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健康学-健康自己把握

精神性疾病的营养疗法

克服恐惧最佳的对策,就是勇敢地面对它。

王先生和林女士结婚十几年来感情一直很好,但最近一段时间,林女土的脾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因—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脾气,搞得家庭气氛格外紧张。冷静下来,林女士也为自己的冲动而迷惑不解。后经人提醒得知,这种现象可能是患病的征兆,于是王先生就陪太太来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让两人大吃一惊:林女士是因营养不良而引起了情绪变化致使夫妻不和的。

由于营养不良致使夫妻不和,乍一听似乎有些难以理解。那么,就先来对营养作一下深层次的理解。

人们观念中的营养概念,似乎比较狭隘。其实,营养的本质属性是在人体中发生积极作用的物质。无论是起到能量供应作用,还是生化反应环境构造、协调配合、能量储藏或输送,均衡催化和抑制作用,都要有利于生命机体的运行。人体的各种物质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构成并相互发生作用。对各种物质的配比情况、补充消耗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此乃生理需要的客观规律,物质的比例也完全体现在正常人体中。归根结底,就是营养均衡方能健康。

开头事例中的营养不良大致可以理解为营养不均衡。那么,究竟是缺乏哪些营养呢?据研究,维生素B6参与色氨酸、糖及雌激素代谢。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对维生索B6的需要量增加,如摄入不足则容易出现兴奋不安、反射亢进和周围神经炎,还可导致头痛,脾气急躁,困倦,易激动,甚者可出现精神抑郁。

许多医学研究实践表明,人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如体内钙、磷较少的人性格大多不够稳定;缺乏钙和维生素B的人遇事较易发怒;缺乏维生素A和C的人做事常常缺少毅力、虎头蛇尾。另外,遇事依赖性强的人,碱性食物和钙等的补充是一个改善因素。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长期处在紧张的环境和种种压力下,常患有焦虑、急躁、易怒、失眠、耳鸣等症,即植物神经紊乱,通常被称为神经衰弱。经常补充卵磷脂,可使大脑神经及时得到营养补充,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利于消除疲劳,激化脑细胞,改善因神经紧张而引起的急躁、易怒、失眠等症。补充维生素B6,同样有治疗神经衰弱和抗疲劳的作用。

可以说,营养是人体健康的重中之重,甚至关乎生命的存亡。在很早以前,英国人莫尔出版《乌托邦》一书,劝导痛苦而无望的人自杀或接受“神的意志”致死。那时候,土豆刚传入欧洲,它不仅能让穷人填饱肚子,还成为维生素(特别是抗坏血酸)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玉米等粮食作物,不仅能把人喂饱,还能把动物喂饱,大家才有机会吃鸡蛋吃鸡肉喝牛奶吃牛肉。营养跟上来了,死亡率降下去了。

营养极度失调可危及人的生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据香港进食失调康复会调查显示,香港的年轻人十分之一有厌食及暴食症倾向,而求诊者在10年内激增50倍,l5%的厌食症患者更会死于自杀或极度营养失调。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以瘦为美”,因过度节食甚至厌食导致营养失调,产生各种生理病患及心理偏差。它削弱了神经系统的功能,为某些神经衰弱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营养的缺乏还会使人的感受力大为降低,也影响人的情绪,觉得生活没劲,了无生趣,从而为自杀的产生埋下伏笔。

如果把自杀看成是一种疾病,那么营养不良就为这种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可以说,营养不良的人是自杀的易感人群。在同样的社会环境,外界压力等条件下,他们更容易因缺乏健康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而走上自杀的道路。

所以要防止精神性抑郁和自杀,保持身体营养素的平衡和足量是必要的。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