的工匠就忙这事了。您觉得您喜欢这个,下边的大臣就不喜欢吗?他觉得这个东西了不起,国君喜欢我也喜欢。所以,在古代的乱世里面,在朝廷没有治理好状态的时候,您会看到大量的国家大臣能够跟皇帝相比富这样的事非常非常之多。
比如说西晋的石崇,石崇跟皇上的亲戚王恺比富。有一次晋武帝就帮助王恺,因为王恺比富总是失败,王恺觉得很没面子,晋武帝就帮助他,送他一个二尺多高的珊瑚树,很珍贵,是非常漂亮的珊瑚树。没想到结果石崇一看,拿铁锤把它打碎了,王恺好心疼,这是晋武帝赐我的宝贝,这么珍贵的东西都砸碎了。石崇说这珍贵什么,来看看我的,把家里库房一打开,三尺、四尺高的珊瑚树很多,两尺的不计其数。王恺一看当时面如土色,原来你这样有钱!他怎么来的钱?搜刮民财来的,这石崇的名声不大好,当将军的时候曾经劫掠富商,有商船经过,他派他的部队去抢,他的财富是这样来的。
大家看,历史上这样的事非常多,很多皇帝自己喜欢这些珍宝这些东西,结果这种风气官员立刻全都学会了。官员第一想送皇帝,想讨好你;第二,我自己也觉得这东西好,所以自己搜罗很多东西。结果很多这样的奸臣,都能跟皇帝比富。据说蔡京就喜欢吃某种鸟的舌头做成的肉脯,结果他被查抄以后,家里边这种鸟舌头做的肉脯就好几仓库。这种事说明上行下效,你若让老百姓能够不去偷东西,心里没有追求利益的贪欲,做领导的一定要放下自己,自己先不要贪。所以,老子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是对领导者讲的。
所以大家看,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力度非常强,是从法律上来解决贪腐问题。我们学习《道德经》是要从思想上真的提高你的境界,你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是从道、德、法三个层面一起去下力气改变这种情况。这种规律,我们老百姓知道太有用了,比如说教育孩子。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怎么做其实对孩子非常关键。好多家长自己整天在家里谈论的全是谁谁发财了,哪个同学买别墅了,你那包多少钱,我们出去买什么包。您讨论的都是那种巧利的东西,全都是利益第一。
您让孩子去学《弟子规》有没有用?孩子会知道你让我学这东西,可是自己嘴里却不离名利。孩子们知道我跟你去做,你告诉我的一定是假的。家长要先做到,比如说对老人孝敬,我们经常随缘施舍一点,我们去做好事,然后再让孩子学《弟子规》、《道德经》,您放心,孩子一定跟你学,没问题,这是真正的教育。这是老子讲《道德经》“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
公司领导也是如此。其实前边老子讲的所有内容,全可以理解为公司领导者。比如公司领导者天天去打高尔夫球,公司领导者特别喜欢某种上好的茶叶,100年、50年的普洱茶,您天天喜欢这个东西,您让员工天天去学《弟子规》,您觉得有用吗?员工会觉得你只是要求我们而已。但是如果公司领导放弃这些东西,踏踏实实把心放在公司经营里边,为员工的利益着想。这时候员工就会真的为公司做事,就不会光考虑自己的利益。当您算计的时候,不要怪员工算计,因为您建立了一个算计的文化。当您放下自己利益,为大家真诚做事的时候,您放心员工也会真诚,因为人是在一起的,我们是一个大的整体里边的,我们所做的一切会影响周围,周围也会影响你,这就是道的原则。
所以老子讲“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讲的是领导者一定要尽量放下自己的私利,尤其不要追求那些珍贵的、虚幻的名和利,我们只有这样做了,老百姓才能安于本分,才能认真的生活。老子讲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领导者法则,这三点是一样的,所谓的“绝智弃辨”,或者是“绝胜弃智,民利百倍”、“绝化弃虑,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三点老子讲的是一个思想,领导者和老百姓之间是可以互相感应的,你要想让老百姓那种恢复纯真、纯朴的状态,领导者一定要自己在道的层面去做事。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明天我们来看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了。谢谢大家,再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