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灵枢识

五乱篇第三十四

诸本无篇字。张云:言一时血气之错乱,非宿疾有因之谓,气本五行,故曰五乱。

何谓相顺 《甲乙》顺下有而治二字。

清气在阴(止)大悗 马云:悗,音闷,清气宜升,当在于阳,反在于阴,浊气宜降,当在于阴,而反在于阳,营气阴,性精专,固顺宗气以行于经隧之中,卫气阳,性慓悍滑利,宜行于分肉之间。今昼未必行于阳经,夜未必行于阴经,其气逆行,乃清浊相干,乱在胸中,是之谓大闷也。简案:悗,又作鞔。吕览:胃充则中大鞔。是也。

接手 《甲乙》接作按。

有道(止)身宝 马云:道者脉路也,邪之来也,必有其道,则邪之去也,亦必有其道,审知其道而善去之,斯谓养身之宝。此四语,虽为刺病而发,凡医工能熟玩之,则治病必觅标本,用药必觅经络,真邪必审,补泻不妄,乃为医家切要之法也。张云:道言所由。志云:有道以来者,谓相干之乱气,有道以来,必有道以去,故审知其道,则能分理其阴阳清浊,而为养身之宝。

手少阴心主之输 马云:手少阴心经之输穴神门,手心主厥阴心包络经之输穴大陵。(志不言俞穴。)

手太阴之荥 马云:手太阴肺经荥穴鱼际。

足少阴输 马云: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太溪。张云:气在肺而取肾者,以少阴脉贯肾络肺也。

取之足太阴(止)三里 马云:足太阴脾经之输穴太白,足阳明胃经之输穴陷谷,如刺之而邪气不下,当取之足阳明胃经之三里。

取之天柱(止)足太阳荥输 张云:天柱、大杼,俱足太阳经穴,不知,不应也,当复取其荥输二穴,通谷,束骨也。志云:上古以和为知。

气在于臂足(止)荥输 张云:臂足之络有血者,必先去其血,在手者取手,在足者取足,手阳明之荥输,二间、三间也,手少阳之荥输,液门、中渚也,足阳明之荥输,内庭、陷谷也,足少阳之荥输,侠溪、临泣也。

徐入徐出(止)相逆也 张云:凡行针补泻,皆贵和缓,故当徐入徐出,在导气复元而已,然补者导其正气,泻者导其邪气,总在保其精气耳。故曰:补泻无形,谓之同精。言本篇之法,非为有余不足而设,特以乱气相逆,但宜导治之如是耳。此因常问补泻,故复及之,以明其义也。

允乎哉 《尔雅·释诂》:允,信也,疏,谓诚实不欺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